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蠶豆白粉病

鎖定
蠶豆白粉病是由豌豆白粉菌引起的、發生在蠶豆的病害。當早春花芽初出現時,即開始發生為害,葉片、莖、莢等柔嫩部位均易染病。 [1] 
蠶豆白粉病在中國分佈不廣,危害不重,僅有云南和新疆普遍發生,在其他如四川、河北等省僅零星發生。一般在蠶豆生長季節比較乾燥的地區容易發生該病。 [2] 
蠶豆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為選用抗蠶豆白粉病品種;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燬;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機肥。此外,在發病初期還可以進行藥劑防治。 [3] 
中文名
蠶豆白粉病
外文名
Broad bean powdery mildew [4] 
危害作物
蠶豆
為害部位
葉片、莖、莢果等
病    原
豌豆白粉菌

蠶豆白粉病病原特徵

1.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2.子囊殼、子囊和子囊孢子 1.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2.子囊殼、子囊和子囊孢子
蠶豆白粉病病原為豌豆白粉菌(Erysiphe pisi DC.),屬真菌、子囊菌亞門白粉菌目白粉菌屬閉囊殼深褐色,球形,散生在菌絲上,直徑79.9-119微米。附屬絲多,呈菌絲狀,褐色,較短,與菌絲相交織,大小為(40-48)微米×(6-8)微米。閉囊殼內含1-4個卵圓形至廣卵形子囊。子囊大小為(30-62.6)微米×(22.6-41.8)微米。子囊孢子4-8個,卵圓形或稍長卵形,單胞,無色,大小為(13.9-24.4)微米×(10.4-15.7)微米。無性態為白粉孢(Oidium erysiphoides Fr.),屬半知菌亞門、粉孢屬。分生孢子單胞,無色,卵圓形至長圓筒形,兩端圓,大多3-4個串生,偶爾單生或雙生,大小為(27.9-47)微米×(12.2-22.6)微米。分生孢子梗自葉片表面的外生菌絲抽出,2-4細胞,大小為(20.4-68)微米×(6.8-8.5)微米。 [2] 
分生孢子萌發的温度範圍很廣,一般在16-28℃下,48小時內萌發,相對濕度要求90%以上,但在水滴內的孢子很少萌發。寄主植物除蠶豆外,還有豌豆苜蓿羽扇豆及巢豆屬的幾個野生植物種。 [2] 

蠶豆白粉病為害症狀

蠶豆白粉病
蠶豆白粉病(2張)
當早春花芽初出現時,即開始發生為害。葉片、莖、莢等柔嫩部位均易染病。初為組織呈現淡褐色斑塊,隨後葉片表面產生小的白色粉狀物病斑,當氣候適宜時,病斑迅速擴展,病葉作縱向曲捲,同時葉片增厚,病害繼續發展,受病的嫩葉變色和枯萎,從而引起莖端凋萎。嫩莢受害,莢呈畸形和早熟狀。受害部分表面佈滿白色粉狀物,即病原菌的菌絲體、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到病害發展後期白粉狀菌絲體表面產生大量黑色小點,即病原菌的閉囊殼。 [1] 

蠶豆白粉病分佈範圍

在中國以外,如蘇丹、埃塞俄比亞和以色列等國報道發生蠶豆白粉病並有時為害嚴重。在中國,蠶豆白粉病分佈不廣,危害不重,僅有云南和新疆普遍發生,在其他如四川、河北等省僅零星發生。 [2] 

蠶豆白粉病侵染循環

病菌以閉襄殼在蠶豆、豌豆或野生巢豆的病殘體上越夏越冬,温暖地區也可以以菌絲及分生孢子在病部越夏越冬。翌年氣候適宜即不斷產生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為害。在中國雲南經常栽培早播菜用蠶豆,其感染的蠶豆白粉病和在病葉上產生的大量分生孢子,是正常秋播蠶豆發生蠶豆白粉病的一個重要菌源。 [2] 

蠶豆白粉病流行規律

乾燥和較高氣温適合蠶豆白粉病發生和發展。氣候乾燥是發病的主要誘因。在中國雲南昆明到大理一帶冬季相對濕度54-67%,春季相對濕度52-61%,因此,在蠶豆生長季節,很易發生蠶豆白粉病。同在乾燥的氣候條件下,較高的温度容易誘發病害。平均氣温20-24℃潛育期短,而18℃以下則發病較少或潛育期長。 [1] 

蠶豆白粉病防治方法

  1. 選用抗蠶豆白粉病品種。 [3] 
  2. 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燬。 [3] 
  3. 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機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加強管理,提高抗病力。 [3] 
  4. 發病初期噴灑2%武夷菌素200倍液或10%施寶靈膠懸劑1000倍液、60%防黴寶2號水溶性粉劑1000倍液、30%鹼式硫酸銅懸浮劑300-4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6%樂必耕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2000-2500倍液、25%敵力脱乳油4000倍液、40%福星乳油9000倍液,不僅可有效防治蠶豆白粉病,還可兼治蠶豆赤斑病 [3] 
參考資料
  • 1.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中國農作物病蟲害 上.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79.12:559-560
  • 2.    葉茵.中國蠶豆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03:446-448
  • 3.    呂佩珂等.中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藥用植物病蟲原色圖鑑-中國糧食作物病蟲原色圖鑑.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1999.01:184-185
  • 4.    陳鴻逵.漢英拉作物主要病害名稱.浙江:浙江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198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