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蠟染技藝

(貴州省安順市的傳統技藝)

鎖定
蠟染技藝,流行於貴州省安順市的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貴州省安順市的蠟染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裏的居民就已經掌握了蠟染製作工藝。安順蠟染主要分為苗族蠟染和布依族蠟染兩大類。苗族蠟染在安順38個苗族支系中均有分佈,所染圖案豐富多彩,包括古老傳説和原始認知等內容,集中反映了古代先民的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意識。布依族蠟染主要分佈在鎮寧、關嶺、黃果樹等縣區,染出的成品構圖巧妙,變化多端,紋樣多為寫實的花鳥魚蟲或抽象的螺旋、水波、菱形、雲雷等幾何圖形,表現了人們對宇宙的認知、對自然山川的崇敬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嚮往。安順仡佬族喜歡在布底上多次塗上藍色,以增加顏色深度。
2008年,蠟染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25。 [1] 
中文名
蠟染技藝
申報地區
貴州省安順市
遺產編號
Ⅷ-25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型
傳統技藝
批准時間
2008年
保護單位
安順市文化館(安順市文化藝術培訓中心)

蠟染技藝歷史淵源

蠟染在西南民族地區流傳的歷史非常久遠。據專家推斷,最遲在秦漢時期,西南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就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蠟可以防染的特點,利用蜂蠟和蟲蠟作為防染的原料。據《後漢書·南蠻傳》《搜神記》等記載,秦漢時期,被稱為“盤瓠蠻”“武陵蠻”的苗族先民“織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制裁有尾形……裳斑斕”。《隋書·地理志》也記載了“承盤瓠之後,故服章多以斑布為飾”的服飾狀況。這裏的“斑布”就是以葛苧棉為原料製成的色彩斑斕的布,其中蠟染是其重要的裝飾手段。
西南地區最早用作貢品的手工產品就有蜂蠟和斑布。據記載,唐代“夷州(今鳳崗)貢蠟燭10條,斑布,犀角,葛粉30斤等”一些久負盛名的西南少數民族蠟染布,作為精美的工藝品,也受到歷代漢族統治階段的喜愛,宋代苗族的“點蠟幔”、瑤族的“瑤斑布”、溪州生產的“溪布”等都是向封建中央朝貢的主要物品。
到了宋代,文獻中開始出現對蠟染的明確説法,如宋代的《溪蠻叢笑》《華陽國志》《西南夷傳》《元和郡縣誌》《南史》等書對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蠟染有很多記載。宋人朱輔的《溪蠻叢笑》中記載:“溪峒愛銅鼓,甚於金玉。模取銅紋,以蠟刻板印部,入靛漬染,名‘點蠟幔’。”南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談到夾板蠟染工藝説:“以木板二片,鏤成細花,用以夾布,而熔蠟灌於鏤中,而後乃釋板取布,投諸藍中,布既受藍,則煮布以去其蠟,故能受成極細斑花,炳然可觀。”這些文獻足以證明早在唐宋以前,蠟染已經在貴州少數民族地區風行了。
明清以後,有關的記載就更多更詳盡了。如明代《嘉靖圖經》記載:“西南苗,婦女畫蠟花布。”《清一統志》記述:“花苗裳服先用蠟繪花於布。而後染之,既染,去蠟則花見。飾袖以錦,故曰花苗。”《貴州通志》引《廣順訪冊》雲:“境內苗民,婦女在裙用蠟畫布,花彩鮮明。”愛必達《黔南識略》卷十一雲:“荔波董界裏有’花瑤’。衣服用蠟染,挑花加以紋飾。”等等這些文獻不但介紹了蠟染的工藝方法,也描述了蠟染的使用情況。
除了史志書籍記載外,不少文人的詩詞中也有對蠟染的描述。如康熙時期貴州詩人田榕《黔苗竹枝詞》中的“濃妝只因懸珠好,霧爭如繪蠟精”;清嘉慶時甘肅武威人《黔苗竹枝詞》中的”蠟繪花衣錦裙裳,振鈴跳月鬥新妝”’;清光緒年間貴州普定人劉韞良《苗族雜詠》中的:“滿襟蠟繪花紋巧,染就花紋當繡裳”;毛貴銘《西垣遺詩》黔苗竹枝詞100首中的“蠟花錦袖搖鐵鈴,月場蘆笙側耳聽。蘆笙婉轉作情語,鈴兒心事最玲瓏”;舒位《白苗》中的“折得蘆笙和竹枝,深山酬唱妹相思。蠟花染袖春寒薄,坐到懷中月墮時”。 [2] 

蠟染技藝工藝特徵

蠟染技藝紋樣特點

安順蠟染紋樣
安順蠟染紋樣(3張)
安順蠟染紋樣主題涵蓋自然紋樣和幾何紋樣兩大類。自然紋樣取材於自然界中的花、草、飛鳥、蟲、魚等自然動植物,以及龍、鳳形象。植物紋樣以花卉為主,例如牡丹、山茶和一些鄉間野花,經過藝術的誇張和取捨,互相搭配並以藤葉纏繞裝飾,利用藤蔓的蜿蜒走向連綴所有花卉紋樣,整幅蠟染作品空間豐滿,生動自然;也有動植物紋樣相互結合,如蝴蝶、楓葉;其次還有以圖騰形象為表現元素,既有對圖騰的神聖崇拜,又具有自然純樸的裝飾之美,充滿情趣,反映了安順人們追求“天人合一”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 自然紋樣
龍鳳紋
安順蠟染紋樣不乏炫麗多姿的龍紋圖案。龍是中國的原始圖騰,在中原地區,龍是皇族的標誌,是皇權的象徵,多為頭角崢嶸、尖牙利爪的威武形象。然而在安順苗族蠟染上的龍紋,稚拙天真,憨態可掬,造型一般為牛頭蠶身或牛頭蛇身配以花草紋飾,苗族人認為龍是蛇、魚、黃鱔、水牛共同組成的,能使四方風調雨順,百姓安寧。他們的龍紋形象並不固定,變化較多,有水牛龍、玉龍、蠶龍、盤龍、葉龍等,常於石榴花中設計蛇身蟠龍,其內涵除具有圖騰崇拜的原始意識外,還體現了苗族人們祈求子孫繁衍,平安幸福的願望。
花草植物紋
安順蠟染中花草植物題材紋樣很多,許多是以輔助紋樣的形式出現的,主題主要有杏花、桃花、梅花、棉花、石榴、蓮花以及一些山野藤蔓植物。這些花草植物在苗族婦女勞動時隨處可見,伸手可及,她們通過想象,將紋樣或寫實或變形描繪在蠟染作品中,使之富有生命力和生活情趣。在苗族婦女的衣裙、被面上常可見這些極富情感的植物紋樣,上面寄託着她們的綿綿情思。
動物紋樣
動物紋樣主要有鳥紋、蝴蝶紋、魚紋、馬蹄紋、雞紋、犬紋、虎眼紋、虎腳紋、蜈蚣紋、螺螄紋等。鳥曾是苗族先民中某些氏族的圖騰,《山海經·神異經》中説:“大荒之中有人,名歡頭……歡頭人面鳥喙,有翼,食海中魚,杖翼而行。”歡頭相傳為苗族先民的首領。蠟染中的鳥紋有些是如實模擬,能確認其名,如錦雞、喜雀、麻雀、燕子、斑鳩、孔雀等,有的則只具有鳥形,分不清是什麼鳥類,多以花草環繞其間,或張嘴啼鳴,或竊竊私語,形象生動。蝴蝶紋是苗族地區蠟染中特別流行的紋樣,此類紋樣既有寫實也有抽象,千姿百態。同時苗族百姓也賦予了蝴蝶特殊的情感,相傳他們的祖先姜央就是蝴蝶演化而來,因此,安順苗族蠟染中的蝴蝶紋、鳥紋,飽含着他們對祖先的崇拜意識。
同樣,魚被作為紋樣歷史悠久,在出土的史前陶器、玉器中就出現了魚紋。由於魚腹內多子,因此魚紋的原始寓意便是象徵生殖,對魚的崇拜就是對魚的生殖能力旺盛的崇拜。後來歷經演變,又出現了其他的吉祥寓意。如漢族的“鯉魚跳龍門”,紋樣象徵顯達高升,魚紋和蓮紋組合寓意“年年有餘”等。而安順蠟染中的魚紋卻更多賦予了生殖崇拜的原始意識,其作品中的魚紋軀體肥碩,有些腹內有小魚或魚籽,傳達出濃厚的生殖崇拜信息。 [3] 
  • 幾何紋樣
幾何紋
安順布依族蠟染紋樣中的幾何紋多為自然物象的抽象變形。主要有螺旋紋(水紋)、圓點紋、花葉紋、銅鼓紋、瓜米紋、馬蹄紋等,多采用四面均齊、左右對稱的構圖方式,結構嚴謹,點、線、面變化有致,主次分明,以求得整體效果的和諧統一,既能抓住物象的特徵,又具有很高的藝術概括能力。螺旋紋早在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上就已經出現,是先民對自然水紋的描繪,在安順苗族蠟染中這種螺旋紋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種,是特有的傳統紋樣,又被稱為“渦紋”。此外,苗族蠟染作品中的“銅鼓紋”是一種最為古老的紋樣,銅鼓是少數民族在祭祀、娛樂和戰爭中使用的,是祖先極為尊崇的重器。銅鼓紋內涵實質是“太陽崇拜”,以同心圓的形式排列,模擬苗家銅鼓,中心圓代表銅鼓的中心,輔以鋸齒狀、針狀、瓜米狀(以點的形式構成,象徵五穀)、萬字狀等裝飾紋樣。

蠟染技藝色彩風格

安順蠟染多以藍白色為主調,一般為藍底白花紋樣,且藍色面積較大,並通過染畫技巧產生淺藍色,作品及富有設計感。安順仡佬族,喜歡在布底上多次塗上藍色,以增加顏色深度,這樣深藍色花紋與白布底相對照,分外悦目。此種藍白色調的染色,以藍靛液浸染。安順苗族蠟染還有貴州十分少見的彩色蠟染,着色運用了多種植物染料與藍靛相結合,如紅花、黃梔子等,在藍色與白色中喜歡加紅、黃等顏色,美觀,色彩對比鮮明、豔麗具有刺繡般的效果。
節日裏,婦女會着盛裝的彩色蠟染上衣,開襟無扣,衣身衣袖為紅、黃兩色卷草紋蠟染,紋樣纖細柔美,顯得豔麗華貴。安順壩苗傳統的彩色蠟染“上轎衣”,其衣襟和前襟均為紅色蠟染馬掌紋,衣身有綠藍黃等色,由於染料取自天然植物,純度不高,經染後,各色相雜呈現美麗的複色效果,置於深藍的主調上,格外和諧醒目,有跳動閃爍之感覺,具有迷幻般的悠遠意境和古拙美。這種紅色染料是由一種叫“紅刺子”的植物提煉的。21世紀,“上轎衣”由於染色工序較為複雜,已改為刺繡製作,“紅刺子”也難以找到了。現在,家家户户用家環花來染黃色,每到春天,高大的家環樹開花了,便可採花煮水染色,染成黃色後又套染淺藍,黃色便轉為草綠,再混入其他色成各種間色,安順蠟染的色彩豐富可見一斑了,安順花苗的蠟纈紋,既有單色的,又有於同一布面上,染紺、黃、赤等各色者,此種蠟纈之法,對於苗族來説,被視為一種非常技術。
蠟染藝術色彩的魅力除了紋樣造型美之外,作為防染劑的蠟功不可沒,蠟冷卻後在織物上產生的裂紋,隨着色彩的深入,自然生成虛實變化效果,使布面呈現豐富的肌理——“冰紋”,因而富有韻味。 [3] 

蠟染技藝工藝流程

制板
少數民族藝人把來自大自然的各種圖案加上自己的想象發揮,用大頭針沾上藍墨汁,把圖案一針一針地刺在白布上。
畫蠟
用銅片制的蠟刀蘸上正在加熱的蜂蠟順着剛刺好的圖案重新勾一遍。
填色封蝟
用植物染料(這道工序一般做彩色蠟染時才運用,如紅、黃、綠等)把蠟染畫所需要的顏色填在相應的位置,然後進行封蠟。封蠟就是用蜂蠟把填好顏色的地方重新蓋一遍, 這樣可以分清圖案的界線;使兩種顏色不會混合在一起。
藍靛染色
將封好的蠟染畫投人染缸多次染色,直至藍色深度滿意為止。
脱蠟
經高温水脱蠟,反覆漂洗,一幅完整的蠟染成品製成。 [4] 

蠟染技藝傳承保護

傳承人物
王月圓,女,苗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項目名稱:蠟染技藝,序號:05-2737,申報地區:貴州省安順市。 [1] 
保護措施
2017年11月24日,安順市蠟染協會“錦繡計劃”婦女手工技能培訓開班儀式在合力城大黔門蠟染城濃重舉行。 [5]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安順市文化館(安順市文化藝術培訓中心)獲得“蠟染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6]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苗族蠟染技藝”項目保護單位丹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估合格。 [8] 

蠟染技藝社會影響

衍生作品
2017年7月4日,勞倫斯・許攜安順市《山裏江南》30餘套華服作品亮相巴黎高級定製時裝週,以貴州蠟染、苗繡等技藝為基礎的高級“定製時裝”呈現給全世界觀眾。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