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軾傳

(201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蘇軾傳》是201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水照、崔銘。 [1] 
中文名
蘇軾傳
作    者
王水照,崔銘
出版時間
2019年7月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
9787020147403
類    別
人物傳記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膠訂

蘇軾傳內容簡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是藝術上的全才和天才。蘇軾的一生,起起伏伏,充滿波折。他晚年曾以“聞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總結自己的一生,這是他對自己長期貶謫生涯的自嘲,從中我們可以領略其詼諧的個性和坦蕩的胸懷。蘇軾通達時入居中樞,為帝王師,為文壇領袖;落魄則屢遭遷貶,以致萬里投荒,潦倒無依。這本傳記以蘇軾傳世作品為依據,結合對宋代歷史文化的分析,忠實而生動地敍寫蘇軾的人生軌跡、政治作為、文學創作,以及他領悟人生的思想昇華過程,為我們展現了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蘇軾傳作者簡介

王水照,復旦大學文科特聘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名譽會長。主要代表作有《蘇軾選集》《唐宋文學論集》《蘇軾論稿》《蘇軾研究》《宋代文學通論》《王水照自選集》等,又著有《半肖居筆記》《鱗爪文輯》《走馬塘集》等學術隨筆,編有《宋人所撰三蘇年譜彙刊》《歷代文話》等古籍文獻,另外還主持編譯有《日本學者中國詞學論文集》《日本學者中國文章學論著選》《日本宋學研究六人集》(第一輯、第二輯)等書。所撰著作獲、省部級優秀成果獎多項,2012年獲上海市學術貢獻獎,是當代宋代文學研究的奠基者與拓荒者之一。
崔銘,復旦大學文學博士,南京師範大學博士後,現任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歐陽修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學學會理事。已出版《智者在苦難中的超越:蘇軾傳》《達者在紛爭中的堅持:歐陽修傳》《張耒年譜及作品編年》《大學語文》《唐代詩歌選》《宋代詩詞選》等。

蘇軾傳目 錄

引言 物華地靈鑄偉才 1
第一章 奮厲當世雄鷹出 15
歐陽修的熱情獎掖,使蘇軾一時之間名滿天下 15
時隔三年,第二次遠遊,蘇軾依然豪情萬丈 21
懷遠驛中,風雨之夕,蘇軾兄弟相對而坐,握手盟約 26
懷着致君堯舜的火熱理想,蘇軾踏上征途 28
下車伊始,蘇軾便勤謹踏實地開展工作 30
來到處處藏寶的鳳翔,酷愛文物的蘇軾恰似魚兒得水 35
抱着遠大理想走上仕途的蘇軾,時時感到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異 39
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 42
第二章 世事惟艱力難任 46
宋朝統治者因勢利導的必然選擇,同時存在着無法克服的內在矛盾 46
神宗鋭意求治,富國強兵,雷厲風行的王安石受命執政 49
神宗與王安石,衝破一切障礙向前走,卻犯下一個戰略性錯誤 52
蘇軾無條件地站到了反變法派的一邊 57
在王安石眼中,蘇軾不過一介書生,但蘇軾卻擁有巨大的輿論聲勢 61
在捨身報國的崇高精神鼓舞下,蘇軾為他所認定的真理進行倔強的爭執 66
每逢休假日,文同總是邀請蘇軾一道寫字作畫 69
文同“字畫病”的話頭啓發了蘇軾的靈感 71
蘇軾與變法派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了 75
蘇軾深感人心險惡,再也不願在這是非之地待下去了 76
七月,蘇軾攜帶一家大小乘船離京 78
蘇軾一路上意興闌珊,深深沉浸在對人生意義的思考之中 81
第三章 德澤雅韻滿餘杭 88
蘇軾情不自禁地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 88
每到賞花觀潮之日,杭州城裏萬人空巷,熱鬧非凡 94
層出不窮的遊宴活動中,蘇軾留下無數浪漫的故事 97
蘇軾經常漫步名山古剎,與許多高僧結為至交,尋得心靈的安憩與慰藉 101
杭州三年,蘇軾盡心盡力,為民造福 104
面對人民的苦難,蘇軾無法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110
儘管對現實深感不滿,蘇軾卻不能不在現實中履行他的通判職責 115
來到嚮往已久的宜興,一種親切、安寧、恬適的感覺在蘇軾心頭升起 118
送別陳襄,蘇軾滿懷離情,寫下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詞作 121
現存蘇軾詞集表明,他從通判杭州開始填詞 123
蘇軾此時的詞作雖與傳統詞作沒有本質差別,但已表現出新的傾向 126
蘇軾啓程離杭,楊繪、張先、陳舜俞等同船遠送 128
第四章 惟有憫農心尚在 131
抵達密州任所,蘇軾開始調查蝗災受害情況 131
身為一郡之守,蘇軾認為有責任挺身而出,為民請命 136
和在杭州相比,密州的生活艱苦了許多,也寂寞了許多 140
重讀《莊子》,蘇軾豁然開朗,開始重新面對並接納密州的生活 144
蘇軾的詞的創作邁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步 148
帶着遺憾,帶着依戀,蘇軾離開密州,奔赴新任 152
蘇軾身披蓑衣,腳穿草鞋,親自指揮並參與抗洪搶險的戰鬥 155
稍事休整之後,蘇軾又未雨綢繆地籌劃着加固防水工程 158
石潭之行的所見所聞,就像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令人神往 160
這一時期,蘇軾的業餘生活安排得有聲有色,逍遙寫意 164
似真似幻的夢境,使蘇軾想起了許多許多 167
不僅徐州本地的文人爭相與蘇軾交往,外地的士人也紛紛向他靠攏 169
三月,朝廷令下,蘇軾移任湖州知州 173
第五章 柏台霜氣夜悽悽 176
滄桑往事引發的情感洪流,使蘇軾陷入關於人生終極性問題的哲理思考 176
蘇軾成為一幫小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180
一個周密的圍剿計劃,在某個月黑風高之夜出籠了 182
蘇軾渾然不知厄運已經逼近 185
頃刻之間,拉一太守,如驅犬雞 188
將近兩個月的審訊中,蘇軾經受了難以言喻的凌辱和折磨 192
代表公道與正義的救贖活動在民間展開時,朝中也有少數士大夫仗義執言 194
在囚禁整整一百三十天之後,蘇軾終於從幽暗的監牢裏走了出來 198
蘇軾在御史台差役的押送下,啓程前往黃州貶所 202
第六章 吟嘯徐行迎風雨 208
這場從天而降的禍事,使蘇軾對外界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恐懼和戰慄 209
雖然出獄已近半年,受創的心靈依然悸痛不已 214
蘇軾所尋求的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救贖 216
超然曠達的胸懷氣度,使蘇軾能於常人難耐的苦境中自得其樂 219
蘇軾身邊又簇擁了一大羣年齡不等、地位懸殊、性情各異的朋友 221
不少老友至親,頻頻來信問候,甚至千里相尋,專程來黃州探望 228
蘇軾帶領全家早出晚歸,開荒墾地 231
一家人勤勤懇懇地過起了農家的日子 234
深刻的鄉土之戀是蘇軾終身難解的情結 239
蘇軾對道家養生之術的興趣達到了極至 243
蘇軾將道家珍愛生命的意識與儒家推己及人的思想、佛家眾生平等的觀念緊密聯繫在一起 246
蘇軾躲在書齋,著書立説,以期有補於世 249
第七章 三詠赤壁成絕唱 254
在自然的懷抱中蘇軾無憂無慮,享受着官居時不可能擁有的自在與閒逸 254
三月七日,蘇軾在幾位熟識的朋友陪同下,前往沙湖相田 257
隨着人生思考的逐步成熟,蘇軾的書畫藝術也日益煥發出動人的光彩 260
面對滾滾東去的長江,蘇軾寫下千古絕唱《念奴嬌·赤壁懷古》 264
《前赤壁賦》正是蘇軾在厄運中,堅持人生理想,超越苦難的心靈縮影 267
空靈奇幻的《後赤壁賦》是對天地萬物與我一體的自然妙旨的形象註解 274
十二月十九日,朋友們在赤壁之下襬酒設宴,慶賀蘇軾四十七歲生日 277
雪堂之中,高人滿堂、奇士盈庭,三教九流如百川歸海,匯聚於蘇軾麾下 279
春夏之間,蘇軾卧病不出,閉門謝客,於是謠言頓起 284
蘇軾善於從普通生活中發現美感,從而實現了從現實人生到藝術人生的轉化 287
蘇軾不僅享受着自然的慷慨賜予,而且享受着家庭生活的幸福與和美 291
四年中,神宗曾多次打算起用蘇軾 296
讀過詔令,蘇軾百感交集 299
第八章 投老江湖終不失 302
蘇軾即將離開黃州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前來話別的人絡繹不絕 302
初入廬山,蘇軾心中蓄滿了驚歎與喜悦 308
蘇轍得知兄長正日夜兼程前來相會,心中充滿了期盼 313
應佛印禪師之邀,蘇軾與參寥重上匡廬 317
《題西林壁》《石鐘山記》是蘇軾這一時期人生思考的藝術總結 322
撇開紛繁的政見不説,對於蘇軾的才華,王安石一直都非常欣賞 325
在逗留金陵的一個月中,蘇軾頻繁地出入於半山園 328
應老友滕元發之約,蘇軾前往金山相聚 334
上過《乞常州居住表》,蘇軾一邊等待朝廷迴音,一邊攜家人緩緩北上 337
收到朝廷准予常州居住的詔令,蘇軾欣慨交加 342
正當蘇軾悠然自在地過着田園生活,又接到了重新起用的詔令 346
第九章 華燈飛蓋寓京華 351
元豐八年七月下旬,蘇軾啓程前往登州 352
倏然而來,又倏然而去的海市,令蘇軾想起了許多 355
一條世人所渴慕的黃金大道已在蘇軾面前展開 359
蘇軾的聲望與日俱增 363
榮華富貴的熱鬧場中,蘇軾依舊過着恬淡簡樸的生活 368
在兄弟之情與天倫之樂的脈脈温情中,蘇軾休息着疲憊的身心 373
蘇軾的機敏和才智,使他在歌筵酒席之上游刃有餘 378
蘇門內部自由議論與自由批評之風,達到了坦誠無諱、暢所欲言的境界 382
蘇軾“為時”、“為天下”愛護和獎掖後進,贏得了弟子們衷心的敬仰 387
蘇軾兄弟和門人弟子,與王詵、米芾、李公麟等書畫大家詩酒留連 391
在洋溢着浪漫與自由氣息的理想氛圍中,蘇軾創作了大量的題畫詩 395
第十章 四任知州澤生民 401
蘇軾拋棄過去的偏見,成為免役法的堅定維護者 401
蘇軾當眾嘲笑程頤,遺下無窮後患 406
洛學弟子為老師報一箭之仇,引起元祐黨爭的公開爆發 409
蘇軾在黨爭的漩渦中進退維谷,一再以疾病為由請求外任 412
蘇軾對杭州摯愛依舊,決心儘自己的努力使山水增色,為民眾造福 415
在杭州父老強烈要求下,蘇軾克服一切困難,全面治理西湖 419
蘇軾總是極為慎重地處理民間訴訟,儘可能做到國法與人情兩相兼顧 423
公餘之暇,蘇軾喜歡屏退侍從,獨自漫遊在西湖羣山之中的叢林寺廟 426
年華老去的悲哀中,蘇軾心中充滿了對仕宦生涯的深深厭倦 430
儘管年過半百,飽經風霜,蘇軾對國家與民眾的摯愛絲毫也沒有變得淡漠 434
蘇軾兄弟的進用,對具有個人野心的政客構成極大威脅 437
自從來到潁州以後,蘇軾生活恬適,心境平和 439
短短半年之內,蘇軾幹了好幾件大事 442
蘇軾抵達揚州,上疏朝廷請求寬免積欠,並毅然停辦萬花會 445
蘇軾入世愈深,對仕宦生涯愈覺厭倦,愈加嚮往世外桃源式的田園生活 449
元祐八年九月三日,高太后去世,政局又將有大的翻覆 451
蘇軾在果斷地整頓武備的同時,心情卻是忐忑不安的 455
第十一章 白頭蕭散謫嶺海 458
蘇軾千里迢迢奔赴貶所,一路上,朝廷五改謫命 458
“悲欣交集”的心靈感受,使蘇軾入世、出世兼而得之的初衷發生了改變 465
蘇軾於紹聖元年十月二日抵達惠州貶所 470
隨時隨地的自譬自解,使蘇軾的精神不再焦慮、心靈自有安頓 474
蘇軾雖已看破名利權勢,也無權簽署公事,但沒有放棄儒家的濟世精神 477
蘇軾不在其位而謀其政,把方外的慈悲與入世的事業結合在一起 481
新居還未建成,家中又遭變故 485
紹聖四年又一個不祥的四月,蘇軾責授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 491
經過一番自譬自解,身處絕域的愁懷終於消散 497
蘇軾無論走到哪裏,都有非凡的自信和本領,把“地獄”變成“天堂” 500
在精神的領域蘇軾永遠是富翁,他仍然“超然自得,不改其度” 507
在荒蠻的海島,蘇軾自然而然地扮演了一個文化使者的角色 512
在艱苦的環境中,蘇軾勤奮創作,老而彌篤 515
蘇軾喜好陶淵明的詩歌,更喜好陶淵明的為人 518
蘇軾謫居嶺海,至友知交紛紛來信來人,探問音信 522
元符三年正月,朝廷政局又發生了大的變化 524
第十二章 皇天后土同悲悼 531
蘇軾與秦觀雷州相會,竟成永訣 531
重登大庾嶺,蘇軾思緒飛轉,詩潮泉湧 534
蘇軾為選擇歸老之地而猶豫不決 538
建中靖國元年,士大夫輿論已在政治上普遍看好蘇軾 541
對於未來的出處進退,蘇軾表現出一種隨緣任運的心態 544
經過萬里跋涉,即將歸老常州之際,蘇軾卻突然病倒了 549
四方震悼,山河同悲 552
結束語 浩瀚淵深贊“蘇海”,流風餘韻遺人間 556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