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蝶戀花·送春

(蘇軾詞作)

鎖定
《蝶戀花·送春》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描寫北固山雨後清麗的景色,表現出作者客遊在外難以排遣的幽怨,下片描寫了作者有家難回,於是借酒消愁卻又難以解憂的愁懷,表現了作者身在異鄉的濃郁孤寂和對故鄉的深切懷念。這首詞通過對比、反襯等藝術手法,層層遞進的寫出了作者強烈的思鄉之情。全詞語意沉痛,風格深沉凝重,情意纏綿,富有藝術感染力。
作品名稱
蝶戀花·送春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體裁
作    者
蘇軾
作品別名
蝶戀花·京口得鄉書
作品出處
《全宋詞》

蝶戀花·送春作品原文

蝶戀花·送春
雨後春容清更麗。只有離人,幽恨終難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瓊梳擁青螺髻
一紙鄉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個成歸計。白首送春拚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 [1] 

蝶戀花·送春註釋譯文

蝶戀花·送春詞句註釋

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⑵春容:春天的景物。
⑶幽恨:深恨。此處指鬱結於心的鄉愁。
北固山:在鎮江北,北峯三面臨水,形容險要,故稱。
⑸碧瓊:碧瓊,綠色的美玉,指江水。
⑹青螺髻(jì):狀似青螺的髮髻,喻北固山。
⑺真個:真的,的確。個,助詞。歸計:回鄉的打算。
⑻拚(pàn)一醉:不顧惜酒量,只求一醉方休。 [1]  [2-3] 

蝶戀花·送春白話譯文

雨後的春景更加清麗。只有離別故鄉的人,心中的隱痛終難清洗。北固山前,三面臨水,宛如碧玉梳堆起了青螺髮髻。
一封家信來自遙遠的萬里。問我什麼時候,真的為迴歸故里而決計?回首送春,拼死一醉,東風吹斷了我的千行熱淚。 [4] 

蝶戀花·送春創作背景

蘇軾於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出任杭州通判,他和故鄉親友的聯繫全靠江船通郵,熙寧六年(1073)臘月,蘇軾受轉運司之命赴常、潤、蘇、秀等州賑災救濟。次年,即熙寧七年(1074)春,蘇軾在潤州京口(今江蘇鎮江)收到家鄉來的一封書信,信中殷勤致意,詢問歸期,蘇軾的思鄉之情便難以抑制了,在身為宦遊之人身不由己的痛苦下,作了這首詞。 [5] 

蝶戀花·送春作品鑑賞

蝶戀花·送春文學賞析

蘇軾是聖於情者,讀其詞會感到他所愛者極多。即以異鄉異土來説,凡有井水飲處,他都能發現它們的山水之美、出產之美、人物之美,所以人們常常引用他的“日啖荔支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支》)、“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來説明他對生活的熱愛之忱,這當然是有見地的。不過人們往往又因此而忽略了他對故鄉的愛,似乎他志在四方,已經樂不思蜀了。事實並非如此。他的故鄉之情和李白一樣,濃如美酒,真醇之極。此篇就有這種特點。
上片開篇,詞人先寫經過春雨洗滌浸潤過的眼前景物,一切山水都是煥然一新的,“雨後春容清更麗,只有離人,幽恨終難洗。”春雨過後的千百種景物都顯得如此清新,清新得給人美的享受,然而在這一片爛漫的春光裏,唯有我這個遊子的離恨憂鬱無法被洗去。一個“洗”字,用得妙,春雨是美好的,能經過春雨洗禮也是一件樂事,然而雨只能拂去事物表面的塵土凡垢,那難以釋懷的思鄉之情卻是深深地埋在心裏,是春雨無法觸及的。這場好雨可以滋潤青苗綠籬,但卻滋潤不了詞人惆悵的心底,這種在美好事物面前產生的強烈的對比,一個“洗”字,道出千種萬種的辛酸與無奈。此時的詞人,又放眼向遠方望去:“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瓊梳擁青螺髻。”遠遠看去,一條江水環北固山潺潺流過,那層層疊疊的青山如同少女頭頂上青螺形狀的髮髻,而那蜿蜒的江水就像是碧玉做成的梳子一般,依偎在北固山的旁邊。古人喜歡以物喻人,用美好的事物形容美好的女子或男子,同樣,蘇軾此處的描寫更形象生動地把北固山美麗的景色如畫卷般展示給讀者。這樣的山水雖美,但是終究不是故鄉的景色,這麼美的景色不屬於我,又給詞人的離愁添上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這時詞轉下片,看到這美景,本來思歸之心就已經很難耐了,此時又偏偏收到了鄉書,“一紙鄉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個成歸計。”詞人説:終於還是收到了故鄉的家書,家中親人掛念,問我什麼時候才能成一個計劃準備回家呢?家人盼着我回家,我又何嘗不想還鄉?但這個歸期,我又去問誰呢?想到這裏,漂泊的日子仍然遙遙無期,詞人也無奈,最後逼出了末句:“揮手送春拚一醉,東風吹破幹行淚。”讀到此處,讀者的情緒也被激發到高潮。心裏的離愁和無可奈何,使詞人實在目不忍視眼前的美麗春色了,只能驀然回首,真是想大醉一場就讓春天這樣過去,不要再讓詞人的心更難受了。人人盼春而詞人在此卻要“送春”,箇中滋味,實在是催人淚下;而詞人的心是多情的,是容易被感動的,這麼憂傷的情,不妨轉過頭迎着風,讓温暖的東風來吹散詞人臉上的淚痕。這裏的“吹”和開頭的“洗”又構成一組呼應,詞人想讓美好的春雨洗掉自己的憂愁不得,到最後就是想讓東風吹去臉上的淚痕也不得,太難過,太悲涼,眼淚一行一行不住地流下,千行的思鄉淚,就是東風也吹不幹,只能把它們吹亂吹“破”。情之至,問之至,百轉千回的惆悵,盡在兩片詞中,兩個字裏。 [5]  [6] 

蝶戀花·送春名家點評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鵬《蘇軾集》:詞的首句“雨後春容清更麗”,白描兼擬人,展現出有如二八佳人般清麗的春色。“碧瓊梳擁青螺髻”,描繪雨後的碧水青峯,想像奇麗,比喻生動貼切。以一個“擁”字組合兩個喻象,一個鏡中女仙的形象呼之欲出。在比喻中暗含着對留居杭州的妻子的讚美與思念。這是對唐人名句“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與“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的點化與出新。“洗”字、“拚”字、“破”字也用得新穎精警。 [7] 

蝶戀花·送春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8] 
參考資料
  • 1.    葉嘉瑩.蘇軾詞新釋輯評 上冊:中國書店,2007:180-182
  • 2.    傅承洲.蘇辛詞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39
  • 3.    王克儉.蘇軾詩詞選: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7:21
  • 4.    薛玉峯.蘇東坡詞今譯:中國文聯出版社,2012:6
  • 5.    王思宇.蘇軾詞賞析集(第2版):巴蜀書社,1996:27-30
  • 6.    馬瑋.中國古典詩詞名家菁華賞析 蘇軾: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3:1-3
  • 7.    陶文鵬.蘇軾集:鳳凰出版社,2014:136
  • 8.    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69-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