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蜂蠟

(中藥)

鎖定
蜂蠟,中藥名。為蜜蜂科昆蟲中華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分泌的蠟。具有解毒,斂瘡,生肌,止痛之功效。常用於潰瘍不斂,臁瘡糜爛,外傷破潰,燒燙傷。
別    名
蜜蠟

蜜蹠
黃蠟
別    名
白蠟 展開
別名
白蠟
黃佔 收起
中文學名
蜂蠟
採收時間
春、秋季
用    量
外用適量
貯    藏
置陰涼處,防熱

蜂蠟入藥部位

分泌的蠟。

蜂蠟性味

味甘,性微温。

蜂蠟歸經

脾經

蜂蠟功效

解毒,斂瘡,生肌,止痛。

蜂蠟主治

用於潰瘍不斂,臁瘡糜爛,外傷破潰,燒燙傷。

蜂蠟相關配伍

1、治急心疼痛:黃蠟,燈上燒化,為丸芡子大,百草霜為衣,井水下三丸。(《本草綱目》)
2、治赤白痢,少腹痛不可忍,後重,面青,手足俱變者:黃蠟三錢,阿膠三錢。同溶化,入黃連末五錢,攪勻。分三次熱服。(《金匱要略》調氣飲)
3、妊娠胎動,腹痛下血:蠟一錢。以清酒二盞,煎三、五沸,投蠟令銷,頓服。(《聖濟總錄》蠟酒方)

蜂蠟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熔化敷患處;常作成藥賦型劑及油膏基質

蜂蠟採集加工

春、秋季,將取去蜂蜜後的蜂巢,入水鍋中加熱熔化,除去上層泡沫雜質,趁熱過濾,放冷,蜂蠟即凝結成塊,浮於水面,取出,即為黃蠟。黃蠟丙經熬煉、脱色等加工過程,即成蜂蠟。

蜂蠟藥材性狀

為不規則團塊,大小不一。呈黃色、淡黃棕色或黃白色,不透明或微透明,表面光滑。體較輕,蠟質,斷面砂粒狀,用手搓捏能軟化。有蜂蜜樣香氣,味微甘。

蜂蠟相關論述

《本草綱目》:“蜜成於蠟。萬物之至味,莫甘於蜜,莫淡於蠟,得非厚於此必薄於彼耶?蜜之氣味俱厚,故養脾。蠟之氣味俱薄,故養胃。厚者味甘而性緩質柔,故潤臟腑。薄者味淡而性嗇質堅,故止泄痢。張仲景治痢有調氣飲,《千金方》治痢有膠蠟湯,其效甚捷,蓋有見於此歟。”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年版
  • 2.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