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片根據美國華裔劇作家黃哲倫同名戲劇改編,講述了法國外交官伽裏瑪在愛上了中國京劇演員宋麗玲後發生的不同尋常的故事
[2]
。
- 中文名
- 蝴蝶君
- 外文名
- M. Butterfly
- 類 型
- 劇情片
- 製片地區
- 美國
- 拍攝日期
- 1992年8月至1992年12月
- 拍攝地點
- 法國巴黎、中國長城、加拿大多倫多、匈牙利
- 導 演
- 大衞·柯南伯格
- 編 劇
- 黃哲倫
- 製片人
- Gabriella Martinelli
- 主 演
-
傑瑞米·艾恩斯
尊龍 - 片 長
- 101 分鐘
- 上映時間
- 1993年9月9日(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 對白語言
- 英語、普通話
- 色 彩
- 彩色
- imdb編碼
- tt0107468
- 出品時間
- 1993年
蝴蝶君劇情簡介
編輯1964年的一天,法國外交官伽裏瑪看過歌劇《蝴蝶夫人》後,愛上了在舞台上扮演蝴蝶夫人的中國演員宋麗玲,而宋麗玲卻是一名為獲取美國在越南行動計劃而與他接觸的間諜。雖然中間是分分合合,但兩人都“深愛”着對方。20年後,當年的法國外交官被指控泄露情報而被捕,被捕後他才發現他所深愛的蝴蝶夫人竟然是個男扮女裝的間諜,在絕望中,伽裏瑪自盡身亡
[2]
。
蝴蝶君演職員表
編輯蝴蝶君演員表
蝴蝶君職員表
製作人 | Gabriella Martinelli、Philip Sandhaus(執行)、黃哲倫(執行) |
原著 | 黃哲倫 |
導演 | 大衞·柯南伯格 |
副導演(助理) | John Board、Simon Board、Cécile Boisrond-Becker、Cassandra Cronenberg、Gábor Gajdos、Léonard Guillain、Zsuzsa Gurban、Kim H. Winther、拉爾斯P·温德、謝衍 |
編劇 | 黃哲倫 |
攝影 | Peter Suschitzky |
配樂 | 霍華德·肖 |
剪輯 | Ronald Sanders |
選角導演 | Deirdre Bowen |
藝術指導 | 卡羅爾·斯派爾 |
美術設計 | Alicia Keywan、James McAteer |
造型設計 | Suzanne Benoit、Julia Fenyvessy、Antoine Garabedian、Ferdinando Merolla、Aldo Signoretti、Ava Stone、Margo Vida、Allen Weisinger、Thomas Yee |
服裝設計 | Denise Cronenberg |
錄音 | Tom Bjelic、Terry Burke、Richard Cadger、Anthony Currie、Bryan Day、David Evans、Alastair Gray、Wayne Griffin、Michael LaCroix、Joe Lafontaine、John Laing、Dino Pigat、Paul Shikata、Lou Solakofski、Don White、David Yonson |
佈景師 | Elinor Rose Galbraith |
蝴蝶君角色介紹
編輯-
-
伽裏瑪演員 傑瑞米·艾恩斯
-
法國外交官,在看過歌劇 《蝴蝶夫人》後,他愛上了在舞台上扮演蝴蝶夫人的中國演員宋麗玲,他和宋麗玲在相戀的過程中雖然分分合合,但兩人都“深愛” 着對方。二十年後,他被指控泄漏情報而被捕,被捕後他才發現他所深愛的宋麗玲竟然是個男扮女裝的間諜,他選擇了逃避現實,並在絕望中伽裏瑪自盡身亡。
-
-
-
宋麗玲演員 尊龍
-
中國京劇演員,實際卻是一名為獲取美國在越南行動計劃而與伽裏瑪接觸的間諜。他的美麗漂亮、温柔體貼深深吸引着伽裏瑪,為了獲得伽裏瑪身上的情報,他放棄了許多東西,隱瞞着身份與伽裏瑪保持了近二十年的特殊戀情。在囚車上,同因間諜罪而被判刑的宋麗玲在伽裏瑪面前脱光了衣服,伽裏瑪才明白了宋麗玲本是男兒。
-
-
-
珍妮演員 芭芭拉·蘇科瓦
-
伽裏瑪的妻子,她比丈夫年長,因其父親是駐澳洲的大使,故伽裏瑪為了事業才和她結婚。婚後很長時間珍妮都沒有懷孕,於是她建議丈夫去看醫生,但這實際上卻是暗示了丈夫的不育。
-
蝴蝶君音樂原聲
編輯專輯信息 專輯類型:原聲帶、影視音樂 語種:英語 歌手:霍華德·肖 唱片公司:Varèse Sarabande 發行日期:1993年9月28日 | 曲目 1、《M. Butterfly》 2、《Concubine》 3、《Entrance of Butterfly/Drunken Beauty》 4、《Dragonfly》 5、《The Great Wall》 6、《Even the Softest Skin》 7、《Sha Jia Bang》 8、《Bonfire of the Vanities/Cultural Revolution》 9、《He Was the Perfect Father》 10、《Are You My Butterfly?》 11、《The Only Time I Ever Really Existed》 12、《What I Loved Was the Lie》 13、《Everything Has Been Destroyed》 14、《Un Bel Di》 |
蝴蝶君製作發行
編輯主創公司
製作公司 | 1、Geffen Pictures(美國) |
---|---|
發行公司 | 1、Warner Bros. Española S.A.(西班牙) 2、Argentina Video Home(AVH)(VHS)(阿根廷) 3、華納兄弟公司(阿根廷、比利時、法國、意大利、日本) 4、華納家庭視頻公司(DVD)(德國) 5、Varus Video((VHS)(俄羅斯) |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加拿大 | 1993年9月9日(多倫多電影節) | 美國 | 1993年10月1日 |
西班牙 | 1993年12月3日 | 德國 | 1993年12月9日 |
意大利 | 1993年12月21日 | 葡萄牙 | 1993年12月31日 |
加拿大 | 1993年(薩德伯裏電影節) | 巴西 | 1994年1月28日 |
芬蘭 | 1994年3月25日 | 澳大利亞 | 1994年3月31日 |
韓國 | 1994年4月16日 | 日本 | 1994年4月24日 |
法國 | 1994年4月27日 | 英國 | 1994年5月6日 |
匈牙利 | 1994年8月11日(錄像帶) | 希臘 | 1994年9月27日 |
阿根廷 | 1994年9月29日 | 秘魯 | 1994年 |
美國 | ----- |
蝴蝶君影片評價
編輯
幕後+劇照(20張)
電影藝術的超文化創新,是《蝴蝶君》創作的支撐點和關注點。影片的超文化創新策略,為觀眾營造了一個平等對話的新世界;用置換了的故事,給予觀眾極其深刻和豐富的想像。特別是《蝴蝶君》通過跨越國界的藝術形式和語彙,把東西方藝術元素交融起來的文學價值形態,從語言的內涵和外延兩個層面,為人種間、民族間、羣體文化間的交流提供了啓示,彰顯出電影跨文化傳播的不可小覷的功能:其一,解構和反撥了“東方主義”觀念;其二,重新打造了“他者”的東方形象;其三,建構起東西方平等對話與文化互釋的虛擬空間,從而尋覓到少數族裔文化與主流文化平等溝通的渠道。
《蝴蝶君》這部主旨為實現多元文化差異共存的華美經典影片,不僅使來自不同國度的觀眾羣,體味到種族偏見和歧視,是異質文化溝通的嚴重障礙;更使人們認識到,在全球時空不斷緊密、族羣交往日益混雜的當代,人們要重新理解和認識世界,就要學會培養接受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意識。《蝴蝶君》通過互文性解構、話題符碼化以及超文化創新等策略所釋放出的跨文化傳播功能,不僅在東西方深層的文化觀念及意識中,在電影跨文化傳播的技巧上,呈現出多姿多彩,更為重要的是,彰顯了海外華裔劇作者關於多元文化在交集中產生新質,在擴展民族文化視域中有所提升的極大期盼,這或許才是《蝴蝶君》表徵異質文化平等對話所體現出的跨文化傳播意義之所在
[5]
(《電影文學》評)。
- 參考資料
-
- 1. 《蝴蝶君》更多資料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9-02-19]
- 2. 王正勝,解析對電影《蝴蝶君》的同性戀誤解[J].電影評介,2009(02):41-42
- 3. 《蝴蝶君》演職員表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6-05-09]
- 4. 《蝴蝶君》音樂原聲帶 .蝦米音樂[引用日期2019-02-20]
- 5. 殷茵,電影《蝴蝶君》的跨文化傳播策略[J].電影文學,2014(1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