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街頭詩

鎖定
街頭詩也稱傳單詩、牆頭詩、巖頭詩等,即指抄在村莊牆壁、門樓上或印成傳單散發的通俗政治鼓動詩。是一種緊密配合當時鬥爭,比較直接地發揮宣傳教育作用的詩的戰鬥形式。
中文名
街頭詩
別    名
傳單詩、牆頭詩、巖頭詩等
由    來
延安街頭詩批判運動
倡導者
柯仲平、田間等
代表作
《假如我們不去打仗》等

街頭詩簡介

jiē tóu shī
街頭詩即指抄在村莊牆壁、門樓上或印成傳單散發的通俗政治鼓動詩,它沒有一定格式,也叫牆頭詩或傳單詩,是抗戰期間詩歌走出學校、走出課堂、走向大眾的產物。

街頭詩由來

1938年1月,柯仲平田間等聯合發表《街頭詩歌運動宣言》,在延安發起街頭批判詩運動。它們多以抗戰為內容,短小精悍、宣傳性強,對鼓舞羣眾的鬥志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其中田間的《義勇軍》等是其優秀之作。《新中華報》中專門刊登了街頭詩選”。街頭詩作者除了詩人,還有很多羣眾。這使街頭詩運動在更廣的範圍內蓬勃展開。

街頭詩詳細

街頭詩也稱傳單詩、牆頭詩、巖頭詩、打油詩等。顧名思義,這些詩寫出來後,或在街頭、岩石上張貼,或印成傳單散發,是一種緊密配合當時鬥爭,比較直接地發揮宣傳教育作用的詩的戰鬥形式。因此作為一個運動,它在國民黨統治區的政治環境裏,必然會受到各種阻力,無法廣泛地開展。街頭詩運動主要的是在各個抗日民主根據地裏流行。1938年8月7日,被當時在延安的詩人稱為“街頭詩運動日”,在延安的大街小巷,牆頭和城牆上,張貼起街頭詩。《街頭詩歌運動宣言》號召人們“不要讓鄉村的一堵牆,路旁的一片岩石,白白的空着”,認為街頭詩運動“是使詩歌服務抗戰,創造大眾詩歌的一條大道”。
田間從延安到晉察冀,一直是街頭詩運動的積極的推動者。他這時期寫的街頭詩像《假使我們不去打仗》《毛澤東同志》、《義勇軍》、《啊,遊擊司令》、《給飼養員》、《我們是莊稼漢》等,詩行簡短,寓意深長,在樸素的詩句裏,充滿着火熱的時代氣息和強烈的愛憎感情。寫街頭詩、傳單詩比較活躍的作者還有邵子南、史輪等。街頭詩的作者也不限於詩人,“在冀中某些地區,已經有羣眾自己創作的街頭詩出現”。

街頭詩街頭詩代表

20歲出頭的田間從延安到晉察冀,一直是街頭詩運動的積極推動者。他的名詩《假如我們不去打仗》、《間壁》、《給戰鬥者》傳遍全國,激勵無數人與敵人英勇作戰
《假如我們不去打仗》
敵人用刺刀
殺死了我們,
還要用手指着我們的骨頭説
“看,
這是奴隸 ”
從延安興起的牆頭詩運動,迅速傳播到各抗日民主根據地。1940年新四軍和南下的八路軍在鹽城會師,創建了鹽阜抗日民主根據地,那裏曾聚集了阿英、賀綠汀、馮定、丘東平等大批文化戰士。林山在大規模的牆頭詩運動中,組織了牆頭詩畫社,出了《牆頭詩畫集》。他寫的《蝗蟲與皇軍》、《雞伴黃鼠狼》、《若要不死》等牆頭詩,對日寇的“三光”政策和狡詐陰謀作了尖鋭揭露。
在鹽阜根據地最早的八首牆頭詩中,有一首辛勞寫的《“人牛太平”》
別寫在草房門口,
別寫在古廟的紅土牆上:
“人牛太平”
要寫在殺敵的刀尖上。
燒香沒有用,神鬼不靈:
若是日本強盜來了,
子彈,大刀,才是
“人牛太平”的保證!
臧克家這個農民的兒子,就是在抗戰詩歌運動中成長起來的詩人之一。《血的春天》讓我們分明感受到,詩人的心在滴血
我向無際的原野馳目!
到處是烽火!到處是狼煙。
敵人腳踏的地方,
已經沒有了春天!
在我們的故鄉啊,
已經沒有人走向田間
他們在流亡,
他們在離散,
凌辱與死亡
已經和他們結成了侶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