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血液流變學檢查

鎖定
血液流變學檢查是研究人體血液流動性、變形性、聚集性和凝固性變化規律的一種血液物理特性的檢查。臨牀血液流變學檢查項目主要包括全血黏度測定、血漿黏度測定和紅細胞變形性的檢測、。主要是反映由於血液成分變化,而帶來的血液流動性、凝滯性和血液黏度的變化。在正常情況下,血液在外力(血壓)的作用下,在血管內流動,並隨着血管性狀(血管壁情況和血管形狀等)及血液成分(黏度)的變化而變化,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當血液黏度變大時,血液流動性就變差,也就最容易發生腦血栓性疾病。反之,黏度較小,流動性較好。
中文名
血液流變學檢查
檢查方法
患者準備、標本採集
臨牀意義
診斷血液病、惡性腫瘤等
主要項目
全血黏度測定、血漿黏度測定、紅細胞變形性的檢測

血液流變學檢查檢查方法

1.患者準備
(1)向患者講清楚檢驗目的、採血時間和注意事項,並向患者做適當解釋,以消除疑慮和恐懼。
(2)檢查前需空腹12小時以上。採血前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和勞動,一般要求患者休息15分鐘後進行採血,冬季應使患者暖和後保存血液循環通暢再採集,以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3)病情允許情況下,囑患者停服對血小板有影響的藥物至少3~5天。
2.標本採集
空腹採肘前靜脈血5mL(肝素抗凝管)。血樣在室温15℃~25℃貯存,一般在4小時內完成測試工作,最好在取血20分鐘後再進行測定。

血液流變學檢查參考值

1.全血黏度測定
(1)參考值隨所用儀器不同而異。儀器常設有高切值、中切值和低切值三種結果,黏度計量單位用mPa·s表示。
(2)結果解讀:①黏度增高見於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壓、腦血栓形成、糖尿病、高脂血症、肺源性心臟病、燒傷等。②減低見於貧血、出血性疾病、肝硬化、尿毒症、急性肝炎、婦女經期及妊娠期等等。
2.血漿黏度測定
(1)參考值:①男性:(0.85~1.99)mPa·s;②女性:(0.82~1.84)mPa·s。
(2)結果解讀:黏度增高見於血漿球蛋白和(或)血脂增高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多發性骨髓瘤、纖維蛋白原增高症等。血漿黏度降低見於低蛋白血癥、各種貧血、肝病等。
3.紅細胞變形指數
(1)參考值:①紅細胞變形指數:500/秒>49%,800/秒>56%;②紅細胞濾過指數:0.19~0.39。
(2)結果解讀:①增高見於缺鐵性貧血。②減低見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腎病、肝臟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不穩定血紅蛋白病等。

血液流變學檢查臨牀意義

血液流變學檢查不僅為血液病、惡性腫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病情進展、預後判斷及指導臨牀治療提供有價值的資料;還對某些疾病的潛在患者有預報性提醒作用,如腦栓塞、腦出血、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頸椎病、血栓性閉塞性脈管炎及血液高黏度綜合徵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