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血漿鴨

鎖定
血漿鴨是湖南武岡特色傳統名菜,香、脆可口,由於醋血的作用,不僅鴨骨酥而脆,就是姜和辣椒也變得不辣而甜淨。
中文名
血漿鴨
外文名
Blood duck
分    類
湘菜
口    味
香酥可口
主要食材
仔鴨
輔    料
姜、辣椒

血漿鴨菜品特點

香、脆可口,由於醋血的作用,不僅鴨骨酥而脆,就是姜和辣椒也變得不辣而甜淨。

血漿鴨做法

炒制“血漿鴨”的方法是:選用一公斤左右重量的本地仔鴨,備好子姜二三兩、大蒜一兩,鮮紅辣椒三至四兩(青椒亦可),米醋一兩(醋精配清水或用酸水亦可),高度白酒一兩等作配料。
殺鴨時,先將鴨血流入醋加清水的酸水萊碗裏,使其血漿不致凝固,然後將子姜、甜醬拌入血漿中攪勻,再將鴨子分檔切成小塊,用肥肉三兩煎溶,將鴨放入鐵鍋中爆炒,炒至最好不要有水分,再入辣椒(有2~3個白辣椒最好)、蒜拌、茄子、高度白酒等炒悶熟,把血漿用鍋鏟絞碎倒入鍋中,邊倒邊炒,待血漿成熟後,即或出鍋上席食用,味香甜鮮嫩可口,仔鴨的骨頭都能嚼碎,味道真是妙不可言。
做法2
血漿鴨 血漿鴨
原料: 活鴨1只,肥豬肉或五花肉,辣椒,蒜瓣,味精,姜茸,鹽,白酒
做法:
1. 把鴨子宰殺,將鴨血流入醋加清水的碗裏,使其血漿不致凝固,然後將姜茸、甜醬拌入血漿中攪勻,
2. 鴨子砍成小塊,蒜瓣拍一下,姜切成薄片,待用; 肥豬肉切片; 辣椒切片;
3. 肥肉煎溶,撈出,然後將鴨塊放入鍋中爆炒(鍋內較幹),再入辣椒(白辣椒或泡椒幾個亦可)、蒜瓣、白酒、茭白或茄子,煎過的肥肉炒悶熟,
4. 鍋內無水時,把血漿拌料加味精倒入鍋中,邊倒邊炒,待血漿成熟後(也就變黑後),即或出鍋上席食用.
PS: 這道菜是湘菜,不喜歡辣的,可以自行把辣椒換成紅椒,不喜歡肥肉的,可以不放,鴨子本身就有油。.
[1] 

血漿鴨注意事項

血漿鴨,是一種特殊烹調出的炒鴨。做血漿鴨一要白醋調鴨血(或者在血里加入食鹽)亦可不讓血凝固;二要鴨子入鍋火力猛;三要佐料齊。二斤重的仔鴨、半斤仔姜、半斤嫩紅辣椒、半斤槽頭肉、一兩高度白酒去腥。刀法也很有講究,鴨要切小塊,姜要切成草紙般薄,辣椒要選肉質厚的,切成寬絲形。鴨肉爆炒到斷了血色後,就加蓋燜,不能放丁點水,待鴨肉的水份燜幹了再加辣椒、薑片和鹽翻炒,視辣椒半熟時,即將醋血倒入,猛火翻炒,將血絆勻成醬色即成。

血漿鴨歷史背景

血醬鴨是湖南武岡的一種傳統飲食。典故來自某個朝代一王爺落難後被官兵追殺到武岡,躲進了山裏一户人家,這户人家拿不出好飯好菜,但為了能讓王爺吃好,就殺了唯一的一隻鴨子,並從地裏挖回子姜、大蒜,摘來辣椒,然後就着鴨血一通炒了。王爺避難回府後,對那餐救命飯最是感激,對那做得希奇古怪、但吃味奇特的鴨子更是回味無窮,就安排廚子們再做,無奈沒有一個能做出的。之後,王爺只得再次親臨武岡,手把手教人做,武岡的血醬鴨就從此開始蔓延到千家萬户。
血漿鴨一年四季都可以做,但最能做出口味的是秋季。這時候的鴨子不老不嫩,並有上好的嫩姜和紅辣椒。所以武岡人在中秋、重九兩個節日普遍吃血漿鴨。這兩個節日,渠水和資江河畔到處都是洗鴨、剖鴨的,家家飄着鴨香味。武岡人把做血醬鴨當作逢年過節的盛宴款待自己,美其名曰自己貴氣自己。平常,這樣的待遇很是罕見,除非有貴客臨門,遠客回鄉。
據該縣縣誌記載為戰國時期的一道菜式,新寧縣縣誌可考,説的是一位巡視的楚太子,來到該地,地方官廚也不知道做什麼,也只能就當地材料來製作,在炒制過程中,打翻了灶台盛放的鴨血碗,慌張而急迫的廚師只好將錯就錯,一頓亂炒,最後卻獲好評,最後得以流傳後世。當地較為講究的吃法就是:鴨子最好是春播後養起來到端午前剛好長翅毛,2斤多點的嫩鴨為最佳,最好有適當的新鮮花椒,湘菜嘛,辣椒肯定是少不了的!如果有新鮮茄子,一起炒制,那更是味美之極。其營養豐富,香甜俱全,吃起來香甜、酸辣、嫩脆、鮮美、佐料易找,炒法簡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