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螳螂拳

(山東省煙台市萊陽市傳統體育)

鎖定
螳螂拳,山東省煙台市萊陽市傳統體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1] 
螳螂拳於明末清初由王郎所創,其特點為正迎側擊、虛實相互、長短兼備、剛柔相濟、手腳並用,使人難以捉摸,防不勝防;用連環緊扣的手法直逼對方,使對手無喘息機會;在套路演練方面,講究快而不亂、剛而不僵、柔而不軟。套路結構嚴謹,動作之間銜接巧妙。 [1] 
2008年6月7日,山東省萊陽市申報的螳螂拳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增項目,項目編號Ⅵ-33。 [4] 
中文名
螳螂拳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傳統體育
申報地區
山東省煙台市萊陽市
遺產編號
Ⅵ-33

螳螂拳歷史淵源

螳螂拳已有300餘年的歷史。
明末清初,螳螂拳由王郎於萊陽所創。 [1] 
解放後,螳螂拳的發展趨於低潮。
20世紀80年代,傳習螳螂拳活動又進入一個活躍期。
20世紀90年代,螳螂拳再次走入低谷。 [7] 

螳螂拳武術特色

螳螂拳從萊陽傳出後,逐漸形成膠東的太極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四種主要流派,螳螂拳派別雖多,但都強調象形取意,重在取意,“重意”不“重形”,手法、步法、腿法、身法密連而巧妙,穩健而靈活,活中求快,快中求穩,穩中求精。 [1] 
螳螂拳的手法主要是勾、摟、採、掛、黏、沾、貼、靠、刁、進、崩、打十二字訣,要求“不刁不打,一刁就打,一打幾下”的連環進攻;螳螂拳的風格,總體來講是快速勇猛、斬釘截鐵、勇往直前,其特點是正迎側擊、虛實相互、長短兼備、剛柔相濟、手腳並用,使人難以捉摸,防不勝防;用連環緊扣的手法直逼對方,使敵無喘息機會。手法很豐富,既有大開大合的長打手,又有短小快捷的偷漏手;既有肘靠擒拿,又有地趟摔打;在套路演練方面,講究快而不亂、剛而不僵、柔而不軟。套路結構嚴謹,動作之間銜接巧妙。外功是鐵砂掌,內功是羅漢功。 [1] 
六合螳螂拳發源於萊陽,其由外形上看偏柔,由套路上看以暗剛暗柔勁為主,很少有暴發力,其勁多為內含,故有人稱為軟螳螂,在身法上要求,既不同於太極拳的含胸技背,又不同於長拳的挺胸收腹,也不同於八卦掌的緊背空胸。而是要求胸寬腹實,松肩探膀,腰如鑽桿,手僅機輪。並要求內外兼修,意形並重。 [10] 
武術套路

螳螂拳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螳螂拳凝聚着萊陽人民的智慧和精神,經過三百多年近十代傳人的創新、篩選、提煉,已經成為體現萊陽傳統體育競技風貌和特點的文化結晶,是膠東半島地方文化在武術領域的具體表現形式,它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其武術技法是追溯歷史、研究中華武術文化的寶貴資料。 [1]  [8] 
傳承狀況
螳螂拳在膠東乃至中國、全世界都有習練者,但是隨着武術的整體衰落,螳螂拳的完整傳承也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習練者日漸減少,亟待挖掘、搶救、保護。 [1] 
保護措施
2012年5月30日,煙台萊陽螳螂拳文化研究會議表決通過了《萊陽螳螂拳文化研究會章程》《萊陽螳螂拳文化研究會選舉辦法》,並選舉產生了萊陽螳螂拳文化研究會會長、副會長、秘書長。 [6]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萊陽市文化館獲得“螳螂拳”保護單位資格。 [3] 

螳螂拳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6年5月2日,中日螳螂拳觀摩表演暨2016螳螂拳研討會在萊陽市武術運動協會會館舉行。 [5] 
2018年11月18日上午,杭州拱墅區運河廣場舉辦了“大運河非遺文化活動”——第四屆國術交流大會暨兩岸國術交流會,共設置了五十多個武術表演節目,其中有非遺拳種“武林活拳”,還有八極拳、螳螂拳、燕青拳、連步拳等多個拳種。 [2] 
榮譽表彰
1983年的,螳螂拳在中國第一次傳統武術挖掘認定的129個拳種中,被列為“十大拳種”之一。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