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1995年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蛇》是1995年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路易吉.馬萊爾巴所著。 [1] 
中文名
作    者
路易吉.馬萊爾巴
譯    者
楊順詳
出版社
安徽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5年6月1日
頁    數
140 頁
定    價
4.1 元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39612423 [1] 

內容簡介

《蛇》的故事情節,如果細細加以梳理,讀者不難發現,它有着推理小説的某些影子。一名郵票商,邂逅一名少女,兩人相戀。少女成了他的情人。
關於這名少女的情況,讀者知之甚少。她的姓名,連郵票商也不知道。按照他的隨意虛構,姑且叫她米麗亞姆吧。她的本來已不甚清晰的特徵(外形的和性格的),在故事的演化進程中,也發生嬗變。米麗亞姆,飄忽不定,令人難以捉摸和把握。郵票商因此萌生嫉妒。他的醋意越來越厲害,越來越使他失去理智。末了,郵票商用毒藥謀害了米麗亞姆,併吞吃了她的屍體。
這起謀殺案的兇手,就是敍述者自己——郵票商。所以,案件沒有一丁點兒撲朔迷離的地方,一切都清清楚楚,昭然若揭。不料,當兇手自首,案件進入審訊階段時,卻節外生枝,疑竇叢生了。這倒不是推理小説中通常發生的在確認兇手上的疑惑,而是對於罪行是否成立,對於所謂被害者的屍體的下落,對於是否確有屍體,進而對於是否確有被害者,發生了懷疑。很可能,這一切全是敍述者、一個謊言癖者的信口開河,憑空捏造!這麼一來,習見的推理小説的敍述結構,在這兒完完全全地顛倒過來了。在推理小説中,通常的敍述脈絡是:發現案子的蛛絲馬跡,緊緊追蹤與探究,漸次解開紛亂的謎團。最終撕下兇手的面具,使其真相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
而在《蛇》中,讀者看到一個顛倒了的次序:兇手自案件發生時便已經確認,然而,隨着敍事的進展,竟無法落實兇手行兇的任何一個證據。按照這一模式追溯,兇殺案從根本上被推倒了。敍述者——“兇手”的過錯,僅僅是他讓司法機構着實徒勞地忙碌了一番而已。 [1] 

作者簡介

馬萊爾巴是意大利文壇新先鋒派的一員。他的長篇小説《蛇》(1965)的問世,使他一躍成為新先鋒派的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蛇》面世的年代,正是意大利新先鋒派的文學論戰與文學試驗最為活躍的時期。這部作品表明,馬萊爾巴打一開始便迴避了新先鋒派熱衷的有關文學的意識形態性和傾向性的論爭,而全身心地投入同二十世紀敍事文學的常規特徵相悖的試驗。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