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螳螂功

鎖定
螳螂功(亦名螳螂爪),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又名金剛手,兼陰柔之勁。此功為練掌側與腕部力量之功夫,略似觀音掌,然而發勁之處,卻完全不同。觀音掌貫力於小臂,從上向下平切,實系剛勁;而螳螂功則以最短之手法,從一折腕間,制敵於死命。它有如螳螂之斫物,故名曰螳螂爪;在拳法中稱為斫掌,少林為斫手,實系柔勁,而柔中帶剛,最為得用。
中文名
螳螂功
特    點
硬功外壯
參考資料
《少林拳譜》

螳螂功練習方法

螳螂功 螳螂功
練習之時,疊磚數十塊,上鋪桑皮紙約厚三寸左右;人立近磚處,將小臂伸直,大臂緊貼脅際,貫全力於腕,手離紙約三寸,拇指向上,掌外緣向下;行時先運腕力,將側掌向上一揚,至指尖朝天為度;一揚之後,亟折腕向下,用掌側向磚面之桑皮紙斫去;左右兩手,可互行或並行之。每日晨昏二次,每次斫數百下。斫數之多少,可依練習之時日遞加。初練時,大約百度,以後每日多加若干度,或隔數日加若干度,至每次五百度為止。初時固無功效之可言,一年之後,大約一掌斫下,紙下之磚,碎去數塊,至能將一疊磚完全斫碎為度。然後再將磚面之桑皮紙加厚三寸,抽去磚一二塊,依法練習,亦至斫碎為度。然後再減磚加桑皮紙,直至桑皮紙厚二尺以外,其下只餘一磚,亦能應手而碎,則所練死勁,已告完成。之後,更須變換方法,而練活勁。死勁活用,實為最難。
練時先用瓦一片,直豎地上,靠根處各用一磚夾持之,使不至傾側,然後舉手斫之。初上手時,瓦不碎而倒;習至若干時以後,瓦碎數片而倒;更若干時,瓦能依手掌所斫處飛去一角,始倒地。須練至豎瓦於地,兩面不必用磚夾持,舉手斫之,應手飛去一角,而本身非但不倒,且並不搖動,則功已七成。進而,更易以最薄之磚,如法習之。依次易厚磚,至能斫最厚之城磚後,更易以石;石能應手飛去而不倒,則螳螂爪之功始告大成。但此功以寓剛於柔之故,費時較其他功為長,至少亦須七八年。若天資魯鈍之人,則非十數年始可成功。練成之後,臨敵時,但須貫運其力於腕掌之間,無人能敵。若在平時,並不運力,則其掌與常人無異,即着人身,亦不致受傷,實比別種陰手殺人為佳。初練此功必用桑皮紙者,即練其柔勁。隔紙碎磚,又是練因柔致剛之力。剛柔並濟,妙用自然,宜非各種陰手殺手所能比。此功創始於少林,盛行於江南澄錫、昆陵等地。有能人承襲其法,尚有螳螂十三爪及螳螂之門法,但屬拳法而不是功夫了。

螳螂功少林七十二藝

根據《少林拳譜》記載,少林寺原有三十六種硬功、三十六種柔功,又稱三十六外功,三十六內功,均在少林寺秘傳,但無詳細文字記載。所説的“少林七十二藝”通常被認為是少林功夫的總稱。常在傳説和近代的武俠小説中被稱作神功。
少林七十二藝的名稱分別是鐵臂功、排打功、鐵掃帚功、足射功、腿踢功、銅砂掌(竹葉手)、蛇形術(蜈蚣跳)、提千斤、羅漢功、鐵頭功、四段功、鐵布衫功、雙鎖功、上罐功、石鎖功、鐵珠袋、千斤閘、鞭勁功、分水功、玉帶功、鷹翼功、跳躍法(登高超遠法)、霸王肘、一指金剛法、拔釘功、一指禪功、石椿功、金鐘罩、鐵牛功、旋風掌、卧壺功、拔山功、金龍手、推山掌、踢椿功、鷹爪功、斬魔劍、玄空拳、金砂掌(摩擦術)、鐵砂掌、飛行功、槍刀不入法五毒追砂掌(五毒手)、飛檐走壁法、一線穿、躥縱術、金鏟指、揭諦功、梅花椿、拈花功、螳螂爪、跑板功、閃戰法、金刀換掌功、輕身術、鐵膝功、陸地飛行術、穿廉功、浪裹功(泅水術)、點石功、琵琶功、柔骨功、壁虎遊牆術、門襠功、翻騰術、布袋功、蛤蟆功、千層紙功、彈子功、鎖指功、追風掌功、軟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