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金創作的長篇小説)

鎖定
《春》是巴金創作的長篇小説,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是《》的續篇。1936年,在《文學月刊》上逐期連載;1938年3月,在上海開明書店初版。 [1] 
該作品描寫了兩個年輕女子蕙和淑英的命運。她們在相似的環境中長大,發生了類似的遭遇,但卻因各自對待生活的不同態度而有不同的結局。 [1]  巴金用平白的文字,卻使作品洋溢着濃郁的情感,充滿濃郁的抒情色彩,寫出了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和多層次性。 [2] 
作品名稱
作    者
巴金
創作年代
1936年至1938年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字    數
約29萬字
首版時間
1938年3月

內容簡介

覺慧逃出家庭後獲得了自由,但家中的悲劇還在一幕幕上演。覺新兄弟的繼母周氏的孃家人來到成都,要為覺新的表妹蕙完婚。蕙是聰明美麗的女孩,卻被頑固的父親許給品行惡劣的鄭某, [8]  大家都替她惋惜,覺新在她身上看到梅與珏的影子,卻無力幫助。這時,覺新的愛子海兒不幸病死,他對生活更加沒有了信心。覺民與琴則積極參加學生運動,並鼓勵家中的弟妹走出家庭。 三房的淑英被父親許給馮家,她極力想掙脱不幸的命運,甚至想過效仿鳴鳳去死,覺民與琴決心幫助她脱離家庭,去上海找覺慧。蕙完婚後過着不幸的生活,很快就患病,因為婆家不肯請西醫耽誤了醫治,默默地死去。蕙的死再次刺激了覺新,也使他開始支持覺民等人的計劃。最終,淑英在覺民等的幫助下,被護送到了上海。在《春》的結尾,覺新等人收到她從上海的來信,信中傾吐了她獲得自由後的幸福。 [3] 

成書過程

該作品是《家》的續篇,以20世紀20年代初四川成都為背景。 [4]  《激流三部曲》的創作過程長達十年,第一部《家》寫於1931年。第二部《春》的寫作從1936年開始,在《文季月刊》上連載了十章,後因刊物停刊而中止,直到1938年2月才寫完。 [5] 

人物介紹

淑英
高家二小姐,三房的女兒。原本是一個跟淑華一樣心直口快,愛説愛笑的女孩兒,因為嫂嫂瑞珏的死、爺爺的死等一系列事情,尤其是要嫁給陳克家的二兒子陳文治的事情,使她變得多愁善感、慢條斯理。對於要嫁給陳文治的事情,她雖然不滿卻也無可奈何。她剛開始很消極,覺得只能認命。但是在表姐琴,堂哥哥覺民覺慧的鼓舞以及新雜誌的薰陶下,尤其是表姐蕙的慘死終於有了逃出家庭的決心。最後在劍雲、琴、覺民、覺慧、覺新的幫助下逃到了上海,得到了覺慧很好的照顧,逃離了悲慘的命運。
覺新
高家的長房子孫,在《家》一書中寫到他死了妻子。他是高家上上下下的希望,但是“雙重”性格使他既在幻想改變摧殘人生的舊勢力,又在舊禮教面前唯唯諾諾,對立的矛盾讓他生活得苦不堪言。他很需要別人的同情,但是相反更多的是嘲笑、指責,正因為他的懦弱,他沒有勇氣説點正義的話。覺新一直説是別人不瞭解自己,但是不是沒人不理解他,而是他根本不敢面對現實。他喜歡上了表妹蕙,卻無法把她從悲慘的命運中救出,為此他痛苦不已,蕙的死成為了覺新無法抹去的傷痛之一。
覺民
覺新的二弟,成了家庭的第二個過激派,參加了“利羣週報社”的活動,完全走上了“叛逆”的道路。
覺慧
覺新、覺民的三弟,雖然在《春》中沒有對他正面描寫,但從覺新、覺民、琴的口中瞭解到他的確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讓覺民重新樹立了信心,更是當時許多新青年學習的榜樣。他是高家三兄弟中最早掌握自己命運的人,他實現了在當時社會很難實現的願望,是巴金先生筆下的英雄,更是新思想的捍衞者。
劍雲
這個一直跟着覺民他們喚覺新“大哥”的總是一副病態的青年,他跟覺新從一定程度上來説有一些相像之處。《春》中他鐘情於淑英,他迫切地想為淑英做些什麼,於是在淑英逃婚的事情上,他十分堅決地對淑英説道:“倘使有一天你需要人幫忙,有一個人願意為你的緣故犧牲一切。”最後他果真做到了,他主動提出護送淑英到上海,便一路照顧淑英,直到他在上海去世。在淑英給琴的信中,淑英道出了劍雲對琴的心意。
大名是張藴華。是高家兄弟姐妹的表姐妹,一個新女子。自幼喪父,母親順着她的想法把她送進了學堂。性格成熟穩重、活潑、勇敢正義,但也有女性懦弱的一面。在高家姐妹中頗有影響力,鼓動淑英為自己的命運抗爭。與表哥覺民相愛。
覺新覺民繼母的哥哥的女兒,按照輩分是覺新等人的表姐妹。一個端莊穩重、小心謹慎、多愁善感的女子。父親周伯濤為了面子硬要把她嫁給鄭家孫少爺鄭國光。鄭國光的人品不好,長相也不好,這些事她的父母都知道,可是周伯濤硬要把她嫁過去。她在鄭家成天受氣,終日在悲傷中度過。淑英等人雖然為她不平,卻無可奈何。他愛上了表哥覺新,覺新也喜歡上了她,卻沒法救他。在悲傷中,她病死在了醫院,她的死成為覺新的傷痛。
淑華
高家三小姐,長房的女兒。心直口快、愛説愛笑,有着強烈的反抗意識,也有天真的一面。不過總是無意間説出傷人的話。喜歡拿覺民與琴打趣。同時也經常和親哥哥覺民、堂弟弟覺英拌嘴皮子。同時她也有做姐姐的責任感,對覺英頑劣的性子很不滿,時常斥責他。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春》以淑英的成長和出走為主線,寫了新一代的不斷成長,通過對淑英和蕙這二個婦女形象的刻畫,揭示了只有敢於反抗封建勢力,追求自由,積極向上,青年人才能找到自己的新生。《春》主要展現了封建家庭內部的罪惡、迂腐、醜陋和對青少年的迫害,從內部對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寫揭露封建制度的弊害,撕開了封建家族制度虛偽的面紗,顯露它吃人的本質,並明確揭示它“木葉黃落”的窮途末路。老太爺死後,克安、克定的胡作非為更加肆無忌憚,陳姨太、四太太王氏、五太太沈氏等地主女眷們,為了爭奪錢財也在勾心鬥角,爾質我詐。第三代的覺羣,覺世,在他們的放縱和影響下,惡劣的品質也逐漸成型。長字輩的墮落,小字輩的亦步亦趨,説明封建大家庭內部已經潰爛得無法挽救了,然而他們還在繼續作惡。
封建制度和家庭在潰敗前夕,但還在摧殘青年一代,蕙的死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的罪惡。覺慧是在這個舊家庭中點燃叛逆之火的火花。他的出走更激發了年青人的心。《春》不僅展現了封建家庭內部的罪惡和腐配、傾軋和迫害,還着力表現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響下的覺醒和對封建勢力的不妥協鬥爭,滿懷激情地歌頌了他們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動,並號召青少年能勇敢走出封建制度的囚籠,大膽追求民主與自由。巴金對受封建勢力摧殘的青年一代寄予了很大的同情和希望,《春》從另一側面反映封建社會的黑暗,控訴封建家庭的專制,暴露了封建禮教的罪惡,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全書充滿激動人心的感情力量,不息地衝擊着黑暗、野蠻的封建社會。
覺民成了家庭的第二個過激派,參加了“利羣週報社”的活動,完全走上了叛逆的道路。琴的性格也有了新的發展,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成了高家少女知心的朋友和帶頭人。三房的淑英,從覺慧的出走,引起了心靈的波動,從蕙的遭遇又看到了自己的前景,於是走上覺醒的道路。在覺民和琴等的鼓舞下,堅強起來,理解了“春天是我們的”的意義,終於抗婚出走,踏上了覺慧的道路。《春》重筆描寫了在長輩們的虛偽與墮落的襯托下,一些心地純潔的少年男女們的活動,寫了一代新人的加速成長,預示了已經來臨的民主革命的“激流”。 [4]  [6] 

藝術特色

《春》寫作風格文字簡約,飽含豐富的人文主義色彩,從中可以清晰地體察出屠格涅夫、托爾斯泰、赫爾岑的影響,這與巴金當年從翻譯這些文學巨匠的作品開始走上文學之路,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巴金用平易、平白的文字,卻使作品洋溢着濃郁的情感,充滿濃郁的抒情色彩,寫出了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和多層次性。 [2] 

作品評價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術委員李存光:《春》是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社會變動的一份珍貴的藝術記錄。作為向封建勢力討還血債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運的號角,它對於20世紀30、40年代許多知識青年衝出舊家庭的藩籬,走向革命,起到啓蒙的作用,激動着許多中國的和外國的青年的心。 [2] 

作者簡介

巴金 巴金
巴金(1904年—2005年),現代作家,翻譯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巴金。1927年至1928年旅法期間,他接觸了一些無政府主義者,在巴黎創作第一部長篇小説《滅亡》。1928年底他回國,從事文學創作和編輯工作。抗戰前的作品主要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家》以及短篇小説集《復仇》《光明》等。抗日戰爭期間,巴金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説《火》《憩園》《寒夜》和《第四病室》。解放後,巴金歷任中國作協副主席、上海作協主席、中國作協主席等職。新時期出版的《隨想錄》《探索與回憶》等,具有極高思想價值與藝術價值,是新時期文學最重要的收穫之一。巴金於1982年獲意大利但丁文學獎,1983年獲法國榮譽勳章。 [7] 
參考資料
  • 1.    趙傳仁,鮑延毅,葛增福主編.中國書名釋義大辭典:山東友誼出版社,2007.7:第733頁
  • 2.    李存光.巴金研究資料:海峽文藝出版社,1985:32-56
  • 3.    劉璐主編.今文觀止 名著快讀(中國卷):巴蜀書社,2013.05:第148頁
  • 4.    張永謙等編.中華愛國主義大辭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02月第1版:第303頁
  • 5.    《激流三部曲》  .華夏經緯網[引用日期2019-11-27]
  • 6.    劉中樹著.劉中樹文學評論集: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8.12:第195-196頁
  • 7.    趙志遠主編.青少年百科叢書 語言文學.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12:第67-68頁
  • 8.    好書推薦——《家 春 秋》  .文旅新幹[引用日期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