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蛤蟆草

鎖定
蛤蟆草,中藥名。為紫草科植物斑種草Bothriospermum chinense Bunge的全草。分佈於遼寧甘肅、陝西、山西、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地。具有利濕消腫,解毒止癢之功效。常用於濕疹痔瘡肛門腫痛
中文名
蛤蟆草
別    名
細疊子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管狀花目
紫草科
斑種草屬
斑種草
分佈區域
遼寧、甘肅、陝西、山西、山東、河北、河南、江蘇
採收時間
夏季
用    量
外用適量

蛤蟆草入藥部位

全草。

蛤蟆草性味

味微苦,性涼。

蛤蟆草功效

利濕消腫,解毒止癢。

蛤蟆草主治

用於濕疹,痔瘡,肛門腫痛。

蛤蟆草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蛤蟆草禁忌

尚未見此方面的報道。

蛤蟆草採集加工

夏季採集,去淨泥土,曬乾。

蛤蟆草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30釐米。莖通常由基部分枝,細弱,斜向上,被剛毛。單葉互生;無柄或基部葉有柄,葉片長圓形或倒披針形,長1-4釐米,邊緣略呈皺波狀,葉片漸向上部則漸小而變為苞,苞卵形。夏季開花,花有梗,通常生於苞的外方;萼5深裂,裂片披針形,長3-5毫米;花冠小型,淡藍色,喉部為5個小鱗片所封閉;花葯內藏,子房4裂。小堅果腎形,其內面中部有橫陷之穴,長2-2.5毫米,灰色,有網紋。

蛤蟆草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和山溝等處。分佈於遼寧、甘肅、陝西、山西、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地。
[1] 
參考資料
  • 1.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