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閉塞性脈管炎

鎖定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簡介 英文名稱: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 慢性周圍血管狹窄或閉塞的疾病。又稱伯格氏病。多發生於青壯年男性,多有重度嗜煙歷史。典型的臨牀表現為間歇性跛行、休息痛及遊走性血栓性靜脈炎。該病主要侵犯肢體,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動脈及其伴行的靜脈和淺靜脈,受累血管呈現血管壁全層的非化膿性炎症,管腔內有血栓形成,管腔呈現進行性狹窄以至完全閉塞,引起肢體缺血而產生疼痛,嚴重者肢端可發生不易癒合的潰瘍及其壞疽。治療可對症,採用血管擴張藥、止痛劑,必要時可進行各種手術治療。

閉塞性脈管炎病因病理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青壯年的動脈和靜脈的一種週期性、節段性炎症病變。病變本多數發生在四肢血管,尤其是下肢為常見。病理改變首先是血管內膜增厚,隨後有血栓形成,以致最後血管完全阻塞。通常病變首先出現於肢體動脈遠端,如脛後、脛前、尺、橈、足弓、掌弓、趾、指等動脈,病變進一步發展才累及股動脈和肱動脈等。病變節段和正常部分之間的界線非常分明,伴行靜脈常同時受累,一般都較輕。晚期,血管周圍有纖維組織增生、硬化。

閉塞性脈管炎臨牀表現

患者幾乎都為男性,年齡在25~45歲間,病程緩慢。典型症狀有間歇性破行,伴患肢怕冷、麻木、刺痛。足趾有持續性疼痛,尤其在夜間卧牀時加劇(靜止痛)。後期出現足部壞疽和潰瘍。
[影像學表現]
四肢動脈造影可顯示動脈阻塞部位和側支循環情況,可與閉塞性動脈硬化症的表現頗為相似。在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造影可發現管腔變狹小,至後期一段血管呈完全閉塞。在閉塞處之上管腔較光滑、無充盈殘缺現象,其血管並不呈扭曲狀。血栓閉塞住脈管炎與閉塞性動脈硬化症都可產生側支循環,
[鑑別診斷]
需與閉塞性動脈硬化症鑑別。有人認為在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時,側支循環血管雖多,但較細小,其有效程度不如閉塞性動脈硬化症。

閉塞性脈管炎預防

預後:經治療病情繼續惡化或截肢者,預後差。
預防:本病病因未明,但某些因素能誘發本病,並能引起病情的發展,故積極地採取預防措施,能穩定病情、減輕症狀。
1.絕對禁煙是預防和治療本病的一項重要措施。
2.足部清潔與乾燥保持足部清潔、防止感染;因濕冷比干冷對病情更為有害,故宜保持足部乾燥;因患部已有血液循環不良,即使輕微外傷亦易引起組織壞死和潰瘍形成,故切忌任何形式的外傷。
3.防寒保暖無論是在工作或休息時均宜保持足部温暖,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環,但不能過熱,以免增加氧消耗量。
4.體位變動與足部運動勞動時應隨時變換體位,以利於血液循環。平時可進行足部運動(Buerger運動),以促進患肢側支循環。方法為:患者平卧,抬高患肢45°,維持1~2min,然後兩足下垂牀旁2~5min,同時兩足及其趾向四周活動10次,再將患肢放平休息2min,如此反覆練習5次,每天數回。
5.避免應用縮血管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