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裴國佐

鎖定
裴國佐(1247年—1281年),字良卿,濟南人,元朝前期官員,官至中議大夫、日本行省參議,在第二次元日戰爭中死於颱風。 [1] 
本    名
裴國佐
良卿
所處時代
元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濟南
出生日期
1247年
逝世日期
1281年8月16日(至元十八年八月初一日)

裴國佐人物生平

裴國佐祖籍邳州,祖父裴楫本為金朝行樞密院令史,在金朝滅亡之際歸順蒙古,任山東征收課税所知事,於是落户於濟南。裴國佐“為人白晳鬒須,眉目點漆,神彩瑩然,凝峻寡言笑,志意叵測”,起家山東轉運吏,後宦遊燕京,在同籍官員徐仲賢的幫助下,於至元九年(1272年)補為鷹坊掾,至元十二年(1275年),在領鷹坊納裏忽及御史台的薦引下,他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召見,忽必烈誇讚他“目俊”,讓侍臣將他帶到平章政事張易那裏,接受時務方面的詢問,他對答如流,張易對侍臣説:“此俊才,未易得也。”侍臣將此報告忽必烈,忽必烈在兩天後又召見裴國佐,授仕佐郎、利用監知事,並按漢人習慣,稱他為“裴良卿”而不直呼其名。翌年,外放高郵路總管府判官,安撫新徵服的南宋之地。至元十五年(1278年),轉任杭州市舶提舉。一年多以後,他因才能出眾而升任奉訓大夫、行中書省左右司郎中。至元十七年(1278年),加中議大夫、參議行中書省事,於翌年隨大軍東征日本。八月一日颳起颱風,裴國佐淹死,時年三十五歲。 [1] 

裴國佐人際關係

  • 祖父:裴楫(官至濵盥司判官)
  • 父親:裴演(官至監沂州倉)
  • 母親:羅氏
  • 妻子:嵇氏
  • 兒子:裴珪、裴璋 [1] 

裴國佐軼事典故

至元十八年(1281年)七月三十日晚上,在東征船上的裴國佐夢見數只仙鶴引船到東南面,然後“浮空而去”。第二天醒來後,對舟中人説:“是何祥耶?”有人説:“鶴引舟飛空,公當有升進之喜!”裴國佐笑道:“豈吾事不成之兆歟?”當晚就颳起颱風,裴國佐果然葬身大海。 [2] 
參考資料
  • 1.    劉敏中:《中庵集》卷四,《故行中書省參議裴公神道碑銘》:公既歿十有九年,大德己亥之春,其子珪持盛如梓所為公善狀,泣血再拜請曰:先人之歿,珪等莫知所圖。今約諸禮,將謹奉其衣冠,卜以今年某月某日葬於歷城東南三里萊氏原之新塋。竊惟知先人者,莫如吾,予願得吾子之辭,揭其行於石,則先人猶生也。餘感其請,故不終讓,敍而銘之。公諱國佐,字良卿,姓裴氏,秦非子之後。高曾而上,世居邳州。國初大父以仕遷濟南。公為人白晳鬒須,眉目點漆,神彩瑩然,凝峻寡言笑,志意叵測。始為山東轉運吏,人未之識也。裏中徐君仲賢喜甄別人物,獨見公奇之。後徐君掾中書,而公益不樂轉運,去之。遊京師,因徐君補鷹坊掾,時至元九年也。十二年,領鷹坊納裏忽益貴幸,多所薦引。既熟公才,會御史台薦章亦上,乃奏公可用。世祖召見悦之,有目俊之旨,勅近侍偕往平章太原張公所,訪以當世之務,公應答如響。平章謂近侍曰,此俊才,未易得也。近侍以聞,優旨嘉焉。越二日,又見。有旨教利用監行者。俄就將仕佐郎利用監知事。上每見與語,命以裴良卿,識其字也。明年,以承事郎為高郵路總管府判官。十五年,轉承直郎杭州市舶提舉。歲餘,以能遷奉訓大夫行中書省左右司郎中。十七年,加中議大夫參議行中書省事。聲望赫赫益隆。明年六月,奉旨問罪日本,至竹島,夷人震恐。會遇暴風,舟壞,公則不返矣。實八月一日也,時年三十有五。聞者哀之……大父諱楫,金末行樞密院令史,迨遷濟南,為山東征收課税所知事,遷經歷,終濵盥司判官。父諱演,始為膝州酒税醋三務提領,後監沂州倉。母羅氏,配夫人嵇氏,以儀範禮節重於姻黨,無恙。二子,珪其長也。官敦武校尉,遷縣尹,俊朗有父風。次璋,未仕。孫男二人,女二人。
  • 2.    劉敏中:《中庵集》卷四,《故行中書省參議裴公墓誌銘》:其七月之晦,公夢數鶴引舟東南,浮空而去,既寤,語舟中,曰:“是何祥耶?”或曰:“鶴引舟飛空,公當有升進之喜!”公笑曰:“豈吾事不成之兆歟?”已而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