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蠟,為漢語一級字 [4]  讀音為là、zhà、
qù和jí音,部首為虫部。是由有兩個不同的漢字(“蠟”和“蠟”)簡化而來。
簡化字“蠟”的最早見於秦代小篆,本義字義為“蠅之幼蟲”(qù)、又引申指“周代祭禮”(zhà)或“一種蟲”(jí) [8] 
繁體字“蠟”,最早見於《廣韻》,本義為動、植物或礦物所分離出之油質,後引申指“蠟燭” [9] 
【參考資料: [5]  [7] 
中文名
拼    音
là、zhà
繁    體
部    首
字    碼
U+8721
五    筆
JAJG
倉    頡
LITA
鄭    碼
IEK
字    級
一級(3106) [4] 
筆畫數
14
筆順編號
25121412212511
造字法
形聲:從蟲、昔聲 [6] 
異體字

文字源流

該漢字有兩個不同的漢字合併而來——“蠟”和“⿰蟲巤”。
簡化字“蠟”的字義為“蠅之幼蟲”(qù)、又指“周代祭禮”(zhà)或“一種蟲”(jí)
繁體字“⿰蟲巤”本義為動、植物或礦物所分離出之油質,後引申指“蠟燭”。
宋體“蠟”字 宋體“蠟”字
後來簡化漢字後,合併為一個“蠟”。

基本字義

là音

1. 動、植物或礦物所分離出之油質,不溶於水,易熔化,具可塑性,可用以防水或製作蠟燭。
如:「蜂蠟」、「白蠟」、「石蠟」。宋.陸游〈訴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詞:「蠟封夜半傳檄,馳騎諭幽並。」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三九.虫部.蜜臘》:「取蜜後煉過,濾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黃者,俗名黃蠟。」
2. 用蠟做成可以照明的物品。
如:蠟燭。唐.皮日休〈春夕酒醒〉詩:「夜半醒來紅蠟短,一枝寒淚作珊瑚。」唐.李商隱〈無題〉詩二首之一:「隔座送鈎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3. 以蠟塗抹。
《晉書.卷四九.列傳.阮籍》:「或有詣阮,正見自蠟屐,因自嘆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唐.劉禹錫〈送僧仲剬東遊兼寄呈靈澈上人〉詩:「講罷同尋《相鶴經》,閒來共蠟登山屐。」
4. 淡黃似蠟之色。
如:「蠟梅」、「蠟櫻」。宋.范成大《梅譜》:「蠟梅本非梅類,以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蠟梅。」

1蠅的幼蟲。
《説文解字.虫部》:「蠟,蠅䏣也。」清.段玉裁.注:「蠅生子為蛆,蛆者俗字,䏣者正字,蠟者古字。已成為蛆,乳生之曰䏣,曰蠟。」《周禮.秋官.司寇》漢.鄭玄.注:「蠟,骨肉腐臭,蠅蟲所蠟也。……蠟,讀如狙司之狙。」

zhà音

1. 一種祭禮。於歲末大祭萬物,周代稱為「蠟」。
如:《禮記.郊特牲》:「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為蠟。」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一二.禮記音義之二》:「蠟,祭名,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蠟,秦曰臘。」

jí音

1.蟲名
《玉篇·虫部》,蠟,蟲名。

古籍解釋

集韻》《正韻》𠀤七慮切,音覻。《説文》蠅膽也。《周禮·秋官·蠟氏注》蠟,骨肉腐臭,蠅蟲所蠟也。《月令》曰:掩骼埋骴,此官之職也。
助駕切,音乍。年終祭名。《禮·禮運仲尼與於蠟賔。《注》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蠟,秦曰臘。《郊特牲》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玉篇》子六切,音蹙。蟲名。 蜡祭之蠟。《廣韻》或作䄍。《六書正譌》從蟲昔聲。別作䄍,從示,非。 [2] 

方言集匯

◎ 贛語:læp5
◎ 客家話:[海陸腔] za5 lap8 [梅縣腔] za5 [台灣四縣腔] za5 lap8 [客英字典] lap8 [寶安腔] za5 | lap8 [客語拼音字彙] lab6 za4
粵語:caa3 caai3 zaa3
潮州話:lah8 [3] 

常用詞語

火漆 火漆
蠟白、蠟版蠟筆、蠟黃、蠟刻、蠟染、蠟蹋、蠟紙、蠟燭、蠟像,蠟油。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