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斑種草

鎖定
斑種草(Bothriospermum chinense Bunge)是紫草科、斑種草屬草本植物。根為直根,細長,不分枝。莖數條叢生,直立或斜升,由中部以上分枝或不分枝。基生葉及莖下部葉具長柄,匙形或倒披針形。花序長5-15釐米,具苞片;苞片卵形或狹卵形;花梗短;花萼外面密生向上開展的硬毛及短伏毛,裂片披針形,裂至近基部;花冠淡藍色;花葯卵圓形或長圓形,花絲極短;花柱短,長約為花萼1/2。小堅果腎形,有網狀皺摺及稠密的粒狀突1起,腹面有橢圓形的橫凹陷。
分佈於中國甘肅、陝西、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及遼寧。生於海拔100-1600米的荒野路邊、山坡草叢、竹林下、麥田、油菜田、果園、菜地、河牀。
全草入藥,主治清熱燥濕,解毒消腫;可治濕瘡、濕疹、瘙癢難忍,流汁綿綿;用治火熱毒盛之癰疽瘡癤或無名腫毒。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中文名
斑種草
拉丁學名
Bothriospermum chinense Bunge [8]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紫草目
紫草科
斑種草屬
命名者及年代
Bge.,1833

斑種草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稀為二年生,高20-30釐米,密生開展或向上的硬毛。根為直根,細長,不分枝。莖數條叢生,直立或斜升,由中部以上分枝或不分枝。基生葉及莖下部葉具長柄,匙形或倒披針形,通常長3-6釐米,稀達12釐米,寬1-1.5釐米,先端圓鈍,基部漸狹為葉柄,邊緣皺波狀或近全緣,上下兩面均被基部具基盤的長硬毛及伏毛,莖中部及上部葉無柄,長圓形或狹長圓形,長1.5-2.5釐米,寬0.5-1釐米,先端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上面被向上貼伏的硬毛,下面被硬毛及伏毛。 [3] 
花序長5-15釐米,具苞片;苞片卵形或狹卵形;花梗短,花期長2-3毫米,果期伸長;花萼長2.5-4毫米,外面密生向上開展的硬毛及短伏毛,裂片披針形,裂至近基部;花冠淡藍色,長3.5-4毫米,檐部直徑4-5毫米,裂片圓形,長寬約1毫米,喉部有5個先端深2裂的梯形附屬物;花葯卵圓形或長圓形,長約0.7毫米,花絲極短,着生花冠筒基部以上1毫米處;花柱短,長約為花萼1/2。小堅果腎形,長約2.5毫米,有網狀皺摺及稠密的粒狀突1起,腹面有橢圓形的橫凹陷。 [3] 

斑種草近種區別

柔弱斑種草(學名:Bothriospermum zeylanicum (J. Jacq.) Druce)與班種草相近,區別在於:斑種草葉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形,葉緣皺波狀。花淡黃色,花冠喉部有鱗片,小堅果腎形,腹部有橫的凹穴;柔弱斑種草葉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邊緣不呈皺波狀,小堅果腹面凹陷呈縱橢圓形,表面有瘤狀突起。 [6] 

斑種草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甘肅、陝西、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及遼寧。生於海拔100-1600米的荒野路邊、山坡草叢、竹林下、麥田、油菜田、果園、菜地、河牀,以河灌區較多。喜濕潤環境,亦較耐早。 [3-4] 

斑種草生長習性

4-6月開花。 [3]  幼苗或種子越冬。 [4] 
中國陝西地區,早播麥田10月初發生,10月上、中旬出現高峯期,早春發生較少。晚播麥田主要集中在早春發生,3-4月屢見幼苗。早苗4月初見花,5月果實漸次成熟,6月初植株死亡。種子經夏季休眠後萌發。晚苗於收麥時種子多不能成熟。 [4]  上海地區從9月起開始發生,10-12月為發生高峯,翌年1-2月迅速生長,4月開花,5-6月結果、死亡。 [5] 

斑種草主要價值

全草入藥,中藥名山螞蟥。微苦,涼。祛風,利水,解瘡毒。主治清熱燥濕,解毒消腫。可治濕瘡、濕疹、瘙癢難忍,流汁綿綿。用治火熱毒盛之癰疽瘡癤或無名腫毒。 [1] 

斑種草物種危害

主要為害連年早茬麥、蔬菜、果樹等作物。 [5] 
麥田平均每平方米有草0.49株,最多樣方28株,相對密度1.15%。平均株高55.08釐米,最高102釐米。單株平均投影面積244.02平方釐米,最大投影面積2800平方釐米。單株平均鮮重21.41克,最重100克。頻率3.81%.危害值3.18%,部分麥田受害較重。 [4] 

斑種草防治方法

苗期使用綠麥隆防除,早春使用2,4-滴等除草劑防除。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