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虧(拼音:kuī),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虧”和它的繁體字“虧”原是音義都不同的兩個字。簡體“虧”原是“”的異體字,字形、字義關係不詳,清代王筠認為是“籲”的本字,假借為動詞“往”義,並由此引申出“到達”“在”“比”義,進而虛化出一系列介詞用法,這些意思後世多寫作“於”。“虧”字後來成為“虧”的簡化字。
“虧”始收錄於《説文解字》,許慎認為是形聲字,從虧雐(hū)聲,本義指氣不足,引申泛指缺損,再引申指短、少、差欠,又引申為毀壞,還引申為道義上的虧欠、對不起。又作倖好、幸虧講。另外“虧”也表示譏諷。 [2]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kuī
繁    體
部    首
一(傳統歸“二部”) [3] 
五    筆
FNV
倉    頡
MMVS
鄭    碼
BDZ
筆    順
橫、橫、豎折折鈎
字    級
一級(編號:0025) [1] 
平水韻
上平聲·四支 [5] 
注音符號
ㄎㄨㄟ
總筆畫
1+2
四角碼
1002₇
統一碼
4E8F
造字法
虧:象形字(存疑);虧:形聲字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異體字
亐、𡓰、𧟯、𧇾

文字源流

“虧”字的繁體寫作“虧”。在古代漢語中,“虧”與“虧”本來是形音義均不相同的兩個字。
【甲組】“虧”字形演變流程圖 【甲組】“虧”字形演變流程圖
“虧”字出現很早,甲骨文寫作甲組圖1、2,西周金文寫作甲組圖3-7、圖9,古音屬雲母魚部,今音yú。隸變之後,寫作“”。《説文解字·虧部》説:“於也。象氣之舒虧。從丂從一。一者,其氣平之也。”許慎以“於也”釋“於”,即取其語氣助詞之義,所以,段玉裁“虧(於)”字下就説:“於者,古文烏也。烏下雲:‘孔子曰:“烏,虧呼也。”取其助氣,故以為烏呼。’然則以、於,釋‘虧’,亦取其助氣。”《説文解字·丂部》又説:“丂,氣欲舒出,勹上礙於一也。丂,古文以為虧字,又以為巧字。”依據許慎的考釋,無論是“虧”還是“虧”字所從的“丂”,都是與“氣”有密切的關係。
當然,關於“虧”字的考釋,還有其他不同的意見,例如,李孝定先生《金文詁林讀後記》就説:“字作〔甲組圖1〕者,實為其本字,作‘於’者其省文也,字蓋‘’之象形初文,竽為管樂,字象管之曲折,吹之成聲,故引申有氣之舒於之義,用為語詞,則為假借。”“竽”是古代的一種簧管樂器。依照李孝定先生的考釋,“虧”既為“竽”之初文,而“竽”屬管樂,須用力吹奏,依然是與氣密切相關。 [2]  [6] 
【乙組】“虧(虧)”字形演變流程圖 【乙組】“虧(虧)”字形演變流程圖
“虧”的繁體——“虧”字的出現較晚,未見於甲骨文、金文,而始見於《説文》,據此推斷,大概在秦漢之後才出現。《説文解字·虧部》説:“虧,氣損也。從虧,雐(hū)聲。𧇾,虧或從兮。”漢字中的形聲字是由形、聲兩個部分組成的,其中,形是表示這個形聲字的意義類屬或字義範圍。“虧”字構形從“虧”,詞義自然就與氣相關,所以許慎以“氣損也”釋“虧”。“虧”字的異體或寫作“𧇾”,構形從“兮”。《説文解字·兮部》説:“兮,語所稽也。從丂、八,象氣越虧也。”此處的“稽”為“留正”或“延誤”“延遲”之義。所謂“語所稽”,是説語句中的停頓。由此可知,“兮”之義亦與氣相關,所以,段玉裁注云:“虧、兮皆謂氣。”而“雐”表示音讀,是不示義的聲符。
至此,依據許慎的訓釋,“虧”字的本義就是“氣損”。而所謂“氣損”,顧名思義,就是氣流減少或缺失。南唐徐鍇《説文解字系傳》説:“氣闕則其出舒遲,故從於。”“闕”即“缺”。依照中醫理論,“氣”是生命之本,世間的萬事萬物均離不開氣,人自然也不例外。而“氣損”之於人的最直接表現就是體內之氣運行不暢。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説,所謂的“虧”,就是一種“氣”,只是這種“氣”特別難“吃”。今“虧”字簡化寫作“虧”,只保留了原字的形符而棄其聲符,如此簡化,雖不盡合理,但似乎也還算“氣順”,能説得過去,畢竟與“氣”的聯繫並沒有斷。
“虧”字由“氣損”之義又引申出許多與“損”相關的詞義。清人段玉裁就説:“引申凡損皆日虧。”比如引申而有“缺損”之義。如屈原《天問》:“八柱何當?東南何虧?”王逸注:“東南不足,誰虧缺之也?”由“減少”又引申而有“差欠”“虧欠”之義。如,《尚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意思是説,堆九仞高的山,只差一筐土而未能成功。今成語“功虧一簣”,即以此比喻做一件事只差最後一點努力未能完成,多含惋惜意。“虧”又由“差欠”“虧欠”引申出“毀壞”“傷害”之義。如,《詩經·魯頌·閟宮》:“不虧不崩,不震不騰。”鄭玄箋:“虧、崩皆渭毀壞也。”
漢語中,“虧”字又常用為僥倖之詞,表示藉以免除困難的意思。如,元人關漢卿《玉鏡台》第四折:“學士,多虧了你也。”現代漢語口語中常用“多虧”“幸虧”“虧得”等詞。又或用作反語,即“幸虧”“虧得”的反説,表示斥責或譏諷。如,明李開先《一笑散》:“奪泥燕口,削鐵針頭……虧老先生下手。”“虧”字的這兩個意義與其本義“氣損”之間恐怕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6] 
“虧”是“虧”的簡化字,“虧”的印刷舊字形寫作乙組圖8。早在宋代,“虧”就有了比較簡化的寫法,字形作“𧇊”,後來省去左邊部分,簡化為“亐”,元刊本《古今雜劇三十種》、《全相三國志平話》、《朝野新聲太平樂府》以及明刊本《嬌紅記》、清初刊行的《目連記彈詞》中都有這個字形。1935年的《手頭字第一期字彙》將“亐”字收入。《漢字簡化方案》吸收了這種寫法,只不過將“亐”改為新字形“虧”,是運用“保留原字特徵部分,省略一部分”的方法簡化來的。 [2]  [7]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kuī
動詞
損失;減損。
damage;
loss;
wane
《易·謙卦》:“天道虧盈而益謙。”
《韓非子·揚權》:“厚者虧之,薄者靡之。”
《戰國策·魏策一》:“夫事秦必割地效質,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
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他們每逢年終結賬一次,就吃驚一次,説:‘咳,又虧了!’”
虧本;虧損;盈虧;月滿則虧
欠缺;不足。
be short of
《尚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戰國· 屈原《天問》:“八柱何當?東南何虧?”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日中則移,月滿則虧。”
血虧;理虧;虧欠;功虧一簣
衰退;減弱。
reduce
漢·王充《論衡·自紀》:“故時進意不為豐,時退志不為虧。”
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

毀壞;損傷。
ruin;
destroy;
damage
《詩經·魯頌·閟宮》:“不虧不崩,不震不騰。”

違背。
violate
《呂氏春秋·察今》:“其時已與先王之法虧矣。”

心虛;膽怯。

《京本通俗小説·菩薩蠻》:“今日他自覺心虧,不敢到我府中。”

辜負;使受損失。

《水滸傳》第九回:“董超、薛霸尋思道:既然如此,有甚虧了我們處。”
虧心;虧待;虧負
幸而有,幸虧(表示感激、讚歎、慶幸)。

元·關漢卿《玉鏡台》第四摺:“學士,這多虧了你也。”

幸虧、虧得的反説,表示責備、譏諷。

《紅樓夢》第二十回:“虧你還是個爺,輸了一二百錢就這麼着!”
巴金《》十一:“罵人家下賤,虧你説得出口!”

輸;敗。
lose
宋·王安石《棋》:“戰罷兩奩收黑白,一枰何處有虧成。”
《聊齋志異·雲蘿公主》:“請以對弈,互有贏虧。”

遮蔽。

宋·洪邁《容齋三筆·鈷母滄浪》:“有棄地,三向皆水,旁無民居,左右皆林木相虧蔽。”
《徐霞客遊記·閩遁日記前》:“蓋馬山絕頂,巒自相虧蔽。”

名詞
損失;損害。
loss
魯迅《且介亭雜文·中國文壇上的鬼魅》:“在付印之前……加以刪改,以免別人也被左翼作家的作品所連累而禁止,或印出後始行禁止而使出版家受虧。”

同“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8]  《現代漢語詞典》 [9]  《漢語大字典》 [10-11]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五】【虧部】羽俱切(yú)
(虧/於)於也。象氣之舒虧。從丂從一。一者,其氣平之也。凡虧之屬皆從虧。(今變隸作於) [12] 
【卷五】【虧部】去為切(kuī)
(虧)氣損也。從虧雐聲。
𧇾,虧或從兮。 [12] 

説文解字注

【卷五】【虧部】
“(虧/於)於也”注:於者,古文烏也。烏下雲:“孔子曰:烏,虧呼也。取其助氣故以為烏呼。”然則以於釋虧,亦取其助氣。《釋詁》、毛傳皆曰:“虧,於也。”凡《詩》《書》用虧字,凡《論語》用於字。蓋於、於二字,在周時為古今字,故《釋詁》、毛傳以今字釋古字也。凡言於,皆自此之彼之䛐,其氣舒於。《檀弓》:“易則易,於則於。”《論語》:“有是哉,子之於也。”於皆廣大之義。《左傳》“於民生之不易”,杜雲:“於,曰也。”此謂假於為曰,與《釋詁》於曰也合。
“象氣之舒虧。從丂,從一”注:一者,其氣平也。氣出而平,則舒於矣。羽俱切,五部。按,今音於羽俱切,於央居切,烏哀都切,古無是分別也。自周時已分別於為屬辭之用,見於羣經、《爾雅》。故許仍之。 [13] 
【卷五】【虧部】
“氣損也”注:引伸凡損皆曰虧。《小雅》㒳言“不騫不𡹔”,《魯頌》作“不虧不𡹔”,毛曰:騫,虧也。
“從虧,雐聲”注:去為切,據《道德經》。古音在十七部,雐在五部,魚歌合韻也。
“𧇾,虧或從兮”注:虧兮皆謂氣。 [13] 

廣韻

去為切,平支溪 ‖ 虍聲歌1部(kuī)
虧(虧),缺也。俗作𧇾。去為切。一。
【校釋】①𧇾:左邊聲符原訛從“虛”,今改正,《説文·虧部》:“虧,或從兮。” [14] 

康熙字典

【子集上】【二部】 虧;部外筆畫:1
説文》:虧,於也。象氣之舒。從丂從一。一者,其氣平之也。今作於。 [15] 
【申集中】【虍部】 虧;部外筆畫:11
《唐韻》去為切。《集韻》《韻會》驅為切,並音𡓰。《説文》:氣損也。徐曰:氣闕,則其出舒遲,故字從亐。《廣韻》:缺也。《史記·蔡澤傳》:月滿則虧。《晉書·律曆志》月在外道,先交後會者,虧蝕西南角起。
又與羲通。《六書正譌》:伏羲,古作虙虧。 [16]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演示

書寫 書寫
“一”窄“丂”寬。“一”居上居中“丂”,長橫在橫中線上方,與從豎中線左側起筆,右折再下折,至中線鈎出。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字頭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虧(虧)
高本漢系統

wia
王力系統
ǐwai
董同龢系統
jua
周法高系統
iwa
李方桂系統
khw
jar
西漢



東漢





jei


jei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支佳

jiwe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jwie̯
擬音/王力系統

ǐwe
擬音/董同龢系統

juĕ
擬音/周法高系統

iue
擬音/李方桂系統

kh
jwĕ
擬音/陳新雄系統

ǐuɛ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7]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虧(虧)
平聲
上平五支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去為切
kʰjuĕ
集韻
平聲
上平五支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虛宜切
Xiɛ
平聲
上平五支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驅為切
kʰiuɛ
禮部韻略


平聲





驅為切

增韻


平聲





驅為切

中原音韻

陰平
齊微

合口呼

次清

kʼui
中州音韻


平聲
齊微





枯隈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七灰


次清
枯回切
k‘uei
切韻

平聲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去為切

分韻撮要

陰平
第二威偉畏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7]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kʰuei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kʰuei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kʰuei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kʰuei
55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kʰuei
44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kʰue
212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kʰuəi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kʰuei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kʰuᴇ
44
陰平
文讀
tɕʰy
44
陰平
白讀
吳語
温州
tɕʰy
44
陰平
文讀
kʰai
44
陰平
白讀
湘語
長沙
kʰuei
33
陰平

湘語
雙峯
kʰui
55
陰平

贛語
南昌
kʰui
42
陰平

客家話
梅縣
kʰui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kʰuɐi
53/55
陰平

粵語
陽江
kʰuɐi
33
陰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kʰui
55
陰平

閩語(閩南片)
潮州
kʰui
33
陰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kʰuei
44
陰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kʰy
54
平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8]  、漢典 [17]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2-18]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423-424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90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08]
  • 5.    平水韻 四支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2-18]
  • 6.    蔣德平著.漢字中的歷法之美[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7.12:172-179
  • 7.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22-23
  • 8.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8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851
  • 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758
  • 10.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5[M].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2010.04:3023
  • 11.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1[M].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2010.04:5
  • 12.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656-657
  • 13.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許惟賢整理. 説文解字注 上[M]. 南京:鳳凰出版社, 2015.07:362
  • 14.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43
  • 15.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1
  • 16.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048
  • 17.    虧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2-18]
  • 18.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 第2版[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16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