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蟛蜞菊

(菊科蟛蜞菊屬植物)

鎖定
蟛蜞菊(學名:Sphagneticola calendulacea (Linnaeus) Pruski)是菊科蟛蜞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呈圓柱形,彎曲;表面灰綠色或淡紫色,有皺紋,節上有時有細根;葉對生,上表面綠褐色,下表麪灰綠色,兩面均附着白色短毛;頭狀花序單生,花序為苞灰綠色;花期3-9月,果期7到10月。原產美洲,20世紀70年代作為地被植物引入,產中國東北部、東部和南部各省區及其沿海島嶼,印度、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至日本也有分佈。蟛蜞菊適應性廣泛,性強健、畏寒、喜温暖多濕、抗風耐濕,在各類瘦瘠土壤上均可生長,但以肥沃而濕潤的土壤生長最盛,生長於道路、水溝、農田邊緣和濕潤草地上。 [2]  [5-6] 
蟛蜞菊作藥能入肺、肝二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之功效,常用於治療發熱、咽喉炎、尿血、傳染性肝炎、痔瘡。蟛蜞菊具有較高飼用價值,蟛蜞菊調製成青乾草、青乾草粉並添加於全價顆粒飼料中,可促進南方食草動物養殖向規模化、集約化、規範化發展。蟛蜞菊色翠綠,花色金黃,可用於路邊、花台或水岸邊種植觀賞,也可用於水土保持工程,作為護坡護堤的覆蓋植物。 [2]  [7-8] 
中文名
蟛蜞菊 [11] 
拉丁學名
Sphagneticola calendulacea (Linnaeus) Pruski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9] 
菊目
菊科
蟛蜞菊屬
蟛蜞菊
命名者及年代
(L.) Pruski,1996 [3] 

蟛蜞菊植物學史

蟛蜞菊原產美洲,20世紀70年代作為地被植物引入,已被列為“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5-6] 

蟛蜞菊形態特徵

蟛蜞菊
蟛蜞菊(8張)
多年生草本匍匐,上部近直立,基部各節生出不定根,長15-50釐米,基部徑約2毫米,分枝,有闊溝紋,疏被貼生的短糙毛或下部脱毛。葉無柄,橢圓形、長圓形或線形,長3-7釐米,寬7-13毫米,基部狹,頂端短尖或鈍,全緣或有1-3對疏粗齒,兩面疏被貼生的短糙毛,中脈在上面明顯或有時不明顯,在下面稍凸起,側脈1-2對,通常僅有下部離基發出的1對較明顯,無網狀脈 [1] 
頭狀花序少數,徑15-20毫米,單生於枝頂或葉腋內;花序梗長3-10釐米,被貼生短粗毛;總苞鐘形,寬約1釐米,長約12毫米;總苞2層,外層葉質,綠色,橢圓形,長10-12毫米,頂端鈍或渾圓,背面疏被貼生短糙毛,內層較小,長圓形,長6-7毫米,頂端尖,上半部有緣毛;託片摺疊成線形,長約6毫米,無毛,頂端漸尖,有時具3淺裂。舌狀花1層,黃色,舌片卵狀長圓形,長約8毫米,頂端2-3深裂,管部細短,長為舌片的1/5。管狀花較多,黃色,長約5毫米,花冠近鐘形,向上漸擴大,檐部5裂,裂片卵形,鈍。瘦果倒卵形,長約4毫米,多疣狀突起,頂端稍收縮,舌狀花的瘦果具3邊,邊緣增厚。無冠毛,而有具細齒的冠毛環。花期3-9月。 [1]  [10] 

蟛蜞菊生長環境

蟛蜞菊適應性廣泛,侵佔性強,能與多種雜草競爭。對光照反應不敏感。在各類瘦瘠土壤上均可生長。但以肥沃而濕潤的土壤生長最盛。一般生長於道路、水溝、農田邊緣、山溝和濕潤草地上。 [2] 

蟛蜞菊分佈範圍

蟛蜞菊分佈於中國、印度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在中國廣泛分佈於中國東北部(遼寧)、山東、河北、河南、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香港、廣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雲南、東部和南部各省區及其沿海島嶼。 [1]  [12] 

蟛蜞菊繁殖方法

蟛蜞菊的繁殖方法一般是無性繁殖。蟛蜞菊基部各節生不定根,生性粗放,易生長,易栽培。在整個生長期中均具有營養繁殖能力,壓條顯示只要有一段節的莖段,在合適的條件下就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長到一定長度後,其莖節上長出不定根。萌發出新的幼枝,通過這種方式,蟛蜞菊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迅速蔓延,不斷佔領新的空間。用作刈割草地時,為了獲得高產。應選用粗壯的枝條較好。每段15釐米。在材料缺少時,嫩植也可使用,但需適當採用遮蔭處理,疏密皆可。按30釐米的距離開溝。每隔20釐米種植插條,溝深4-6釐米。種植完畢,覆土壓實,及時澆選水。15天左右即生長,成活率達90%以上。若不採取遮蔭處理也無大妨,可採用幹植,其插條同隔10-15釐米。對存活的植株,施與少量的複合肥,其濃度不高於0.1-0.3%,不到1月,就可填補未成活植株的空隙。 [2] 

蟛蜞菊栽培技術

温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温度18-25℃低於18℃,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於25℃,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並且温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後遇到低温時,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後温度太高時,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遮太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噴霧,每天3-5次,晴天温度較高噴的次數較多。陰雨天温度較低濕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2] 
濕度:扦插後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75-85%。可以通過給插穗噴霧來增加濕度,每天1-3次。 [2] 
光照: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温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於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後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的根系長出後,再逐步移去避光網;晴天時每天下午四時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九時時蓋上遮光網。 [2] 
水肥:用作青刈的高產栽培地,播前宜每公頃施15-30噸腐熟廄肥作基肥。苗期施尿素75千克每公頃,分櫱後期施鈣鎂磷肥450-750千克每公頃,鉀肥75千克每公頃。每次刈割、放牧利用後宜追施尿素150千克每公頃。
刈割:在蟛蜞菊形成優勢種羣后,適時刈割要依據高度進行。一般高達30-40釐米時即可刈割。初次刈割需留茬2-3釐米。以後每次刈割向上增加1-2釐米,用鐮刀或割草機刈割,用摟草機摟草,用捆草機捆草刈割留在3-5釐米,每次刈割後要及時對耕培土施肥。 [2]   

蟛蜞菊主要價值

蟛蜞菊藥用價值

蟛蜞菊
蟛蜞菊(7張)
《生草藥性備要》《廣西藥植名錄》記載蟛蜞菊入肺、肝二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之功效。蟛蜞菊全株可藥用,微苦、甘,涼。主治感冒發熱、 白喉、扁桃體炎、氣管炎、肺炎、肺膿腫、百日咳、鼻出血、咯血、尿血、痢疾、麻疹、肝炎、風濕性關節炎、痔瘡、牙齦炎、疔瘡癰腫、毒蛇咬傷。15-30克,水煎服,或搗爛絞汁服。孕婦慎服。 [4] 

蟛蜞菊飼用價值

蟛蜞菊具有較高飼用價值,把蟛蜞菊調製成青乾草、青於草粉,並添加於全價顆粒飼科中,可進步促進中國南方食草動物養殖向規模化、集約化、規範化發展。 [2] 

蟛蜞菊觀賞價值

蟛蜞菊色翠綠,花色金黃,可用於路邊、花台或水岸邊種植觀賞,也可用於水土保持工程,作為護坡護堤的覆蓋植物。 [8] 
參考資料
  • 1.    蟛蜞菊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蔡小豔, 滕少花, 易顯鳳. 蟛蜞菊的特徵特性及栽培管理技術[J]. 中國草食動物, 2012, 28(2):75-76.
  • 3.    蟛蜞菊  .The Plant List[引用日期2019-05-30]
  • 4.    蔣洪,宋緯文編著.中草藥實用圖典:福建科技出版社,2017:550
  • 5.    王文卿著,南方濱海沙生植物資源及沙地植被修復,廈門大學出版社,2016.12,第263頁
  • 6.    夏宜平主編. 園林地被植物[M]. 2008
  • 7.    蟛蜞菊的用法  .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引用日期2023-03-08]
  • 8.    曄春編著. 觀花植物1000種經典圖鑑 超值白金版[M]. 2011
  • 9.    蟛蜞菊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4]
  • 10.    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6]
  • 11.    蟛蜞菊概述圖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3-07-26]
  • 12.    李沛瓊、李勇藏 主編.《深圳植物誌第三卷》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年12月:第644-645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