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處世手冊

鎖定
《處世手冊》是由青年女作家黎陽精心編譯世界名著《智慧書》和《伊索寓言》,將其系統化、通俗化形成的一本關於“人們樂於身體力行的處世規則”的奇書。 [1] 
中文名
chushishouce
作    者
(西)巴爾塔沙·葛拉西安等
出版社
中國華僑出版社
ISBN
7801208021 [2] 
外文名
Life handbook

處世手冊作者簡介

黎陽,著名新生代女作家,研究生,大學客座教授。曾任刊物主編,電視台節目主持人,大型企業文化總監,文化公司總經理等。自幼酷愛文學,擅長演講,多次在國內各類文學大賽中獲獎。著有散文集《激情人生》、詩集《朝陽集》、中篇小説《永遠的守候》,長篇小説《何處是歸程》、編譯作品《處世手冊》、《絕妙口才》(作為北京市豐台區公務員培訓教材),《秋的懷念》(韓菁清梁實秋純美愛戀真情紀事) 等。代表作《何處是歸程》被列入“暢想2003提高個人修養的十本好書”之中,亦被選為大學當代文學必讀書目,獲《十月》雜誌社和中央電視台舉辦的“首屆文學新世紀優秀作品獎”。致力於口才學和成功學培訓,在西安、南京、上海、武漢、成都等全國各大中專院校進行了以“文化、社會、人生”為主題的巡迴演講,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被評論界譽為獨特的“黎陽”現象。創辦個人網站黎陽心語文室 ,致力於優秀中國文化的傳播。內容豐富,已與海內外很多知名文學、傳媒、學術網站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

處世手冊簡介

該書採用格言警句的表現方式,論理之中突出形象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兼有《君主論》的坦率和《孫子兵法》的品位。書中以令人驚異的冷峻態度深刻地闡述處世潛規則,為讀者提供了避免尷尬、戰勝邪惡、走出困頓、走向成功的種種計謀。
作者以女性的獨特思維,作家的奇思妙想,對西班牙作家巴爾塔沙·葛拉西安的《智慧書》進行了系統化和通俗化的工作,分為7部分共159條,給每一條配上了《伊索寓言》中與之相一致的故事,並揮動手中生花妙筆撰寫了“處世潛規則”,使理論形象化,形象理論化,最終形成了《處世手冊》。

處世手冊作品簡介

《處世手冊》由兩部世界經典名著組成。一部分是《智慧書》,佔全書內容的一半多一點點,是本書的基本內容;另一部分是《伊索寓言》。《智慧書》是為普通人寫的關於“人們樂於身體力行的處世規則”的書。書中以令人驚異的冷峻態度深刻地闡述處世潛規則,為讀者提供了避免尷尬、戰勝邪惡、走出困頓、走向成功種種方法。在鞭辟入裏地剖析人性方面顯示出了登峯造極的處世規則。《智慧書》和《伊索寓言》,都站在人性的立場上來看待處世的問題,從個體的角度出發,從不同的方面闡述了為人處世的規則。沒有孔子、孟子的“殺身成仁、捨生取義”,也沒有宗教的“普渡眾生”,可是其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幫助人們遠離邪惡,走向崇高。可以説《智慧書》是一本關於道德謀略的登峯造極之作。這本《處世手冊》集《智慧書》和《伊索寓言》這兩本世界經典之精華為一體,對《智慧書》和《伊索寓言》行進了系統化、通俗化,使之更適合廣大讀者閲讀和參悟。
《處世手冊》把《智慧書》分為:磨礪篇、善謀篇、篤行篇、審慎篇、掩飾篇、言辭篇、交往篇等7個部分,共159條處世的潛規則,比較系統地表現出了全書的面貌。篇與篇之間有一定邏輯關係;一篇之中,一條規則與另一條規則之間也有一定的邏輯關係。而《伊索寓言》的每一個故事,都能夠説明一個處世道理或介紹一種處世方法,而這個道理或這種方法與《智慧書》每一條處世規則相對應,這就是《伊索寓言》的系統性。不能説這種構思不具有天才的創造性。《智慧書》採用的是警句的方法來闡釋處世的規則的,主題比較集中,而《伊索寓言》則使用的是故事格式來反映處世的規則的,表現出多維性,這是因為“形象大於思維”所決定的。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可謂交相輝映,價值倍增。
本書不是一本休閒小説,翻一翻就過去了,而是需要你反覆閲讀的。俯仰浮沉於萬丈紅塵之中的人類,這本書特別適合作為手冊,尤其是有志在這種世界上發達縱橫的青年,這本書不得不讀。書中的很多規則,如果不讀此書,只能依靠自己在長久的生活實踐中才能有所積累,並且難免掛一漏萬。而細細地讀讀這本書,很多難題就會迎刃而解。這本書捧讀一遍顯然不夠,還應該時時參照對比,以備隨機制宜。本書的讀法是慢嚼細嚥,且每天讀一、二條最為適宜,以便體會其中三昧。

處世手冊編譯説明

《處世手冊》由兩部世界經典名著組成。一部分是《智慧書》,佔全書內容的一半多一點點,是本書的基本內容;另一部分是《伊索寓言》,佔全書內容的一半少一點點,是本書的輔助內容。
《智慧書》的作者是巴爾塔沙·葛拉西安(1601~1658),西班牙人。自1647年《智慧書》第一版問世以來,舉世稱讚,一版再版,流傳甚廣。
許多歐洲學者認為,千百年來,具有永恆價值的處世智慧書只有3本,一本是馬基雅維裏的《君主論》,一本是中國的《孫子兵法》,一本就是《智慧書》。
馬基雅維裏的《君主論》是為那些處心積慮企圖奪取或保有大權的人而寫的,是一本關於政治謀略的書。該書撕破人類道貌岸然的表象,揭示出人類心靈深處最卑鄙,最骯髒、最奸詐、最殘忍的部分。馬基雅維裏認為,君主可以不擇手段地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可以奸詐、殘忍、背信棄義,而最終卻往往會被後人奉為傑出的人物。儘管《君主論》有助於認識人類的醜惡本性一面,但這本書本身也是一種罪惡,因為它不但無助於人們向善的方向發展,反倒為惡的存在尋求合理依據。善良的書使人向善,邪惡的書使人向惡。《君主論》誠然是一本奇書,也有人認為是人類智力開出的最醜惡而刺眼的花朵。
《孫子兵法》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兵書。《孫子兵法》是為那些運籌帷幄的將帥而寫的,是一本關於軍事謀略的書。該書雖然是關於戰爭的,可目的卻是為了救人,而不是為了害人,是為了阻止甚至消除戰爭。而在《君主論》裏,無情地毀滅對手是其最鮮明特色。所以從人倫觀點的角度來看,《孫子兵法》的品位遠遠要高於《智慧書》。
《智慧書》是為普通人寫的,是一本關於“人們樂於身體力行的處世規則”的書。它採用了警句的表現方式,論理之中突出形象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智慧書》兼有《君主論》的坦率和《孫子兵法》的品位。書中以令人驚異的冷峻態度深刻地闡述處世潛規則,為讀者提供了避免尷尬、戰勝邪惡、走出困頓、走向成功種種方法。在鞭辟入裏地剖析人性方面顯示出了登峯造極的處世規則。
中國《增廣賢文》、《菜根譚》、《厚黑學》等等關於處世書籍,剖析人性方面也是不錯的,可不是失於猥瑣,就是傷於零散,或是品位太低,或肆意誇張,雖然是百花齊放,可還是難與《智慧書》媲美。即使是莎士比亞的悲劇、培根的《論人生》,儘管在剖析人性方面的深刻性舉世注目,可是在全面地闡述處世規則方面,還是未免略遜一籌。
叔本華是德國一位眼光極高的大哲學家,他認為《慧智書》是“絕對的獨一無二”,因而將此書譯成德文。尼采更是狂妄得很,自稱為“太陽”,可是看了《智慧書》他卻拍案叫絕,認為“葛拉西安的人生經驗顯示出今日無與倫比的智慧與穎悟”,並且斷定“整個歐洲沒有一本書比《智慧書》更精微、更曲折多姿”。從處世智慧方面來評價這3本奇書,《智慧書》最微妙、最實用、最耐人尋味的書。
現在再來簡單地介紹《處世手冊》的另外一個部分《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的作品,具有世界級的聲譽。世界上但凡讀過一點書的人,可能沒有不知道的。《農夫與蛇》、《狼與小羊》等,已經是家喻户曉,人人皆知。
這本書中所説的處世規則,毫無疑問是博大精深的。對朋友、對敵人,對好人、對壞人,對精神、對物質,對順境、對逆境……《伊索寓言》都一一做出了睿智的回答。
《智慧書》和《伊索寓言》,都站在人性的立場上來看待處世的問題,從個體的角度出發,從不同的方面闡述了為人處世的規則。什麼有利什麼不利,純粹是以個體為中心的。沒有孔子、孟子的“殺身成仁、捨生取義”,也沒有宗教的“普渡眾生”,可是其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幫助人們遠離邪惡,走向崇高。可以説《智慧書》是一本關於道德謀略的登峯造極之作,這與《君主論》及現在很流行的所謂“厚黑”之類論調有天壤之別。
而這本《處世手冊》集《智慧書》和《伊索寓言》這兩本世界經典之精華為一體,對《智慧書》和《伊索寓言》行進了系統化、通俗化,使之更適合廣大讀者閲讀和參悟。
我們為什麼要花這麼大的力氣來編譯本書呢?
其主要理由是:
第一、這兩本經典在內容編排上,毫無疑問是缺乏必要的系統性的。這就給很多讀者帶來了閲讀上的困難。
不用多説,《智慧書》的警句和《伊索寓言》的故事都是極為經典的,其中所表現出來處世規則同樣是精妙絕倫的,可是如果沒有足夠的系統性,對閲讀和理解必然產生很大的困難。這正如一顆顆價值無比的珍珠,可是缺乏一條將其貫穿起來的金線,其價值自然不能很好地發揮出來。
毫無疑問,這是《智慧書》的特點,可特點可能正是缺點。如果誰願意花功夫把“渾無條序”的《智慧書》中的警句梳理出一個順序來,整理出一個體系來,這豈不是功不可沒的好事嗎?可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人做這項工作。
《伊索寓言》的情況也與此相似,書中的故事雖然充滿智慧的光芒,可似乎只是一些零散的而不是一套完整的處世招數。直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人從事過這方面的工作。
《處世手冊》自然就是這項工作的一個試驗品。該書把《智慧書》分為:磨礪篇、善謀篇、篤行篇、審慎篇、掩飾篇、言辭篇、交往篇等7個部分,共159條處世的潛規則,比較系統地表現出了全書的面貌。篇與篇之間有一定邏輯關係;一篇之中,一條規則與另一條規則之間也有一定的邏輯關係。這種關係不可能像學術著作那樣渾然一體,可是基本脈絡是清晰可見的。
《智慧書》的邏輯順序梳理出來以後,《伊索寓言》的邏輯順序也就梳理出來了。《伊索寓言》的每一個故事,都能夠説明一個處世道理或介紹一種處世方法,而這個道理或這種方法與《智慧書》每一條處世規則相對應,這就是《伊索寓言》的系統性。不能説這種構思不具有天才的創造性。《智慧書》採用的是警句的方法來闡釋處世的規則的,主題比較集中,而《伊索寓言》則使用的是故事格式來反映處世的規則的,表現出多維性,這是因為“形象大於思維”所決定的。可是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可謂交相輝映,價值倍增。
為了保證此書的真實性,我們在《處世手冊》中的《智慧書》內容之下注明瞭在原書中的數目順序。
第二、《智慧書》的筆法十分簡潔,是17世紀文筆最省淨的作品。
筆法簡潔,這既是作者的一種審美理想,也是作者的一種自保策略,因為作者在那個時代不為當權者所容。前者,如作者認為:“説話應該像寫遺囑或立證詞那樣:言詞愈省,爭論愈少。”“美事簡短,其美加倍。”等等。後者,作者這樣説:“謹慎之人雖然自己十分清楚,卻總是説一半留一半。”“秘密具有神聖的感覺。”等等。
可是,這種表達方式卻大大地增加了一般讀者閲讀的難度。各種各樣的翻譯文本,為了忠實原著,同樣繼承這種風格。“文須通俗方傳遠”,這是舉世公認的信條。因此,我們參照了英法中等多種文本,在完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的通俗化、邏輯化的處理,使得文本淺顯易得,自然流暢。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將作者的工作稱為“編譯”而不是“翻譯”。讀者隨便去書店翻一下同樣的書,這種感覺就會十分明顯了。
最後談談怎樣讀這本書。特別要指出的是,本書不是一本休閒小説,翻一翻就過去了,而是需要你反覆閲讀的。
凡德比爾大學的克里斯多福·莫勒是《智慧書》英譯本的翻譯者,他説:
《智慧書》全由箴言警句構成,這些箴言警句滋味絕佳,不可不與朋友同事分享共賞。本書的理想讀者,是因日常事業而需與他人周旋應付者———他必須發現他人用心,贏得其好感與友誼,鞭辟入裏而蒙敵人對手於鼓裏,或反制其機謀及使他人企圖一籌莫展。
《智慧書》是人們樂於身體力行的處世規則,應該人手一冊。俯仰浮沉於萬丈紅塵之中的人類,這本書特別適合作為手冊,尤其是有志在這種世界上發達縱橫的青年,這本書不得不讀。書中的很多規則,如果不讀此書,只能依靠自己在長久的生活實踐中才能有所積累,並且難免掛一漏萬。而細細地讀讀這本書,很多難題就會迎刃而解。這本書捧讀一遍顯然不夠,還應該時時參照對比,以備隨機制宜。本書的讀法是慢嚼細嚥,且每天讀一、二條最為適宜,以便體會其中三昧。
一句話,此書是讀者的良師益友,能夠很容易學到其他書本中和平常生活中很難系統學到的處世計謀。
編譯者
2004年4月於四川成都

處世手冊作品目錄

前言
編譯説明
在理想與現實之中尋找一個契合點
一 磨礪篇 造就你超人的智慧和完美的性格
二 善謀篇 你不要獨自一人譴責流行的時尚
三 篤行篇 與其百發百中,不如適可而止
四 審慎篇 寧可施恩不受惠,寧做好事不為惡
五 掩飾篇 事還沒到耐看的地步不要給人看
六 言辭篇 善言不如慎言,慎言不如沉默
七 交往篇 保持神秘性,增強交往效率

處世手冊作品選讀

磨礪篇 造就你超人的智慧和完美的性格
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需要陪襯的。完美的東西如果沒有能工巧匠的雕琢也會變得粗俗不堪。雕琢能夠使惡者獲救,善者益善。如果缺乏人為的修煉,最佳的氣質也顯得粗俗。缺乏文化薰陶的完美只是半成品。因此,盡善盡美需要人為雕飾。 《智慧書·12》
宙斯與眾神
宙斯、普羅米修斯、雅典娜創造萬物時,宙斯創造了牛,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雅典娜創造了房子。莫摩斯米評判他們的傑作,
卻疾妒他們的創造物,便説宙斯犯了錯誤,應該把牛的眼睛放在角上,讓牛能看見撞到什麼地方。接着,他又説普羅米修斯也做錯了,沒有把人的心掛在體外,好讓各人心裏的所有想法都能表露出來,使壞人無法偽裝。最後他説雅典娜應該把房屋裝上輪子上,如果有壞人作鄰居,便很容易搬遷。宙斯對莫摩斯無端的誹謗十分氣憤,便把他轟出了奧林匹斯山。
處世潛規則
完美離不開雕琢,事物不可能完美無缺。免掉你的粗糙,最好的方法就是修煉自己。
要增加品味就必須脱俗。智者不願媚俗,謹慎的人不易為世俗的掌聲所俘虜。可是有的人喜好虛榮。甘心情願吞食眾人吐出的濁氣,卻不願意呼吸新鮮空氣。一個人不能有從眾心理,不要對庸人創造的幻境津津樂道,因為那不過是些下三流的東西而已。庸人崇拜的東西多半是流行的蠢物,而他們對於高雅的事物反倒不會重視。 《智慧書·28》
赫耳墨斯與雕刻家
赫耳墨斯想要知道人們對他有多尊重,便化作一個凡人來到一個雕刻家的店裏。
他看見宙斯的像,便問:“多少錢?”
雕刻家回答:“一塊銀元。”
他笑着,又問赫拉的像要多少錢。雕刻家説那要貴些。當他看見了自己的像時,心想自己身為神的使者,又是招財進福的神,應
該標出高價吧。
赫耳墨斯便指着自己的像,問:“需要多少錢?”
雕刻家答:“假如你買了那兩個,我便把這個做贈品,白送給你吧。”
處世潛規則
媚俗和虛榮不能增加你的光彩,只會降低你的品味。愛慕虛榮,往往被人看不起。應該多吸收些新鮮空氣,健康你的身心。
每一種才能都有與之相對應的缺陷,如果不克服這種缺陷,這種才能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一般來説,克服這種缺陷有很多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多加小心。應該看準究竟是什麼樣的缺陷,死死地盯住,就像你的對手尋找你的毛病那樣。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就必須學會“三省吾身”,克服自己主要的缺陷。主要的缺陷被克服了,其他的不足就會很快克服。 《智慧書·225》
哲學家、螞蟻與赫耳墨斯
一個哲學家在海邊看見一艘船遇難,船上的人全部淹死了。他便抱怨上帝不公,為了一個罪惡的人偶爾乘這艘船,竟讓全船無辜
的人都死去。正當他深深的沉思時,他覺得自己被一大羣螞蟻圍住了。原來哲學家站在螞蟻窩旁了。有一隻螞蟻爬到他腳上,咬了他一口。他立刻用腳將這些螞蟻全踩死了。
這時,赫耳墨斯出來了,他用棍子敲打着哲學家的頭説:“你自己也和上帝一樣,如此對待眾多可憐的螞蟻。你又怎麼能做判斷
天道的人呢?”
處世潛規則
不僅要善於對待自己,更要善於對待別人。當你在苛求別人的時候,你可能正在犯同樣的錯誤。克服了你的主要缺陷,
你就會成為一個更強大的人。
一個人要常常擁有一種進取之心,這樣才能夠避免身在福中不知福。肺部的呼吸是很容易滿足的,可是精神永遠不會滿足。如果
一個人覺得自己擁有了一切,那麼他的很多希望就很可能最後變成失望與不滿。即使你是一個智者,也應該充分了解各種事物以增加
自己的好奇心。希望能夠賦予你生命,可是如果你整天飽食歡悦卻會使你陷入困境。你必須學會回報他人,可是在回報他人的時候,
千萬不要讓他人一下子就獲得了滿足。因為如果他們對你一無所求的時候,你就必須處處當心了。如果一個人的慾望在你這裏得不到
滿足,那麼慾望盡處便是憂愁。 員 《智慧書·200》
螞蟻與屎殼郎
夏天,很多動物都悠閒自在地生活,只有螞蟻忙忙碌碌,在田裏跑來跑去,蒐集小麥和大麥,貯存冬天吃的食物。
屎殼郎驚奇地問:“你為什麼這樣忙啊?”
螞蟻什麼也沒説,只是自個兒忙自個兒的。
夏天過去就是秋天,不久冬天來了,冰封大地,牛糞被凍成了冰,屎殼郎找不到吃的,餓得嗷嗷叫,只好到螞蟻那裏乞食。
螞蟻對他説:“喂,夥計,如果夏天我勞動的時候你不是來責備我,而是也像我這樣為冬天準備糧食,現在你還會這樣飢寒交迫嗎?。”
處世潛規則
一個人時時刻刻都要有一種長久的打算,富裕的時候想着貧窮,得勢的時候想着失勢,你就能夠不斷進步。

處世手冊作品評論

在理想與現實之中尋找一個契合點 [1] 
——談青年女作家黎陽新作《處世手冊》
王常成
新近讀了青年女作家黎陽的編譯作品《處世手冊》,很受啓發。該書獨具創意,結構巧妙,採用格言警句的表現方式,將世界名著《智慧書》和《伊索寓言》系統化、通俗化,配之以自己的感悟——“處世潛規則”,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處世手冊》,是近年來青年勵志叢書中少有的精品。
在黎陽的長篇小説《何處是歸程》尚未出版之前,我就拜讀過小説原稿了,可謂她的忠實讀者。欣聞新書出版,自然先睹為快。在驚歎她才華,佩服其文思的同時,更覺她眼光獨到。此書一出,應對多少青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的為人處世起到指導和借鑑的作用。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欽佩之餘,不由問起黎陽,為何想編譯《處世手冊》一書。黎陽告訴我,編譯這本書不是突發奇想,偶然為之。實際上與她創作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所要探討的問題是一致的,甚至是一脈相承的。長篇小説《何處是歸程》描寫的是"一曲在無奈現實中掙扎與浮沉的人性悲歌,一部現代知識分子心靈的蜕變史",其實質就是描寫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和衝突。人是客觀存在的社會的人,理想和現實總是存在着差距,甚至嚴重的錯位。如何面對社會人生、如何選擇自己的方向,這是每一個人,尤其是青年人值得深思的問題。黎陽認為,一個人只有既在理想,又在現實,才可能真正有所成就。太理想的人不能成功,因為不顧客觀環境,不考慮自身條件的理想容易成為空想,往往是海市蜃樓,虛無縹緲;一個太現實的人也很難成功,因為過於現實會使一個人目光短淺,如井底之蛙,熱衷於盲目上馬,搞短期行為。真正成功的人都是既在理想,又在現實的人,即心中永遠有一個不變的夢想,併為之不懈努力,艱苦奮鬥,但知道從自身條件出發,從現實做起,適應客觀環境的不斷變化,腳踏實地地做事。正如她在其個人主頁心語文室的開場白中所説:“人生就是在這理想與現實中輾轉,在這入世與出世中徘徊,在這有緣與無緣間飄泊。”因此,幫助讀者,尤其是青年朋友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在現實生活中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適應客觀環境的不斷變化,避免尷尬、戰勝邪惡、走出困頓、走向成功就成了編譯該書的初衷。此外,對《智慧書》和《伊索寓言》的認真研究,對兩本經典之作優缺點的正確認識、判斷分析,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是形成《處世手冊》的直接原因。
黎陽大膽坦言:“毫無疑問,《智慧書》的警句和《伊索寓言》的故事都是極為經典的,其中所表現出的處世規則同樣是精妙絕倫的。但它們在內容編排上都沒有足夠的系統性,對閲讀和理解必然產生很大的困難。這正如一顆顆價值無比的珍珠,但缺乏一條將其貫穿起來的金線,其價值自然不能很好地發揮出來。如果誰願意花功夫把‘渾無條序’的《智慧書》中的警句梳理出一個順序,整理出一個體系,豈不是功不可沒的好事?可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人做這項工作。《伊索寓言》的情況也與此相似,書中的故事雖然充滿智慧的光芒,可似乎只是一些零散的而不是一套完整的處世招數。直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人從事過這方面的工作。”因此,《處世手冊》自然成為這項工作的一個嘗試,或者説在此基礎上的再創造,推陳出新,於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
黎陽以女性的獨特思維,作家的奇思妙想,把《處世手冊》分為了磨礪篇、善謀篇、篤行篇、審慎篇、掩飾篇、言辭篇、交往篇7部分,並揮動手中生花妙筆撰寫了159條處世的潛規則,使理論形象化,形象理論化,最終形成了這本關於人們樂於身體力行的處世規則。這是一個大膽的嘗試,更是一種可貴的創新。
“當然,由於是編譯作品,為求客觀公正,忠於原著,書中保留了許多我本人並不特別贊成的觀點。不過,這些都屬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總之,希望這本書能幫助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在理想與現實之中尋找到一個很好的契合點,從而走出迷惘、走出困頓、走向成功。”黎陽如是説。
“人生就是在這理想與現實中輾轉,在這入世與出世中徘徊,在這有緣與無緣間飄泊。活着的時候因為精神的富足才具有生命,逝去了之後靈魂的永駐才能延續生命。無論生活怎樣平凡與苦悶,無論人生怎樣失意與壓抑,都不要輕言沒有了希望,都不要輕易放棄了努力。沒有了一生的執着,沒有了一生的激情,縱然是活着,活着又有何滋味?”(激情人生)我想,黎陽本人也正用她自身的歷程證明着她對人生的詮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