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蘭克學派

鎖定
蘭克學派 指以德國歷史學家蘭克為代表的史學派別,亦稱歷史研究的科學學派
由於該學派倡導秉筆直書,通過史料批判如實地再現歷史,因而又成為客觀主義史學流派的同義語。 [1] 
中文名
蘭克學派
別    名
歷史研究的科學學派
創始人
利奧波德·馮·蘭克
學派主張
據事直書、不偏不倚、如實客觀

蘭克學派代表人物

利奧波德·馮·蘭克(Leopolde von Ranke,1795.12.21–1886.5.23),生於圖林根的維厄,後入萊比錫大學研究古典作品,從而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在1824年他寫出並出版了他的首部著作《拉丁民族和條頓民族的歷史,1494–1514》之後,即入柏林大學任教,在那裏擔任了近40年的教授,並寫出關於英國、法國、普魯士歷史的卷帙浩繁的多種著作。他在當時的史學界聲名顯赫,並有較高的政治聲望,1865年被封貴族,1882年成為樞密院顧問。

蘭克學派主要觀點

蘭克認為,史學家的任務是據事直書,不偏不倚,如實客觀。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首先對史料進行批判檢驗,去偽存真,由此重現歷史,亦由此歷史學可以被抬入科學之列。蘭克的這種主張是在19世紀初自然科學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提出的,因為自然科學的極大成功使得社會科學家和人文科學家也希望通過觀察和實驗獲得對事物的不帶個人偏見的科學認識。因此蘭克的主張極大地鼓舞了當時的史學家,他們正希望自己這門學科擺脱哲學或神學的控制,並和文學藝術分道揚鑣,成為一門嚴肅的實驗科學
正如後人所説:“19世紀是尊重事實的偉大時代……。蘭克那句並不怎麼深刻的格言(即‘據事直書’——引者)卻得到驚人的成功。德國、英國,甚至法國的三代的歷史家在走入戰鬥行列時,就是這樣象唸咒文似地高唱這個有魔力的短句。”(卡爾《歷史是什麼》,中譯本第3頁)在這一學派中,湧現出大批碩果累累的著名史學家,使蘭克模式整整支配了西方史學界近一個世紀之久,而蘭克本人則被尊為近代史學之父。

蘭克學派社會影響

由於蘭克的前述主張,使得這一派歷史編纂偏重於政治史、軍事史、外交史等,因為大量第一手的、比較可靠的史料來自於政府文件、軍事、外交檔案及政治家的日記等。此外,“據事直書”的原則導致了其歷史著述的特點是敍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
蘭克學派的這些特點雖有極大的積極意義,但過於絕對地看待歷史的客觀性,否認史家對史料及史著的滲入,研究範圍較狹窄,方法較單一,故而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遭到哲學家和史學家的質疑,而在20世紀50–60年代被徹底擯棄,取而代之者是繽彩紛呈的“新史學”諸流派(參見“當代西方史學流派”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