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台縣

鎖定
石台縣,隸屬於安徽省池州市,位於北緯29°59′—30°24′,東經117°12′—117°59′之間,地處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區西部,總面積141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石台縣轄6個鎮、2個鄉,縣人民政府駐仁裏鎮 [24]  截至2022年末,石台縣常住人口為7.8萬人。 [43] 
石台自南梁時期(公元536年)置縣,距今已有近1500年曆史。1959年,因國家興建陳村水庫(太平湖)撤銷建制。1965年,因國防建設需要復建並易名為石台。保有大量文物古蹟,如太平天國時期興建的古長城、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櫸根關古徽道、唐代杉山鎮國寺遺址等,是鄭本(鄭之珍)目連戲的編創地。先後湧現出晚唐詩人杜荀鶴、明代四部尚書畢鏘、近代佛學大師楊文會、當代世界語詩人蘇阿芒等一批傑出人物。 [42] 
石台縣地處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的核心,享有“中國原生態最美山鄉”的美譽。 [2]  先後被授予“國家首批生態經濟示範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最美生態休閒旅遊名縣”、“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長三角自駕遊熱門十強城市” 、“養生宜居縣”等稱號。截至2020年,全縣國家4A級旅遊景區7個,國家3A級旅遊景區2個 [1]  。2020年10月9日,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22]  2022年,石台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2122萬元。 [43] 
中文名
石台縣
外文名
Shitai County
別    名
石埭縣
行政區劃代碼
34172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安徽省池州市
地理位置
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區西部
面    積
1413 km²
下轄地區
仁裏鎮七都鎮仙寓鎮丁香鎮小河鎮橫渡鎮大演鄉磯灘鄉
政府駐地
仁裏鎮曙光西路10號
電話區號
0566
郵政編碼
2451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氣候區
人口數量
7.75 萬(2023年末常住人口) [44] 
著名景點
秋浦河
牯牛降
怪潭
蓬萊仙洞
魚龍洞 展開
車牌代碼
皖R
地區生產總值
342122 萬元(2022年) [43] 

石台縣歷史沿革

中國原生態最美山鄉石台
中國原生態最美山鄉石台(9張)
春秋戰國時期(前770-前221年),先後屬吳、越、楚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地屬鄣郡
西漢初,承秦制。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劃出涇縣西境地,借陵陽山之名建陵陽縣,石埭時為陵陽、石城等縣地,屬丹陽郡
三國吳赤烏中(245年前後),置石埭場,因秋浦河上游釣魚台溪流中有三巨石壅塞,猶如埭堰,鎖璉溪、管溪、鴻陵溪三水,舟楫不通,故名。
西晉太康二年(281年),改隸宣城郡
東晉鹹康四年(338年),晉成帝因避杜皇后諱,改陵陽縣廣陽縣,南朝因之。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置石埭縣,屬宣城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宣城郡,設宣州,石埭併入南陵、秋浦。
唐永泰二年(766年),洪府都督李勉奏割秋浦、青陽、涇縣地復置石埭縣,屬江南西道池州。據《元和郡縣誌》:“石埭在縣西北一百三十里,有兩橫石壅江,有如埭焉,因為名”,據《太平寰宇記》:“因貴池原有兩小石埭堰溪水,遂以為名。”
五代,地屬吳、南唐。後升池州為康化軍,石埭屬之。
開寶七年(974年),康化軍復為池州。
宋時,全國分為十五路,後改為十八路,又改為二十二路。石埭屬江南東路池州池陽郡。
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池州為路,石埭屬池州路。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十月,改池州路為池州府,石埭縣屬之。直至明、清沿襲不變。
民國元年(1912年)元月,裁府留縣,石埭縣直屬安徽省。
民國三年(1914年)6月,設蕪湖道,石埭屬之。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存縣,石埭縣直屬安徽省。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0月,石埭縣屬安徽省第八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月,第八行政督察區屬皖南行署。
1949年4月24日,石埭縣解放。同年5月13日改屬皖南行署池州專區。
1952年2月,池州專區撤銷,石埭劃歸皖南行署徽州專區,同年4月12日改屬安徽省徽州專區。
1956年1月,撤銷徽州專區,石埭改屬蕪湖專區
1959年1月1日,石埭縣與太平縣合署辦公,同年3月22日正式撤銷石埭縣。
1965年7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分太平、貴池縣地置石台縣,屬池州專區(1971年3月29日改專區為地區)。
1980年1月,池州地區撤銷,改屬徽州行署
1988年1月,劃屬安慶行署,同年8月設立池州地區,9月改由池州地區領轄。
2000年6月,設立池州市,石台縣屬之。 [3] 
石台縣 石台縣

石台縣行政區劃

石台縣區劃沿革

自建石台縣以來,縣境地域幾經變化,分屬不一,縣治幾度遠距離遷徙。
解放初期,石台縣劃分沙堘、美溪、龍巖、南屏共4個區、54個行政村,1956年撤區並鄉,調整為1鎮9鄉。
1959年3月,撤銷本建建制,安凌鄉劃屬祁門縣,其餘的劃歸太平縣。
1965年7月,分貴池縣七里、磯灘、丁香、小河、莘田、大演、佔大、珂田和太平縣六都、七都、河口、蘭關、七井、貢溪、橫渡、香口計16個公社建立石台縣。
石台縣
石台縣(4張)
1983年,全縣進行農村體制改革,政社分開,恢復鄉(鎮)人民政府,全縣設16鄉、1鎮。
1985年,丁香、小河、佔大、七都4個鄉改為鄉級鎮,轄5鎮、11鄉,127村民委員會、2個居民委員會。
1988年,石台縣轄5鎮10鄉:七里鎮、七都鎮、丁香鎮、佔大鎮、小河鎮、橫渡鄉、六都鄉、河口鄉、蘭關鄉、珂田鄉、莘田鄉、大演鄉、磯灘鄉、貢溪鄉、七井鄉。
2000年,石台縣轄5個鎮、10個鄉。
2001年,撤銷河口鄉,併入七都鎮,撤銷橫渡鄉、蘭關鄉,合併設立橫渡鎮。區劃調整後,石台縣轄6鎮、7個鄉,共有9個居委會、127個村委會。
2006年,石台縣轄6個鎮、7個鄉:七里鎮、七都鎮、佔大鎮、丁香鎮、小河鎮、橫渡鎮、六都鄉、七井鄉、珂田鄉、大演鄉、貢溪鄉、磯灘鄉、莘田鄉。
2007年,石台縣將6個鎮、7個鄉調整為6個鎮、2個鄉。 [4] 

石台縣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底,石台縣下轄6個鎮、2個鄉:仁裏鎮七都鎮仙寓鎮丁香鎮小河鎮橫渡鎮大演鄉磯灘鄉。縣人民政府駐仁裏鎮。 [5-6] 
鄉鎮
村(社區)
馬村社區新街社區和平社區城東社區金錢山社區、七里社區、三增村、杏溪村、東山村、永豐村、同心村、緣溪村貢溪村、高寶村、杜村村
七都村、黃河村、三甲村、毛坦村畢家村、河口村、新棚村啓田村芳村村、六都村、高路亭村銀堤村七井村八棚村伍村村
丁香村、庫山村、梓桐村石泉村華橋村新中村林茶村、西柏村、紅桃村
龍山村、梓豐村、慄陽村安元村、紅石村、鄭村村、堯田村、樟村村、獅山村、九步村、來田村、東莊村、莘田村
磯灘村、高樂村、洪墩村塔坑村溝汀村、太勝村
-
資料來源: [27-34] 

石台縣地理環境

石台縣位置境域

石台縣位於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區西部。東與黃山區交界,南與黟縣、祁門縣相連,西與東至縣接壤,北與貴池區青陽縣為鄰。地理座標為北緯29°59′—30°24′,東經117°12′—117°59′。全縣東西最長處70.7千米,南北最寬外46千米,總面積1413平方千米 [24] 

石台縣地形地貌

石台縣在大地構造上屬江南古陸和南京拗陷的過度地帶,縣內地貌以低山、高丘分佈最廣,總面積1156平方千米,約佔全縣總面積的82%,東南部為黃山北行千脈盤結,西北部是九華山脈的南端,形成南、北高,東、西低的地勢,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海拔高度一般在50至100米之間,最高峯牯牛降海拔1728米,最低處莘田鄉東莊黃湓河河牀,海拔34米,相對高差1694米。 [4] 

石台縣水文

石台縣境內千溝萬壑,各處溪澗支流,受海拔高程和山脈走向的制約,分別歸屬於秋浦河清溪河黃湓河三大水系。

石台縣氣候

石台縣 石台縣
石台縣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且冬夏長,春秋短。因受太平洋暖空氣和北方冷空氣的交替影響,一般年份,春季温涼多雨,夏季炎熱濕潤,秋季先幹後濕,冬季寒冷少雨。境內由於受特定的中、低山及高丘地形影響,又顯示出顯著的山地氣候特徵,如近地面風向複雜多變,平均風速小,巖、坡、谷地温差較大,夏季晝熱夜涼,地形雨明顯,雷陣雨較平原地區多等。
  • 氣温
石台縣年平均氣温為16℃,最高氣温的歷年平均值為38.8℃,累年最低氣温的平均值為—8.9℃。
  • 降水
石台縣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626.4毫米,降水的年際變化顯著,最多年與最少年相差1226毫米,月際變化更大。一年中降水量主要分佈在4~9月份,總降水量約佔全年的71%。
  • 日照
石台縣年平均日照總時數1704.4小時,最多為2004.9小時,最少為1483.7小時,太陽年總輻射量為73.7千卡/平方釐米。
  • 四季
石台縣內四季分明,春温秋爽,夏熱冬寒,四季日期可作如下劃定:春季為3月16日至5月20日,夏季5月21日至9月20日,秋季9月21日至11月20日,冬季11月21日至翌年3月15日。 [4]  [7] 

石台縣自然資源

石台縣植物資源

石台縣自然植被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皖南山地丘陵植被區、黃山、九華山植被片。境內植物種類繁多,由於長期人類活動的結果,典型的原始植被,除古牛降自然保護區外,已不復存在,大多轉變為自然次生植被。常見的有:人工杉木林、天然馬尾松林、常綠闊葉混交林、竹林、山地草甸和灌叢蒿草羣落等。境內共有野生植物1000餘種,其中木本植物有520餘種。 [4] 

石台縣動物資源

  • 獸類
梅花鹿、金錢豹、龜紋豹、雲豹、烏麂、鬣羚、山羊、蘇門羚、獼猴、短尾猴、毛冠鹿、大靈貓、小靈貓、花松鼠、黃鼬、白猸、黃搖、豹貓、黃麂、果子狸、野豬、豪豬、班狗、水獺、穿山甲、貉、灌、獐、狼、豺、刺蝟、野兔等。梅花鹿屬園家一類保護動物;獼猴、烏麂、蘇門羚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大靈貓、小靈貓、金錢豹、獐、霓羚、穿山甲屬國家三類保護動物。
  • 禽類
白鷳、白頸長尾雉、鴛鴦、鳶、赤腹鷹、雀鷹、白尾鷂、紅隼、畫眉(噪鶥)、棕噪鶥、灰頭鴉雀、白嘔雀眉、四聲杜鵑、環頸雉、啄木鳥、竹雞、勺雞、斑鳩、烏鴉、喜鵲、麻雀、八哥、黃鸝、相思鳥、燕子、翡翠、水葫蘆等。
  • 爬行類
蘄蛇(俗稱“五步龍”)、眼鏡蛇、蝮蛇、竹葉青、王錦蛇、銀環蛇、赤練蛇、菜花蛇、烏風蛇、石龍子、兩頭忙蛇、水蛇、蜥蜴(“四腳蛇”)、烏龜、鷹嘴龜(山烏龜)、甲魚(鱉)等。
  • 兩棲類
大鯢(娃娃魚)、棘胸蛙(石雞)、斑腳樹蛙、日本林蛙、中華蟾蜍、蠑螈等。大鯢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
  • 魚類
青鯤、草鯤、鯉魚、鯽魚、鰱魚、鱅魚、鯿魚、花玉穗、長蛇、石斑子、黃尾鯛、翹咀白、鯰魚、黃丁、烏魚、鰻魚、斑鱖、鮫魚、黃鱔、中華花鰍、大斑花鰍、泥鰍等。
  • 蟲類
有蜻蜓、蜂、蝶等昆蟲類800餘種,蟎類130餘種。 [8] 

石台縣礦產資源

石台縣 石台縣
截至2017年,石台縣已發現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銅、鎢、鉬、銻、鉛、鋅、煤、石煤、石英石及石灰石、大理石等。 [8] 

石台縣人口

截至2022年末,石台縣常住人口為7.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1萬人。 [43] 
截至2023年末,石台縣常住人口為7.75萬人,佔全市比重5.86%。 [44] 

石台縣政治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縣政協主席
縣委副書記
錢松
縣委常委
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吳德元顧建華(掛職)、張旭、楊建強(掛職)、裴鈞江勝華(掛職)、葛致宏王萍、喻志敏
資料來源: [35-37] 

石台縣經濟

石台縣綜述

蓬萊仙洞 蓬萊仙洞
2022年,石台縣全年生產總值(GDP)342122萬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7059萬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82219萬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202844萬元,增長4.8%。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7:24:59調整為16.7:24:59.3。 [43] 
2022年,石台縣縣域範圍內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38505萬元,同比增長15.1%,其中,住户存款餘額715801萬元,增長19.8%;年末各項貸款餘額為639905萬元,增長37.4%。
2022年,石台縣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85元,比上年增長7.3%。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54元,增長5.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1元,增長7.8%。
2020年9月,退出貧困縣序列。 [9] 

石台縣第一產業

2022年,石台縣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976公頃,比上年增加36公頃,其中稻穀種植面積1530公頃,比上年增加23公頃;油料種植面積2535公頃,比上年增加97公頃;棉花種植面積13.1公頃,比上年增加0.1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208.7公頃,比上年增加19.6公頃。
2022年,全年糧食產量15324噸,比上年增加8噸,增長0.1%;油料產量6422.5噸,比上年增加275.5噸,增長4.5%;棉花產量11.7噸,增長1.6%;茶葉產量6682噸,增長5.5%;蔬菜產量29309.5噸,增長2.6%。
2022年,年末全縣生豬存欄15436頭,比上年下降5.6%;全年生豬出欄16007頭,增長1.9%;肉類總產量2058噸,增長1.7%;禽蛋產量1390噸,增長3.3%;水產品產量270噸,增長4.7%。
2022年,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3.6萬千瓦;農用拖拉機3191台;農用水泵4420台;聯合收割機54台;農產品初加工作業機械11020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2116噸,下降1.2%。 [43] 

石台縣第二產業

2022年,石台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0%。分經濟類型看,均為股份制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下降27.6%,農產品產值增長2.6%。全縣5個工業行業中有4個行業總產值同比增長。其中,非金屬礦採選業增長77.5%,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8.8%,酒、飲料、精製茶製造業增長0.2%,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3.2%,儀器儀表製造業下降27.6%。

石台縣第三產業

2022年,石台縣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53672萬元,比上年下降2.5%。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8777萬元,下降2.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4895.4萬元,下降2.3%。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3635.5萬元,下降2.7%;零售業零售額124083.5萬元,下降2.5%;住宿業零售額5146.2萬元,下降2.2%;餐飲業零售額20807.2萬元,下降2.5%。
全年實現出口總額553.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5.9%。880.9萬人次,比上年下降2.8%,實現旅遊總收入68.3億元,比上年下降1.8%。

石台縣社會事業

石台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石台縣共有普通中專1所,在校學生498人;普通中學8所,在校學生3401人,其中:高中1所,在校學生1543人,初中7所,在校學生1858人;小學11所,在校學生3800人;幼兒園16所,在園兒童1974人。全縣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8.6%、初中學齡人口1658人,入學率為112.1%;小學學齡人口3748人,入學率為101.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1%,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比例100%。 [43] 

石台縣科技事業

2022年,石台縣全縣發明專利授權量12件。

石台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石台縣共有專業劇團共有劇場、影劇院1個,專業劇團1個,綜合文化站8個,公共圖書館1個,館藏圖書12.5萬冊,文化館(非物質文化中心)、文物管理所(博物館)、文化藝術中心各1個,廣播電台1座,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9.9%。

石台縣醫療事業

截至2022年末,石台縣醫院、衞生院及其它衞生機構13家,實有牀位498張,各類衞生技術人員581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98人,註冊護士266人。

石台縣社會保障

2022年,石台縣全年新增就業293人。年末全縣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17448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64434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85539人,失業保險參保31895人,工傷保險參保9216人。全年有5824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濟,其中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36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888人。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1467人,其中,集中供養574人,分散供養893人。 [43] 
自2021年12月3日起,依據《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調整全省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石台縣的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340(元/月)。 [39] 

石台縣生態保護

秋浦河 秋浦河
2020年2月12日,石台縣入選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名單。 [10] 

石台縣交通運輸

截至2022年末,石台縣縣鄉道里程612.1公里、國省幹線里程193.4公里。年末公交車路數20路,線路總里程715公里,實有公共汽(電)車營運車輛43輛。全年共39個交通項目,計劃總投資119547萬元。其中,S473橫洪路大中修項目3個;農村公路提質改造項目10個、危橋改造項目7個、養護工程項目6個;中央鄉村振興財政資金和水毀項目13個。 [43] 

石台縣歷史文化

石台縣傳統風俗

  • 飲食
石台縣風景掠影
石台縣風景掠影(20張)
石台縣境內以大米為主食,兼食麪粉。逢年過節,夾吃麪條、湯圓、糯米粑、餃子等。菜餚口味重,喜酸好辣,常以辣椒為佐料,冬季家家醃菜、醃肉、曬乾菜、做豆腐乳。喜用火爐砂罐吃燉菜,俗稱“吃爐子鍋”。居民習慣喝綠茶。
  • 居住
石台縣民間建築以磚木結構為主。建築十分考究宅基方位。舊時,凡建房均先請地理先生架羅盤定門向,若為地形所限,門向不吉,則將大門一側內移直至對上“吉”向。這種風俗,在鄉村中仍有時興,多注重坐北朝南。建房架樑,民間視為大事,須擇吉日良辰,親友要送禮祝賀,屋主要大宴賓客。
  • 禮儀
石台縣民間注重禮尚來往,據縣誌所載,凡“冠、婚、喪、祭”都要送禮,名目繁雜。如今送禮除物品外,常另加紅包。另外,民間結婚、喪葬(俗稱“紅白喜事)的禮儀與習俗仍然繁瑣。
  • 賀婚禮
石台縣境內親友對男家送賀聯、煙、酒、錢以及糕點等;對女家送衣物、被面、枕頭及梳妝用品等,稱為“勸嫁”。
  • 喪葬禮
石台縣境內親友饋送香箔、食物、輓聯等,兒女姻親還要送豆米等。現送煙、酒、被面、花圈者居多。
  • 祝壽禮
石台縣境內老人過大生日(一般為六十歲),親友一般送壽聯、壽桃、壽麪、滋補品及衣物、生日蛋糕等。
  • 月子禮
石台縣境內生孩子沒有滿月前,親友饋贈老母雞、雞蛋、麪條、糯米、幹豆角、孩子衣物等,稱“月子禮”。產婦上半月吃婆家親屬的食品,下半月吃孃家親屬送的食品。今送月子禮仍盛行,但產婦分吃食品已廢。
  • 建房入宅禮
石台縣境內建親房,親友贈紅綢、煙、酒等之類賀喜,住時新房時,賀聯文“喬遷之喜”,親友分發米相贈,以示“祝髮”。 [4] 

石台縣茶文化

2004-2008年,由安徽省農業委員會、池州市政府主辦,石台縣人民政府協辦的“石台茶葉節”,每年四月中旬舉行。茶葉節以名優有機茶及特色農產品、茶葉機械的展示展銷位重點,開展“茶葉十佳經紀人”、“茶葉十佳科技示範户”評比、名優茶評比、茶葉科技與經濟論壇、茶商茶農懇談會、茶鄉特色旅遊、旅遊推介會、石台民俗用品收藏展、秋浦畫院書畫展、集郵展、攝影展、名優茶現場製作表演、千人品茶、焰火晚會、茶王拍賣會、徽商古道論壇等一系列活動,並組織一系列茶文化表演。 [11] 

石台縣方言文化

石台縣居民多為漢族,少數民族有回、壯、滿等,使用的語言均屬於漢語方言。境內有四大方言的五種話,即:吳語宣州片的兩種話及徽語贛語各一種,另有一種江淮官話
石台縣方言分佈情況大致是:七里、貢溪、橫渡、蘭關的土著居民説石台話,屬吳語宣州片石(台)陵(陽)小片,是宣州話的特殊一支,跟貴池灌口、太平三豐、青陽陵陽、涇縣厚岸的方言比較接近,但城關(七里一帶)説贛語及江淮話的居民佔多數。六都、七都、七井、河口的土著居民説廣陽、六都話,屬吳語宣州片銅陵、涇縣小片。這種話跟涇縣、貴池東部、銅陵等地話同屬一類,是比較典型的宣州話。佔大、大演、珂田的土著居民説徽語旌(德)佔(大)片,跟祁門安凌、黟縣美溪、旌德話同屬一類。磯灘、丁香、小河、莘田及七里城關居民説贛語最靠北而具有許多江淮官話特點的一支,跟懷寧、東至、貴池西部、東南角等地話接近。此處多數居民為贛語區移民。此外,城關及縣西部一些鄉鎮尚有部分居民説江淮官話。上述方言中,宣州話與徽語為石台縣土著方言,贛語及江淮官話為移民方言。
根據吳語學會2011年在石台開展的方言普查資料,在石台境內,有24%的人口説宣吳(銅涇片),主要集中在縣域東部,語言覆蓋面積佔全縣37%;有26%的人説贛語(懷嶽片),主要集中在縣域西部,語言覆蓋面積佔全縣17%;有19%的人説徽語(旌佔片),主要集中在縣域南部,語言覆蓋面積佔全縣的26%;有17%的人説宣吳(石陵片),主要集中在縣城及北部地區;還有14%的人説江淮官話,這部分人大多是集中在縣城的外來移民,宣吳石陵片和江淮官話的語言覆蓋面積佔全縣的20%。 [4] 

石台縣風景名勝

景點
簡介
圖片
牯牛降(4A)
牯牛降古稱“西黃山”,是黃山山脈向西延伸的主體,以雄、奇、險、秀著稱,山嶽風光秀美綺麗。境內有36大峯、72小峯,36大岔、72小岔。
牯牛降 牯牛降
怪潭(4A)
怪潭漂流區位於秋浦河最上游,有三埭石、周文王廟遺址、奇石園、人間瑤池、天然古董奇石灘等景點。
怪潭 怪潭
蓬萊仙洞(4A)
蓬萊仙洞位於石台縣仁裏鎮,被分為迎賓廳、探海長廊、東海龍宮、通明宮、迷仙宮、玉蟾宮、銀河長廊、瑤池、南海、朝音殿、送客廳10個景點。
蓬萊仙洞 蓬萊仙洞
秋浦河(4A)
秋浦河沿途可觀賞燈盞渡、板橋分月、老鷹撲魚、恐龍渡河、元寶山、燕子洞、虎頭廟、河馬觀魚、 大草甸、古樹、古橋、古道、獅子潭、李白釣台、日軍飛機墜毀遺址、新石器文化遺址等景點。河中水清碧綠見底,河道曲折回環,灘險水急。 [12] 
秋浦河 秋浦河
醉山野(4A)
醉山野旅遊度假區規劃區內以自然資源為主體、兼具人文資源。 主要開發建設“天佛花園”禮佛休閒觀光區、“黃崖峽谷”運動體驗遊覽區、“杉山勝境”高山休閒度假區三個旅遊功能片區。 以山、水綠色生態環境為基底,以休閒度假為核心功能,以山水觀光、山野休閒、文化體驗、康體運動為重要補充的山野生態文化休閒度假勝地。
醉山野 醉山野
魚龍洞(4A)
魚龍洞全長5000餘米,有東海、南海、北海、西海四海,及蓮花宮、月宮、慶喜宮、鯉魚宮、玉寢宮、白鱔宮、點將宮、犀牛宮、藏樂宮、天宮、聚寶宮十一宮。
魚龍洞 魚龍洞
仙寓山(4A)
仙寓山風景區是一個集優美的自然生態和悠久的古址文化於一體的生態文化旅遊區,已開發開放的景區有仙寓山景區、大山富硒村景區。仙寓山景區主要景點有古徽道、櫸根關及石長城、七彩玉谷。
石台仙寓山 石台仙寓山
黃岩大狹谷距石台縣城5.5千米,主要景點有慈雲潭、姻緣谷、千石灘、疊緣泉、求緣瀑、青龍潭、水簾飛雪、黃岩瀑布等。
黃岩大狹谷 黃岩大狹谷
大山富硒村
大山富硒村,地處石台縣仙寓鎮境內的崇山峻嶺之中,東面與牯牛降相接,西面與仙寓山相連,是黃山山脈向西延伸的主體,海拔高度1000餘米,有明清時期的古村落、富硒神泉、富硒茶園、神龍谷、將軍巖、老虎巖、青蛙石、觀音洞、天方湖等。
大山富硒村 大山富硒村

石台縣著名人物

桂仲武(約777-831年),石埭七里(今石台縣仁裏鎮)人。唐朝封疆大吏。清《池州府志》稱仲武“蓋有文才而兼治術者也”。《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文獻通考》等有其記。 [13] 
杜荀鶴(846-904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九華山叟,石埭貢溪(今石台縣仁裏鎮)人,相傳為杜牧妾出之子,唐末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著有《綠窗瑣碎》若干卷,《唐風集》十卷。收錄《全唐詩》三卷326首。後人將他的詩稱為“杜荀鶴體”,與“李商隱體”、“杜牧體”合稱為晚唐三體。荀鶴當年牧鴨之湖、與羅隱相遇回驢之嶺均成為長林(即石台)四景之一。 [14] 
畢鏘(1517-1608年),字廷鳴,號松坡,石埭河口(今石台縣七都鎮)人。朝廷重臣,諡“恭介”。《明史》稱“鏘遇事守正,有物望。”著有《偃松集》傳世。《明史》、《池州府志》等有其傳。 [15] 
吳應箕 吳應箕
吳應箕(1594-1645年),原字風之,改字次尾,號樓山,石埭興孝(今石台縣大演鄉)人。明末著名文學家。著有《樓山堂集》27卷、《盛事集》30卷、《國朝記事本末》、《讀書鑑》2卷、《友鑑錄》、《留都見聞錄》、《東林本末》、《續觚不觚錄》、《熹朝忠節傳》、《讀書觀止錄》5卷、《宋史》50卷、《庚辛壬癸錄》等。
楊文會(1837-1911年),字仁山,石埭長蘆(今黃山區烏石鄉)人,清末著名的佛教居士,近代佛教復興之父。其全部著作在去世後由金陵刻經處彙編成《楊仁山居士遺著匯刻》,於民國八年刊行。趙樸初在重印的《淨土四經》序中稱:“楊仁山居士遺著,開佛教一代之風氣,為居士著述之先河,有功於中國近世佛教之發展者至鉅”。 [16] 
陳一甫(1869-1948年),名惟壬,字一甫,石埭六都(今石台縣七都鎮)人,陳黌舉之子。愛國實業家、慈善家。著有《歐美漫遊日記》(幼子陳達有記)、《石埭備志彙編》,捐資翻印清康熙姚子莊輯修《石埭縣誌》,刊印董汝成輯稿《石埭縣誌採訪錄》、石瑤燦續輯《石埭縣誌》傳世。
陳範有(1898-1952年),名汝良。石埭六都(今石台縣七都鎮)人,陳一甫之子,生於天津。愛國實業家。1985年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提出為愛國實業家撰寫百人名錄,陳範有名列其中。2007年南京大屠殺七十週年之際,南京“侵華日軍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完成了擴館工程,新館增加了“江南水泥廠難民營”展區,並展出陳範有事蹟和照片。
李誠(1906-1977年),原名澤宗,字敬夫,石台佔大(今石台縣仙寓鎮)人。通曉國故的專家。先後寫下《中國曆代軍事地理概論》《西漢人文表》《三國人文表》《全國各省市地理資料記要》《安徽各縣市名稱考釋》《清代安徽學術》《李白秋浦詩注》《歐曾王三蘇文評》《合肥史料輯》《合肥軍事概論》《民初桐城文人軼事》《桐城派文人在清史館》《古今名產瑣記》等71篇30餘萬字文稿。
蘇阿芒 蘇阿芒
蘇阿芒(1936-1990年),原名承宗,筆名阿芒,石埭廣陽(今黃山區廣陽鄉)人,生於北京。著有詩集《來自中國的詩》(上、下冊,在意大利用意文出版)、《夏日的悲歌》(世界語)、《遲開的素馨花》。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國際世界語博物館為他塑了半身銅像。

石台縣榮譽稱號

石台縣先後被授予“國家首批生態經濟示範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安徽省首批旅遊經濟強縣”“安徽省首屆十佳環境優美縣”“安徽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等稱號。 [1] 
2010年4月,30國駐華大使節遊覽後聯合授予石台為最值得駐華大使館向世界推薦的“中國原生態最美山鄉”。
2018年5月,榮獲“養生宜居縣”稱號。 [2]  [17]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屆安徽省文明縣城”稱號。 [18] 
2020年7月,入選2020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入選2020中國秋季休閒百佳縣市、入選2020中國人際信用百佳縣市。 [19-21] 
2020年10月9日,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22] 
2020年11月16日,入選“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3]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5] 
2021年9月,入選“2021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6] 
2021年12月2日,入選2017—2020年度擬授牌命名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名單。 [38] 
2022年5月,入選2022年安徽省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試點縣推薦公示名單。 [40] 
2022年11月,入選2022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公示名單。 [4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