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蜀葵葉薯蕷

鎖定
蜀葵葉薯蕷(Dioscorea althaeoides R. Knuth),中藥名。為薯蕷科薯蕷屬植物。分佈於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具有疏風祛濕,健脾消食,活血消腫之功效。用於感冒頭痛,風濕痹痛,食積飽脹,消化不良,跌打損傷。
中文名
蜀葵葉薯蕷
拉丁學名
Dioscorea althaeoides R. Knuth [5] 
別    名
龍骨七
穿山龍
細山藥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薯蕷目
薯蕷科
薯蕷屬
蜀葵葉薯蕷
分佈區域
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保護級別
易危(IUCN標準)

蜀葵葉薯蕷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2000m的山坡、溝旁或路邊的雜木林下或林緣。分佈於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蜀葵葉薯蕷入藥部位

蜀葵葉薯蕷性味

味辛、苦,性温。

蜀葵葉薯蕷歸經

歸脾、肝、腎經。

蜀葵葉薯蕷功效

疏風祛濕,健脾消食,活血消腫。

蜀葵葉薯蕷主治

用於感冒頭痛,風濕痹痛,食積飽脹,消化不良,跌打損傷。

蜀葵葉薯蕷相關配伍

1、治感冒頭痛:穿山龍15g,升麻9g,陳皮6g,甘草3g。水煎服。(《麗江中草藥》)
2、治風濕麻木:龍骨七、大風藤各30g。煨水服。
3、治跌打損傷:龍骨七60g,泡酒500g。每次服15-30g。
4、治食積飽脹,消化不良:龍骨七3g。研末,開水吞服,每日2次。(2-4方出自《貴州草藥》)

蜀葵葉薯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泡酒。

蜀葵葉薯蕷採集加工

秋、冬季採挖,除去泥土,洗淨,切片,曬乾。

蜀葵葉薯蕷形態特性

蜀葵葉薯蕷線稿圖 蜀葵葉薯蕷線稿圖 [6]
纏繞草質藤本。根狀莖橫生,細長條形,分枝纖細。莖幼嫩時具稀疏的長硬毛,開花結實後近於無毛。單葉互生,有柄,通常比葉柄長;葉片寬卵狀心形,長10-13釐米,寬10-13釐米,頂端漸尖,邊緣淺波狀或4-5淺裂,表面有時有毛,背面脈上密被白色短柔毛。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有梗,長2-3毫米,常由2-5朵集成小聚傘花序再組成總狀花序,有時花序軸分枝形成圓錐花序;花被碟形,基部連合成管,頂端6裂,開花時裂片平展,雄蕊6枚,着生於花被基部,花絲較短,有時彎曲。雌花序穗狀,有花40朵或更多,單生或2-3個簇生葉腋;苞片披針形;退化雄蕊絲狀或無。蒴果三稜形,長約2.5釐米,寬約1.5釐米,基部漸狹,頂端稍寬大,表面草黃色,有光澤;種子着生於每室中軸基部,向頂端有斧頭狀的寬翅,長約8毫米。花期6-8月,果期7-9月。

蜀葵葉薯蕷藥材性狀

根莖呈長條狀圓柱形,彎曲不直,有的具分枝,直徑1-2cm,表面黃色或灰棕色,具須狀根或點狀根痕。質堅硬,斷面類白色。氣微,味苦。

蜀葵葉薯蕷相關論述

《貴州草藥》:“燥濕理脾,強筋壯骨。治風濕麻木,跌打損傷,食積飽脹,消化不良。”
[1-3] 

蜀葵葉薯蕷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4] 
參考資料
  • 1.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3.    方家選、楊志欣、梁新武.《南陽中草藥名典》:三秦出版社,2004年
  • 4.    蜀葵葉薯蕷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系統[引用日期2021-06-10]
  • 5.    蜀葵葉薯蕷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2]
  • 6.    蜀葵葉薯蕷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