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蠍尾菊

鎖定
蠍尾菊(Koelpinia linearis Pall.)是菊科、蠍尾菊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20釐米。根垂直下伸,細弱,莖纖細,自基部分枝,葉片線形,頂端漸尖,基部漸窄,無葉柄,基出脈,全部葉質地薄,頭狀花序,腋生或頂生枝端或有時生於植株下部或基部。總苞圓柱狀,總苞片小,長三角形,頂端急尖或鈍,長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全部總苞片外面無毛或多少被細柔毛。舌狀小花黃色,瘦果褐色或肉紅色,線形,圓柱狀,蠍尾狀內彎,果頂針刺放射狀排列,無冠毛。4-7月開花結果。
分佈於中國新疆、西藏西南部,西亞、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北非也有分佈。生長在海拔450-1000米的荒漠礫石地。
蠍尾菊植株矮小,生長期短,單株產量低,但它能生長在植物稀少,氣候寒冷、幹早的荒漠地帶,而且莖細軟,返青早。是牛、犛牛、羊、馬的優良牧草,早春均採食。結果後適口性下降。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蠍尾菊
拉丁學名
Koelpinia linearis Pall.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蠍尾菊屬
蠍尾菊
分佈區域
分佈於中國新疆(阿勒泰、布爾津、塔城、托里、奎屯、沙灣、瑪納斯、呼圖壁、昌吉、烏魯木齊、米泉、阜康、奇台、霍城、伊寧、鞏留)、西藏西南部(札達),西亞、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北非也有分佈。
命名者及年代
Pall.,1776

蠍尾菊形態特徵

蠍尾菊
蠍尾菊(6張)
一年生草本,高13-20釐米。根垂直下伸,細弱,直徑達2毫米。莖纖細,自基部分枝,全部莖枝無毛或被極稀疏的細柔毛。葉線形,長4.5-9釐米,寬2-4毫米,頂端漸尖,基部漸窄,無葉柄,基出3脈,或葉絲形、寬不及1毫米,具1條中脈,全部葉質地薄,兩面無毛或幾無毛。 [6] 
頭狀花序小,腋生或頂生枝端或有時生於植株下部或基部。總苞圓柱狀,長6毫米。總苞片2層,外層2-3枚,小,長三角形,長約2毫米,寬約0.5毫米,頂端急尖或鈍,內層5-7枚,長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約6毫米,寬約1.5毫米,頂端急尖或鈍,全部總苞片外面無毛或多少被細柔毛。舌狀小花黃色,5-8枚。瘦果6-8枚,褐色或肉紅色,線形,圓柱狀,長達1.5釐米,蠍尾狀內彎,有5肋,背面沿肋有多數堅硬針刺,果頂針刺放射狀排列,無冠毛。花果期4-7月。 [2] 

蠍尾菊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450-1000米的荒漠礫石地。 [2]  蠍尾菊生於荒漠,半荒漠地區的礫質山前平原、山坡、粘質一碎石和沙壤質土壤、田邊,是荒淋草原的常見種。蠍尾菊耐乾旱瘠薄,分佈區的氣候乾旱,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氣温低,生長季節短,無霜期50-70天,植被稀疏。在西藏,蠍尾菊生長在阿里西部獅泉河下游海拔300米左右的幹河谷。以蒿屬為建羣種,其分蓋度可達20%,蠍尾菊常以伴生種出現在羣落中。亞建羣種有分枝鴉葱西藏中麻黃,伴生種有舟果薺旱雀麥等。 [3] 
蠍尾菊 蠍尾菊

蠍尾菊生長習性

  1. 大孢子發生:蠍尾菊的子房由2心皮合生成1室,基生胎座;珠心原基在子房基部的胎座上形成,剛形成的珠心為直立乳突狀,在珠心頂端表皮下出現一雌性孢原細胞,該細胞體積較大,胞質濃厚,核較大,核仁明顯,珠被由珠心基部的細胞分裂形成,由胚珠兩側珠核的發育不均勻,引起珠心向一側彎曲,此時孢原細胞體積增大,呈圓球形,細胞質濃厚,至珠被即將包被整個珠心時,孢原細胞發育成大孢子母細胞,初形成的大孢子母細胞呈長橢圓形,核及核仁均較大,隨後大孢子母細胞進行減數分裂,在減裂I前期的細線期,大孢子母細胞呈近控形,胞質染色較淺,核中染色體細長呈絲狀,核仁明顯;在前期I的粗線期,胞質染色明顯,染色體縮短變粗,核仁明顯;在I後期同源染色體分別向兩極移動,紡錘絲染色明顯;在I末期,所形成的大孢子二分體呈長控形,每個子細胞近錐形,;在減裂I的末期,大孢子母細胞分裂,形成一直線排列的大孢子四分體,每個大孢子胞質中液泡明顯,此時珠被包圍了整個珠心,由5-6層細胞組成,珠心僅由一層細胞組成。大孢子四分體形成後不久,珠心細胞開始自頂部解體、消失,同時四個大孢子中,珠孔端的三個大孢子相繼退化其中最先退化的是四分體中部的兩個大孢子,表現為細胞收縮成扁長形,胞質染色較深,液泡位於細胞的珠孔側,隨後珠孔端大孢子解體,最後各退化的大孢子在珠孔端形成一染色較深的細胞殘留物,而合點端大孢子則繼續發育,細胞體積增大成狹長形,核及核仁較大,位於細胞中央,兩端各為一液泡佔據,形成功能大孢子。
  2. 雌配子體發育:功能大孢子繼續發育,細胞各部分體積增大,發育成長橢圓形的單核胚囊,單核胚囊的核較大,位於近細胞中央,珠孔端的液泡較合點端的液泡小,細胞質集中分佈於核的周圍,在液泡與胚囊壁之間僅有一薄層分佈,胚囊的珠孔端外側有一染色較深、由退化大孢子形成的帽狀的細胞殘留物單核胚囊的的細胞核進行一次有絲分裂,形成2核胚囊,其中一個核緊靠珠孔端,而另一個核則位於胚囊的中下部,在兩核之間及胚囊的合點端各有一大液泡,細胞質主要集中分佈在兩核周圍,2核胚囊細胞核同步分裂,同時胚囊體積增大,形成一狹長囊狀的4核胚囊,中央為一大液泡佔據;4核胚囊的細胞核分裂一次形成8核胚囊,但各細胞的分裂方向不同,其中珠孔端及台點端的一個核均為橫向分裂,而內側的兩個核則為斜向分裂早期的8核胚囊成兩組排列,珠孔端的4個核中有3個核相互靠攏;另1個則略向胚囊中央突出,核周圍的細胞質均比較濃厚;隨着胚囊中各細胞的分化,珠孔端及合點端各有一核向胚囊中央移動,形成極核,而珠孔端的三個細胞發育形成卵器,呈“品”字形排列,且細胞均為長梨形,其中卵細胞位於中間,體積較大,細胞的飯性化明顯,核位於細胞的合點端,周圍有細胞質集中分佈,珠孔端則具一大液泡,而兩個助細胞分別位於兩側,絲狀器不明顯,頂端具一長喙伸至珠孔基部,其細胞飯性與卵細胞相反,核均位於珠孔端的狹長部分,合點端各具一大液泡;胚囊中央的兩個飯核於受精前彼此融合,形成一個大的中央細胞,但融合的方向多樣,有的呈上下融合,有的則呈橫向或斜向融合,中央細胞的核及核仁均較大,大部分細胞質位於靠卵器的一側,而近合點的一側則有一至幾個液泡分佈;合點端的反足細胞為兩個,成直線排列,其中近合點的一個呈長方形,細胞質較濃,具2個核。故蠍尾菊的成熟胚囊具6個細胞7個核,為單孢的蓼型胚囊,反足細胞一般在受精前開始解體,至心形胚形成時才完全消失,但在極少數胚珠胚囊中,反足細胞在球形胚時還清晰可見。 [4] 

蠍尾菊主要價值

蠍尾菊植株矮小,生長期短,單株產量低,但它能生長在植物稀少,氣候寒冷、幹早的荒漠地帶,而且莖細軟,返青早。是牛、犛牛、羊、馬的優良牧草,早春均採食。結果後適口性下降。在化學成分上看,其粗蛋白質含量高達18.88%,是荒漠地區營養價值較高的飼用植物。 [3] 
參考資料
  • 1.    蠍尾菊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0-10-06]
  • 2.    蠍尾菊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9-12-19]
  • 3.    陳默君 賈慎修主編,中國飼用植物誌(六)[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年01月,第1版:204-206
  • 4.    譚敦炎,於喜鳳,田允温.短命植物蠍尾菊的胚胎學研究Ⅰ、大孢子發生、雌配子體發育及多糖動態[J].新疆農業科技. 1996年01期:8-14
  • 5.    蠍尾菊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7]
  • 6.    蠍尾菊|Koelpinia linearis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