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蛇頸龜

鎖定
蛇頸龜,是爬行綱龜鱉目蛇頸龜科的一個種羣,共有11屬45種。蛇頸龜擁有一個光滑的、呈橢圓形的背甲,而且相當扁平,沿着其長徑有一條輕微的凹陷與背甲等長。背甲為棕色、黑色或暗綠色。腹甲、甲橋和緣盾均為奶油色,沿着接縫處長有深棕色或黑色的斑紋。蛇頸龜有着長長的、伸展開來似蛇一樣的頸部,蛇頸龜也正是因此而得名 [5] 
蛇頸龜產於南美、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分佈於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蛇頸龜多生活在流速緩慢的河流、沼澤和池塘中,喜歡水底柔軟而多沙,並且會離開水域到圓木或岩石上曬背,具有羣居的特性。蛇頸龜通常以各種軟體動物、小魚、兩棲類、蠕蟲和昆蟲為食。蛇頸龜還有冬眠的習慣,但是依然會很活躍,即使是在温度較低的條件下。蛇頸龜在春季或夏初築巢,產下8-24枚卵,大約經過3-4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孵化出幼龜,壽命大約30年左右 [6] 
蛇頸龜是一種很容易馴養的龜類,只要飼養1—2個月就能夠認得主人。同時也很健壯,抗病力強,極適合初學者飼養 [7] 蛇頸龜在淡水龜類中以其獨特的長而彎曲的頸、大而扁平的頭部及翹首翹雙後肢的小鴨造型而具有觀賞價值 [8]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1996年 ver 2.3)——近危(NT)。 [9] 
外文名
snake-necked turtle、Northern Snake-necked Turtle
別    名
釘頸龜
南美蛇頸龜
西氏蛇頸龜
中文學名
蛇頸龜
拉丁學名
Chelodina oblong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爬行綱
亞    綱
龜鱉亞綱
龜鱉目
亞    目
側頸龜亞目
蛇頸龜科
蛇頸龜屬
蛇頸龜
亞    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Gray,1841
保護級別
(IUCN 1996年 ver 2.3)——近危(NT) [2] 
同義學名
Chelodina siebenrockiWerner,1901

蛇頸龜形態特徵

蛇頸龜
蛇頸龜(12張)
成龜背甲長通常在12-30釐米,頭扁平且較大,其頸甚長,約為背甲長的0.8倍,左右、向上彎曲很靈活。背甲棕褐色(有少部分龜的背甲為淡棕色),呈長橢圓形或卵圓形,前端比後端小,前後緣盾不呈鋸齒狀;腹甲黃色,較長且窄,無任何斑點;頭頂部、頸背部深灰色,下頜、頸腹部為淡灰色,頭部較扁平,喙呈流線形,沒有鋸齒;頸部較長,幾乎超過自身背甲長度,不能縮入甲殼內;四肢背部深灰色,腹部淡灰色,前肢和後肢均具4爪;尾短。 [3]  [4] 
雌龜體形較大,一般體重在1.75-3千克,背甲長20-25釐米,尾短,泄殖腔孔位於腹甲後部邊緣內;雄龜體形小,體重在0.7-0.9千克,通常背甲長16-20釐米,尾長,泄殖腔孔位於腹甲後部邊緣之外。 [3] 

蛇頸龜近種區別

與中國國產的龜類主要區別在於蛇頸龜的頸部不能縮入甲殼內(中國國產龜頸部能完全縮入甲殼內),只能藏匿於甲殼側部;腹甲前部有間喉盾,位於喉盾、肱盾、胸盾間。 [3] 

蛇頸龜生活習性

蛇頸龜喜潛入淤泥中,白天不喜歡上岸,趴伏在岸邊休息或爬動,只能看到龜將鼻孔露出水面換氣,沒有曬殼習性;晚間有部分龜上岸活動,遇驚動立即竄入水中。乾池時龜躲藏於淤泥中,只露出鼻孔呼吸。適宜水温為25-32℃,水温18℃停食,水温15℃進入冬眠。以肉食性為主。 [3]  小魚、小蝦、蚯蚓、孑孓、螺肉、瘦肉絲、黃粉蟲、配合飼料經過形、色特殊處理後,幾經馴食亦是比較適宜的飼料。 [4] 

蛇頸龜分佈範圍

蛇頸龜分佈於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及託雷斯海峽部分島嶼。 [4]  [3] 
蛇頸龜分佈圖 蛇頸龜分佈圖

蛇頸龜繁殖方式

重1750克雌龜的卵巢已發育,體內有卵黃和帶殼的卵。初步推測,性成熟期為7年,在原產地10月開始產卵,次年2月結束,每窩3-16枚,卵白色,短橢圓形,硬殼,平均重9.85克,平均長30毫米,平均寬23.7毫米。 [3] 

蛇頸龜養殖技術

  • 水源水質
由於該種龜的頸特別長,其裸露的皮膚表面積較大,加之皮膚較細嫩,易受損傷,導致感染,因此對水質要求較高,宜採用潔淨水或消毒過的水源。 [4] 
  • 養龜設備
豐要為養龜箱或盆,其高度應大於所養龜背甲長度的2.5倍以上而且四壁及底面等均須光滑無毛疵。可採用電熱棒和恆温自動控制儀對養龜水控温,適宜水温為26-28℃,亦可利用太陽能等綠色能源,預先把養龜水加温並調至宜養水温。養龜箱、盆的一側底部應開一排水孔,加裝閘閥,亦可開個直徑為15毫米的洞,以便用葡萄糖鹽水瓶的橡皮塞堵上,方便排出舊水,從而減少換水對龜體的損傷。 [4] 
  • 養殖密度
以稀放為宜,但高密度飼養時亦可達100只/平方米(稚龜飼養),規格在100克/只以上,宜低於20只/平方米。
  • 飼料與投餵
蛇頸龜特別喜食小魚、小蝦和蚯蚓、紅蟲,由於屬突發性吞食習性,所以應將硬刺等事先剔除,如是田螺,則須把螺殼和厴去掉,切成適口的條塊再投餵。無論何種飼料,必須新鮮、不變質並經消毒後方口使用。投餌時鮮活餌料日投餌率為10-15%,配合飼料為1.2%左右。每日於8:00-9:00和17:00-18:00分兩次投餵。投餵時須注意多點、分散、勻布式投餵,儘量避免因掙食而誤咬傷龜體。 [4] 
  • 換水與吸污
每天應換水一次,以保持良好水質,如無專門排水閥門,換水時應特別小心,切不可粗糙馬虎,應一隻只的輕取輕放。每日及時採取虹吸法,把養龜水體中的污物、殘餌吸出。換水前後的水温差不應超寸2℃。 [4] 
  • 疾病防治
  1. 預防措施:認真做好水源、飼料的保質消毒工作;養殖密度宜稀;養龜箱、盆或龜池等設備須光滑,不損傷龜體,換水、吸污操作須細心;所有設備工具定期消毒;龜體定期用30克/立方米水體“龜體寶”和“金迪先鋒”及1克/立方米水體的聚維酮碘等交叉藥浴消毒;鮮活餌料先用光子臭氧水消毒30分鐘,再用4克/立方米水體的聚維酮碘浸泡2小時;投餌前把羣聚一處的焦適當分散後,多點散投。 [4] 
  2. 幾種病的治療:①腐皮病:體表(皮膚及龜甲)潰爛、脱皮是該病主要特徵,患病部位多在頸部、四肢及背甲。該病病原菌為嗜水氣單孢菌、温和氣單菌、假單他桿菌和尢色桿菌等,侵襲了體因咬傷或與箱、池、盆表面摩擦劃傷部位而引起發病。預防:消除病菌,養龜器具表面打磨光滑;稀養或單養。治療:一是用3克/立方米水體的光子臭氧水浸浴是用2克/立方米水體“龜體寶”藥6小時;三是用0.2-0.4克/立方米水體頭飽嚷肟鈉洛2小時以上。②白點病:猋、眼瞼、四肢等部位生有小白點,其直徑05~2毫米。病原為嗜水氣單抱榮的一業種及產鹼桿菌,在養殖條件惡化(水質差、偏酸性、溶氧氐、髙密度放養、飼料麼變或營養不全等)肘,幼龜體極易感染病菌致病。預防:確保良好的養殖條件,防止龜體受損傷淪療:一是用02~04克/立方米水體的頭孢噻肟鈉藥浴4小時;二是把病灶內寳物挑已,填塗以“金迪先鋒”葒粉,龜體於置温暖環垙中日渙藥一次,換藥之前一小時,讓龜飲潔淨水並投餵水蚯蚓(消毒的),無食慾的,則不需投餵;三是用濃度3克/立方米水體的光子氧水養龜。 [4] 

蛇頸龜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1996年 ver 2.3)——近危(NT)。 [2] 

蛇頸龜主要價值

蛇頸龜在淡水龜類中以其獨特的長而彎曲的頸、大而扁平的頭部及翹首翹雙後肢的小鴨造型而具有觀賞價值。 [4] 
參考資料
  • 1.    Chelodina oblonga Gray,1841  .itis[引用日期2020-04-22]
  • 2.    Chelodina oblonga  .iucnredlist[引用日期2020-04-22]
  • 3.    周婷,陳如江.西氏長頸龜生物學和養殖技術[J].水產養殖,2007,(第6期):33-34
  • 4.    王育鋒主編,優良龜類健康養殖大全,海洋出版社,2009.01,第119-123頁
  • 5.    尹鋼編著,彩色圖説青少年必知的動物系列 爬行動物,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3.04,第27頁
  • 6.    尹鋼編著,彩色圖説青少年必知的動物系列 爬行動物,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3.04,第28頁
  • 7.    王春洪編著,自然密碼,企業管理出版社,2014.04,第131頁
  • 8.    王育鋒主編,優良龜類健康養殖大全,海洋出版社,2009.01,第119頁
  • 9.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引用日期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