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阿芒

鎖定
蘇阿芒(1936年11月-1990年9月23日),男,漢族,原名蘇承宗,筆名蘇阿芒、蘇秋鵬等,世界語名Su Armand。安徽石台人,1936年11月出生於北京。中國當代詩人、作家、翻譯家、世界語者。
中學畢業後,蘇阿芒到天津機牀廠夜校任英文教師。1951年,開始發表作品;1957年,加入國際世界語協會;1968年,“文革”期間蒙冤入獄;1979年,平反後任百花出版社編輯,同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曾先後擔任國際世界語博物館館員,國際世界語《世界文學》特約撰稿人,國際世界讀者青年聯合會中央委員,國際世界語協會會員及駐華代表,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理事,共青團天津市委委員,天津市世界語協會名譽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百花出版社編輯。
1990年9月23日2時50分,逝於天津寓所,終年54歲。 [1-2] 
中文名
蘇阿芒
外文名
Su Armand(世界語)
別    名
蘇承宗(原名)
蘇秋鵬(筆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36年11月
逝世日期
1990年9月23日
職    業
詩人、作家、翻譯家、世界語者
代表作品
《來自中國的詩》
《夏日的悲歌》
《遲開的素馨花》
配    偶
王瑞璽

蘇阿芒人物生平

蘇阿芒 蘇阿芒
蘇阿芒,原名蘇承宗,祖籍為安徽省石台縣廣陽鎮。1936年11月出生於北京,幼年隨父母寓居天津,少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過着十分艱難的生活。
蘇阿芒5歲始學日語,先後掌握了英語、法語、德語、俄語、日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波蘭語、瑞典語、捷克語、葡萄牙語、丹麥語、挪威語、世界語等21種語言。 [3] 
1941-1953年,蘇阿芒在北京、天津等地上學。
1954年,天津廣東中學畢業後,連續三年報考北京大學西語系均考出高分,皆因父親解放前在北平舊法院當過2年書記員在政審時被取消了錄取資格。
之後,蘇阿芒到天津機牀廠夜校任英文教師。
蘇阿芒酷愛詩歌。13歲學寫中文詩,19歲起用外文寫詩。
1955年,開始用“蘇秋鵬”“蘇阿芒”的筆名投稿。
蘇阿芒
蘇阿芒(10張)
1957年,用意大利文寫的一篇評論文章,在意大利《第七日》刊物上發表。
1957年,加入國際世界語協會,歷任國際世界語博物館館員、國際世界語文學季刊《世界文化》特約撰稿人、國際世界語青年聯合會中央委員等職。
1965年,被日本《大本教世界語》雜誌邀請參加賽詩會,獲國際優等獎,並將全部獎金捐給了國際世界語協會亞非基金會。被譽為“年輕的天才的世界語詩人”“國際文壇的新星”。
蘇阿芒
蘇阿芒(2張)
1956-1968年初,他的《我愛你,中華》《在詹天佑銅像前》《劉三姐》《梁三伯與祝英台》《白蛇傳》等300多首抒情詩、敍事詩,在世界50多個國家用20多種文字刊載。
1965年,蘇阿芒獲日本《大本教世界語雜誌》舉辦的賽詩會榮譽獎,後將全部獎金獻給了國際世界語協會亞非基金會。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蘇阿芒被錯誤地打成“現行反革命”。
1968年4月,被捕入獄。在獄中,身心遭受了嚴重摧殘,但仍堅持創作了大量詩歌。
1979年1月,天津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告蘇阿芒無罪,撤銷原判,予以平反釋放。
1979年3月,經天津市委組織部批准,天津市人事局辦理錄用,蘇阿芒被分配到百花文藝出版社任外文編輯。
蘇阿芒
蘇阿芒(2張)
1979年4月29日,《光明日報》以《我愛你呵,美麗的中華》為題,用整版的篇幅報道了蘇阿芒勤奮自學的事蹟,並配發了《理想·毅力·年華》的評論。 [4]  引起轟動,一夜之間,蘇阿芒成為全國知名的新聞人物。他被推舉為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理事、國際世界語協會會員及駐華代表。還被選為共青團天津市委委員、天津市世界語協會名譽會長。
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2]  ,出席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意大利文化代表團團長、著名漢學家阿德里亞諾·馬德洛博士來華訪問,提出要見蘇阿芒;蘇阿芒的意大利文詩集《來自中國的詩》(Poesie dalla Cina)在意大利出版。 [8] 
1986年9月,經組織調查核實,確定蘇阿芒為在“文化大革命”中迫害致殘。因蘇阿芒冤獄近11年之久,在出獄前即已基本喪失勞動能力,故不能堅持正常工作。
1988年後,蘇阿芒身體癱瘓,病情日漸惡化,先後喪失了行走、説話、寫字、打字的能力。
蘇阿芒作品
蘇阿芒作品(3張)
1990年9月23日2時50分,逝於天津寓所,終年54歲,其骨灰葬石台縣七里鎮壠上公墓。 [1] 

蘇阿芒個人作品

類別
名稱
語種
出版時間
詩集
來自中國的詩(上下冊)
意大利語
1979年
夏日的悲歌
世界語
1982年
遲開的素馨花
漢語
1983年
譯著
意大利威尼斯
-
-
資料來源: [1-2] 

蘇阿芒人物評價

蘇阿芒 蘇阿芒
阿芒是個集譭譽於一身的人。而且,對他的譭譽,對比強烈,無以復加。恨之者欲其死,百般詆譭不算,還要逮捕下獄,腳鐐手銬,刑上加刑,管制之嚴,有如犯人中的犯人。終至癱瘓,卧牀不起,英年早逝。愛之者欲其生。喝采歡呼,近乎頂禮膜拜,國外尤熱。五十幾個國家,二十多種文字,為他發稿、出書、獻詩、頒獎,推崇之高,有如詩人中的詩人。維也納世界語博物館並建有他的塑像。阿芒雖死猶生,永垂不朽。(《才華絕代赤子心——我所認識的蘇阿芒》國柱 [5] 
這位大家,未上過大學,他是自學成才的,他的成功是文學領域的一個奇蹟。(《自學大家蘇阿芒》陳榮升 [6] 
在美麗的多瑙河畔的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有一座國際世界語博物館,博物館裏矗立着一尊中國青年的半身銅像:他腰板挺直,雙眼炯炯有神,極目遠望;銅像樹立起來的時候,他還不到30歲,但已被許多有名望的外國作家所矚目,稱他是“文壇地平線上在東方閃爍着的一顆新星”。這顆新星就是中國的蘇阿芒。(《他依然是顆閃爍的明星—蘇阿芒逝世20週年祭》李樹德 [4] 

蘇阿芒親屬成員

王瑞璽:蘇阿芒的妻子。 [5] 
蘇阿芒
蘇阿芒(2張)
蘇意娜:蘇阿芒的女兒。 [8] 

蘇阿芒人物軼事

1953年,蘇阿芒在天津市廣東中學畢業,報考北京大學西語系,三次均落榜。其父百思不得其解,就帶着心中的疑團詢問招生部門,原來蘇阿芒每次的考試成績都是優良,只因父親有“歷史問題”,政治審查過不了關。其父性情剛烈,怒火沖天,一氣之下,腦溢血猝死。 [6] 
蘇阿芒書信
蘇阿芒書信(8張)
蘇阿芒的學習毅力十分驚人。經常忘了理髮,頭髮長得幾平披肩,吃飯、走路、幹事均自言自語背外浯單詞。他對外語如醉如痴,人們説他是“精神病人”,投以譏笑,而他不顧別人的嘲笑譏諷,走自己的路。由於太苦太累,他患上嚴重眼疾,但他挺過來了。 [6] 
文革十年動亂中,蘇阿芒投寄國外的信稿,成了“裏通外國”的罪證。抄家、批鬥之後,他被關進監獄,判刑15年。身陷囹圄之中,他仍然讓其母給他訂一份世界語版的《中國報導》雜誌和意大利文版的《新團結》報。他向管教人員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允許他看外文書。有的犯人諷刺他:“都落到這份兒上,還學這玩藝,到夢裏去當翻譯吧!”可他卻在一首詩裏寫道:“詩歌永不屈服,不管詩人將遭到多少痛苦,沒有紙,也沒有筆,只有無比的憤怒!”在整整10年零4個月的監獄生活中,詩人用他敏捷的思想構思了四五十首詩歌,而這些作品都一一深刻在他的腦海中。 [3] 
1984年,蘇阿芒帶病回故里安徽石台,這裏的鄉親父老讓他格外感到親切。他賦詩云:“飽嘗生活苦果的人,最知道蜜的甘甜。歷盡滄桑的人,最體會黨給的温暖。詩人最愛把故鄉詠頌,我愛安徽的土地。是它給了我最初的生命,是它哺育我長大成人。” [6] 

蘇阿芒後世紀念

蘇阿芒銅像 蘇阿芒銅像 [7]
國際世界語協會為紀念這位天才詩人,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國際世界語博物館為他塑了座半身銅像。 [3]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