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袁凌

(作家、媒體人)

鎖定
袁凌,著名作家,曾獲得騰訊書院文學獎2015年度非虛構作家 [1]  ,歸園雅集2014年度散文獎,第二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年度青年作家提名 [2] 
2017年新書《青苔不會消失》由柴靜、胡舒立激賞推薦,獲得近億次閲讀,並於2017年8月在台灣出版繁體版。現任自媒體『真實故事計劃』總主筆。
中文名
袁凌
外文名
Yuan Ling
別    名
筲箕凹
凌子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73年4月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
職    業
作家、媒體人
主要成就
2015騰訊書院文學獎年度非虛構作家
出生地
陝西安康平利縣
信    仰
基督教
代表作品
《寂靜的孩子》《青苔不會消失》《我的九十九次死亡》《從出生地開始》《我們的命是這麼土》

袁凌作品

“袁凌桌上,長時間地放過一張照片,是礦難中死者的遺照,頭浸沒在血泊裏。他沒能幫到這家人,就讓這照片日夜盯視着他。我也採訪過塵肺病人,礦難倖存者和留守兒童,無能為力時,不得不脱身出來。他不,他不允許自己轉過頭去,就好象他活着對死者是個虧欠,他些微的幸福對苦難之人是個虧欠。他的寫作,是浸沒在這些人的命運裏,活上一遭,以作償還。”著名作家、媒體人柴靜對袁凌新作《青苔不會消失》的推薦詞。
自2014年7月《我的九十九次死亡》面世後,截止2017年7月,共陸續出版了《從出生地開始》《在唐詩中穿行》《我們的命是這麼土》《青苔不會消失》等作品,題材涵蓋了散文、小説、特稿等多個領域,在正午、騰訊大家、南方週末、人間等非虛構平台發表大量作品。《我的九十九次死亡》曾入圍新浪2014年度十大好書 [3] 
曾在《小説界》《天涯》《作家》《中國作家》《文藝風賞》《上海文學》《單讀》等刊發表過數十萬字小説、詩歌。在《書屋》《新世紀副刊》、網易真話頻道、紙牌屋、共識網等發表多篇學術隨筆,代表作有《重談布羅茨基和哈維爾的爭論》《無家可歸的娜拉》《消逝的五座勞教營》《林昭十四萬言書的思想譜系》《掌聲獻給齊奧塞斯庫》等。
曾發表過大量調查報道和特稿,調查報道有影響包括《北京SARS後患者骨壞死不完全調查》《呂日周再調查》《十問三峽》《汶川:重建的隱憂》《渠縣官方奴工基地黑幕》等;特稿包括《血煤上的青苔》《守夜人高華》《走出馬三家》《海子:死於一場春天的雷暴》等。
《寂靜的孩子》
歷時四年走訪、探察、記錄、沉澱,在這部作品中,袁凌將他的目光聚焦到了孩童的身上。他關注當下中國城鄉兒童的生存困境,切身感受他們的生存條件、日常勞作和精神狀態,傾聽孩子的聲音,最終完成了這一份關於孩童的生活和人性記錄。 [4] 
《我的九十九次死亡》
歷十三年,先後寫下自己親歷的九十九篇“死亡檔案”。一部向普通人致敬的生命之書,一部讓人感知生命分量的死亡之書。 [5] 
★一代人的逝去才能給歷史留出位置,讓後來者開闢他們的領地,而不是像遊戲一樣可以重新開始,永遠是同一撥人。命運的圓桌旁,沒有人能“自信人生二百年”,再好的冰棺也不能保鮮靈魂。
在這樣的人世蕭條面前,我想要做的是遊戲中的記錄者,請身邊所有的人留下遺言。如果有人沒有遺言,就記錄下他們的沉默。不僅是人,也包括用另一種語言説話的狗、樹木、蜜蜂和河流。
到最後,我將留下遺言,自行記錄,作為死亡檔案的開篇,人世紀念冊的封底。
——袁凌
★前段私下裏聊天,我説讀完陳丹青的《魯迅與死亡》,一直想寫一本書,就是這三十多年裏自己一路目睹的死亡。袁凌兄説,我已經寫了親歷的九十九起死亡。心一驚,這該是多麼負重的一串記憶?!
新聞是一個風險很高、回報畸低的職業,經常是有才華的人被遺忘在路邊,而那些庸才卻搶足了風頭,很難解釋這種隨機與無奈。現在,我只想以自己的信譽為路標,為您指引一座未被發現的人文金礦。
——羅昌平
★寫作即拯救,至誠則無懼死亡。袁凌對死亡的凝視,不僅是莊子式的敲骨詰問,還透着對時代的審視、對人性的沉思。這是寫作者更廣大的視野,死亡將以復活重現,受難也在喚醒悲憫和善。這是袁凌向死者償還的債務,替我們所有人。
——葉匡政
《從出生地開始》
歷時十三年寫就,尋回生命裏初、重的感觸,在當下得以安頓。 [6] 
推薦詞:
★袁凌比我們都有耐心。生活是條不分青紅皂白的大河,衝碎一切曾經完整的、堅固的、長久的。只有他,溯流而上,在生活的廢墟上,固執地去尋找支離破碎的人生意義。
他帶領每一個讀到這本書的人回家,回家的路沒有地圖,唯一的指引,是一首幽暗的孤獨者之歌。
——蔣方舟
★從故鄉到異鄉,告別無知頑劣的童年,到心懷愁緒永遠不停奔波的成年,每一個掙扎沉浮在這個時代還沒被吞沒的人,都隱藏着無數的故事。這些故事,無論多麼微小,不僅僅屬於我們自己,通過它們,同樣可以觀照到一個時代的變遷一代人的命運。與沉沒的大多數命運相比,袁凌以詩人的敏感與多愁,以記者的鋒利與強悍,向我們呈現了這個所謂的大時代中小人物的掙扎與奮鬥的命運。這恰恰是我們生活的國度的底色。
——朱學東
★袁凌是我喜歡的那種作家,始終面對巨大堅硬的現實,以刀刻斧斫般的文筆去解剖世界。
——野夫
★詩意對於有些人是生活的奢侈品,對另一些人則是必需品。袁凌寫調查、寫故事、寫歷史、寫現實、寫社會、寫個體,不管寫什麼,他的文字上面總有一層毛茸茸的、輕輕顫動的詩意。《在唐詩中穿行》這部舊作,讓我們發現那團詩意霧氣下面巨大的水庫。
——劉瑜
《在唐詩中穿行》
為現代人找到一條通往唐朝的迷人通道。以調查者的目光與詩人的筆法,再現唐朝繁榮與傾覆下的眾生相,透過唐詩的意象,理解我們與唐人一脈相承的精神困局。 [7] 
推薦詞:
★這不是《唐詩紀事》,這是作家袁凌有關偉大唐朝的瑰麗奇夢,抒情,典雅而狂放。他一定是在發高燒,一定連自己也目瞪口呆,當他化身為陳子昂、駱賓王、張九齡、孟浩然、王維、李白、杜甫、高適,李賀等等,縱行於青春、慧敏、富足、高歌、危機、動盪並艱辛的唐土。袁凌迫令我們成為唐人的同代人,或者説,他誘引那些河嶽英靈成為了我們的同代人。
——西川
★興許是作者作為記者,在現實中浸染太累,因此帶領我們進入(或者説逃遁入)一個由他塑造的美好世界,風雅的男人世界。作者的語感在古意與白話之間保持了接近完美的平衡。我們猶如在碧波之上憑風瀏覽唐朝這風流的世界。
——阿乙
★傳統文學中最優秀部分——唐詩,自古以來有多種解讀方式,箋註、詳註、點評、賞析等,目的都是引導讀者進入作品、品味唐詩之美。當代一些研究者採用穿越的方式,與唐代詩人直接對話,這種解讀方式也許更適於青年讀者,把他們更快地導入唐詩的殿堂。本書就是這種研究方法的嘗試。
——王學泰
《我們的命是這麼土》
一份在家鄉土屋裏寫出的當下中國鄉村命運檔案,袁凌首部小説集。 [8] 
推薦詞:
★袁凌的語言和敍事,因對大地生活的凝神關注而綿密細緻,如清泉緩流,點滴注入,持久滌盪。人物因此充滿情感並富於層次,鄉村也因此重又恢復它的豐盈、靈性和堅韌的生命力。
——著名作家梁鴻
★袁凌的寫作,無論散文與小説,都是一種“在場”的態度。他始終直面底層社會的冷與無奈,冰刀般地劃破時代表象之華麗。在眾多寫作者都調臉不顧腳下這塊土地之涼薄時,他依舊撲匐其上,盡其體温以圖敷熱那些悲寒之生命。
——著名作家野夫
★如果你熟悉魯迅、廢名、蕭紅、沈從文、汪曾祺、賈平凹,也許能看出他們和袁凌之間的某種聯繫。
——著名評論家郜元寶
《青苔不會消失》
青苔不會消失,只要世上還有最後一個窮人!12個驚心動魄的靈魂故事,100位特殊人物的命運回聲! [9] 
推薦詞:
★我讀過袁凌的許多文字:從他當記者時的彙報memo,到新聞報道;從他的散文、詩歌到小説,他的追求無時不在,他獨特的、有着鄉土氣息和極強表現力的優美文字給我深刻印象,他對社會底層的關注和認知使我敬佩。他的新聞作品追求新聞當下性與寫作永恆性同在,對新聞人和文學人都是啓發——畢竟,我們生活在這個沉甸甸的時代!
——胡舒立(著名作家、媒體人)
★袁凌的語言和敍事,因對大地生活的凝神關注而綿密細緻,如清泉緩流,點滴注入,持久滌盪。人物因此充滿情感並富於層次,鄉村也因此重又恢復它的豐盈、靈性和堅韌的生命力。
——梁鴻(著名作家、學者)
★寫作即拯救,至誠則無懼死亡。袁凌對死亡的凝視,不僅是莊子式的敲骨詰問,還透着對時代的審視、對人性的沉思。這是寫作者更廣大的視野,死亡將以復活重現,受難也在喚醒悲憫和善。這是袁凌向死者償還的債務,替我們所有人。
——葉匡政(著名媒體人)

袁凌獎項

2015年,獲騰訊書院文學獎年度非虛構作家 [1] 
2013年,《走出馬三家》獲騰訊網“年度調查報道獎”暨南方傳媒研究年度致敬之“特稿寫作”;
2012年,《守夜人高華》獲騰訊網“年度特稿寫作獎”暨南方傳媒研究年度致敬之“特稿寫作”;
《南方新聞研究》2004年度南方報業集團12位封面人物(優秀記者、編輯)之一;
作為創業者參與創立了新京報“核心報道”這一新聞品牌,為該報道組最主力的記者之一;
新京報創刊號和第二天的核心報道均由本人採寫,其中創刊號核心報道《北京非典患者骨壞死調查》奠定了核心報道的品格和業界聲譽;
2003年底開始耗時三月完成長篇調查《回望呂日周長治之治》,還原一個媒體英雄人物的真實,並開媒體主動監督現職副省級幹部的先河。成稿10萬餘字,見報3萬餘字,被評為新京報年度最佳輿論監督報道。
2019年收穫文學排行榜12月13日在上海發佈,袁凌《寂靜的孩子》摘得長篇非虛構榜第三。 [10] 
2020年9月19日,憑藉《寂靜的孩子》獲得“2020南方文學盛典”的“年度散文家”提名。 [11] 

袁凌學習履歷

1973年4月出生
1994年,畢業於 西北大學中文系 文學學士
1999年6月,畢業於 復旦大學研究生院 現當代文學碩士
2003年,考取 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導師葛兆光。同時加入新京報創刊,難以兼顧學業,故從清華退學。

袁凌工作履歷

2016——至今 任自媒體『真實故事計劃』總主筆
2009——2016 歷任《鳳凰週刊》主筆、《Lens》主筆 《財經》記者、《博客天下》資深主筆等
2005——2009 曾在《財經》雜誌、新浪網歷任記者、新聞中心副總監、主編等職
2003.11——2005.6 新京報 深度報道部記者、北京新聞部副主編
2003.9——2005.4 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 申請退學
1999.7——2003.9 重慶晚報編輯、記者
1996.9——1999.6 復旦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 碩士學位
1994.9——1996.9 陝西安康師範專科學院 教師
1990.9——1994.6 西北大學中文系 本科畢業 學士學位
2020年8月,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