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蘭州理工大學人文學院

鎖定
蘭州理工大學人文學院是蘭州理工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
學院的前身是創建於1985年的原社會科學系,2004年撤系建院,成立人文學院。
中文名
蘭州理工大學人文學院
成立時間
2004年
戰    略
科教興國”、“人才強國”
教職工
43人
主管單位
蘭州理工大學

蘭州理工大學人文學院歷史沿革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前身為馬列教研室。
1985年,改為社會科學系。
1996年,德育教研室併入,更名為“思想政治理論與德育教學部”。
1998年,恢復社會科學系。
2004年,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成立。

蘭州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現設法學系、人文素質教育中心、對外漢語教學中心、綜合辦公室等部門,以本科教學為主。學院現有教職工4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博士5人,其中博士後1人,在讀博士2人,具有碩士及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比例超過67%。學院設有法學本科專業,全日制在讀本科生300多人,法學雙學位本科生120多人。

蘭州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學科建設

人文學院所涉及的學科領域有法學、國學、社會學、文學、教育學等門類。現有校級法學專業教學團隊,擁有1個模擬法庭,建立了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白銀市中級人民法院、七里河區人民法院等專業實習基地,以及“白銀市中院司法審判研究基地”和“甘肅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近年來,學院除承擔着全校的人文素質公共任選課之外,還承擔着法學專業課以及繼續教育學院和研究生院的教學工作,量大而面廣,在學校教學中有着特別的重要性。

蘭州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建設成果

近年來,學院成功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國家教育部項目1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0項,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300餘篇,其中權威、核心期刊論文7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20部,其中13部分別獲得甘肅省社科成果獎以及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獎。

蘭州理工大學人文學院教學成果

並獲得甘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挑戰杯”國家級三等獎1項,省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

蘭州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學術資源

學院現有辦公用房10間,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達1萬餘冊。通過學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教學平台,實現了網上辦公、網上管理和網上服務。
學院堅持以黨建帶團建,大力組織開展了富有人文特色的以3·15法律諮詢、模擬法庭、校紀校規知識競賽、12·4法制宣傳、名家講壇、“紅柳驕子”大學生辯論賽等團學活動模塊為實踐載體的“與法同行”系列團學活動,打造人文品牌。

蘭州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專業培養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一、培養目標
要求研究生應具有堅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及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能夠閲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瞭解本學科的最新學術動態,能在高等學校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科學研究工作,並能夠在學校、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管理、宣傳、黨政及思想政治工作。
二、學習年限
本專業學制2—4年。第1—3學期主要進行課程學習,第3學期選定學位論文題目並開題,第4—6學期撰寫學位論文。
三、研究方向及主要內容簡介
研究方向
主要內容簡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本方向主要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較研究;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及其解決策略;研究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有效途徑。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本方向主要研究:網絡社會的崛起及其內在的規定性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依據;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探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創新性研究;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有效整合研究,即構建立體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討。
公務員思想政治教育
本方向主要研究:多學科(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等)視野中的公務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公務員思想政治教育的獨特性及其應對方法研究;古今中外公務員思想政治教育比較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變化研究;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研究。
企業、事業單位思想政治教育
本方向主要研究國有及民營企業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企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四、課程設置和學分要求
五、培養方式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實行以導師為主的指導小組負責制,實行理論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導師應根據培養方案要求,嚴把教學質量關,注意科研訓練。
六、中期考核
依“蘭州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辦法”執行
七、開題報告
依“蘭州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論文選題及開題報告的原則和要求”執行
八、教學(科研實踐)、學術活動
碩士研究生在讀期間,要求參加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部分教學活動,至少參加一次綜合的社會調查,參加1-2次思想政治理論課相關學術會議。
九、科學研究及論文
1.研究生在修滿規定學分後,須嚮導師組提交學位論文開題報告,選題應在本學科具有學術價值,經過導師組審核後方可進入撰寫階段。
2.學位論文應有本專業副高以上的專家進行評審,評委會主任原則由外校專家擔任。
3.論文答辯合格後經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投票表決通過。
法學本科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具有正確的法治理念和公平正義的法治精神,具有良好的法律職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基礎理論實,實踐能力強,視野開闊,具有一定工程背景,勝任法律職業工作,能為各行各業服務,全面發展的創新性、應用性、複合型法律人才。
二、主幹學科和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法學
主要課程:法理學、憲法學、民法、知識產權法、商法、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刑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中國法制史。
三、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本專業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工程認知實習,學年論文、案例教學、模擬審判、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社會調查與實踐、創新教育等實踐性課程,共計21學分,佔總學分的12.4%。
四、業務範圍和專業方向
本專業培養的畢業生既可以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也可以在各行各業從事管理工作。本專業學生在校期間,還可以通過輔修第二學位課程(雙學位)來拓展其專業發展空間。
本專業以法學專業核心課程為基礎,強化法律實踐能力和職業資格訓練,提高學生管理能力和外語水平,培養具有運用法學理論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基本能力。
五、基本學制:四年
六、畢業合格標準
具有學籍的學生,德育、智育、體育成績合格,在規定的學習年限內修滿培養計劃規定的必修課、選修課,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等課程成績合格,總學分不低於170學分,方可准予畢業。
七、學位授予條件
符合《蘭州理工大學關於授予學士學位的有關規定》條件的畢業生,可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蘭州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學院領導

程蘭華 [1]  ,女,1965年生, 中共黨員,研究員,1987年西北師範大學政治教育專業本科畢業;2004年10月,華中科技大學高等教育專業研究生班畢業。1997年11月—2004年1月,任蘭州理工大學流體學院黨總支書記;2004年1月—2010年6月任蘭州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現任蘭州理工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研究方向為國學及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3部。
張軍成,男,漢族,1968年生,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1991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生物教育專業,2004年華中科技大學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班結業。發表及獲獎文章10餘篇。2000年8月—2007年11月,曾任蘭州理工大學電信學院、機電學院黨委副書記;2007年7月—2008年3月,任蘭州理工大學黨委組織部副部長;2008年3月—2010年6月,任蘭州理工大學新校區綜合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現任蘭州理工大學人文學院黨總支書記。
鄒馴智,男,漢族,1971年生,1992年於南開大學哲學系大學畢業,1997年於南開大學政治系獲哲學碩士學位,2000年於復旦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2004年—2007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從事博士後工作。2006年,在蘭州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從事教學工作,任副教授。現任人文學院副院長。
魏虹,女,漢族,1976年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講師職稱,1999年7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音樂系,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同年7月到蘭州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工作,先後擔任學院黨總支宣傳委員,學生辦公室主任等職務。現為蘭州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副處級組織員、輔導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