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

鎖定
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位於淮安市淮海南路30號。1985年10月,經中宣部批准成立紀念館,1986年元旦正式對外開放。1997年至今先後被評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優秀德育基地"、"省文物先進集體"、"省優秀博物館"、"省全民國防教育先進集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園林式單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三級博物館"、"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省社科普及示範基地"、"省科普示範教育基地"等。
蘇皖邊區政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在蘇中、蘇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區創建的唯一民主聯合政府,於1945年11月在淮陰(今淮安)成立。轄區地跨蘇皖豫三省,計有73個縣市,面積10.5萬平方公里,人口2500萬。作為蘇皖邊區政府駐節辦公之所,蘇皖邊區政府舊址記錄了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建設這一段重要的歷史,濃縮和詮釋了豐富的歷史遺存和革命文化。 [6] 
中文名
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
地理位置
江蘇省淮安市淮海南路30號
類    別
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
景點級別
AAA級
投用時間
1985年7月1日 [5] 
開放時間
星期一閉館,星期二至星期天開放時間 【春秋冬季】上午: 9:00-11:30 下午:1:30-5:00 【夏季】上午:9:00-11:30 下午:2:00-5:00
藏品總數
877件(套)
展廳面積
5000㎡ [5] 

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歷史沿革

展出物 展出物
蘇皖邊區政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蘇中蘇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區創建的唯一民主聯合政府,於1945年11月1日在淮陰(今淮安)成立。邊區政府下轄8個行政區,73個縣市(其中江蘇50個縣市、安徽20個縣、河南3個縣),人口2500萬,面積10.5萬平方公里。作為蘇皖邊區政府駐節辦公之所,記錄了我國新民主義革命和建設這一段重要的歷史,濃縮和詮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和革命文化。 [1] 
轄區南臨長江,北枕隴海鐵路,東濱黃海,西迄渦河、裕溪口一線。蘇皖邊區政府紀念館,就是當年蘇皖邊區政府所在地。
抗戰勝利後,新四軍創建的蘇中、蘇北、淮南、淮北四大抗日根據地已連成一片,形成了蘇皖解放區。為貫徹中共“七大”確定的路線和中共中央和平建國的方針,根據當時形勢的需要,1945年10月,在淮安成立了中共中央華中分局,同年11月1日,在淮陰成立了蘇皖邊區政府。是繼陝甘寧邊區政府之後的又一模範紅色民主政權,“雙十”協定前夕,黨中央機關曾擬遷淮陰。劉少奇、陳毅、鄧子恢、張鼎丞、譚震林、粟裕、曾山、李一氓、劉端龍、方毅等領導人都曾在這裏戰鬥過。
邊區政府成立後,在黨中央和華中分局領導下,頒佈了施政綱領及一系列的政策法規,革故鼎新,雷厲風行;保障民權、厲行民主;恢復經濟,改善民主;發展文教,破除愚昧;全力備戰,鞏固華中,為堅持華中和全國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為邊區及新中國的建設培養、輸送了大批德才兼備的幹部。
為發揮舊址存史育人的作用,1985年10月經中宣部批准成立了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作為省市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通過抓陣地、抓活動、抓網絡等各種形式,充分發揮了基地的宣傳教育職能。開館至今先後接待了喬石宋平洪學智、張愛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類觀眾100餘萬人。 [2] 

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六大展室

第一展室
蘇皖邊區政府舊址
蘇皖邊區政府舊址(4張)
第一展室,陳列的是蘇皖邊區政府的成立背景。
出第一展室向北,便是一個天井式的三座兩層小樓組成的四合院。展現內容就分別佈置在西邊、東邊和北邊三幢青磚青瓦的小樓中。
第二展室
第二展室,是《民主建設 革故鼎新》。
建築 建築
邊區政府頒行《施政綱領》作為邊區政府的行動指南,動員人民重建家園的宣傳,在政權建設上,實施“三三制”;在鄉村廢除保甲制,實行民選,改造了基層政權。1946年1月14日至3月8日,召開第一屆華中工農青婦女兵代表會議,建立健全了各種羣團組織;在法制建設方面,建立健全司法制度和民主法規;頒佈《沒收漢奸土地放領辦法》、《懲治叛國罪(漢奸)暫行條例》,在全區掀起懲奸除反高潮,一批罪大惡極的漢奸、惡霸被人民公審處決;在農村工作中貫徹中央“五四指示”,實現耕者有其田,領導羣眾投入到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中,全邊區有1500萬農民獲得了土地,此舉極大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等,構成了這個展室的主要內容。
第三展室
第三展室,是“恢復生產、發展經濟”。
內容主要有邊區政府組織人民生產救災,重建家園;水利、工商貿易、財税金融、交通運輸、郵電通訊迅猛發展;邊區經濟百廢俱興,到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等。
第四展室
第四展室,是“宣傳民眾 繁榮文化”。
這部分講的是邊區文教衞生事業,並陳列了大量珍貴照片。
邊區政府對文教衞生事業非常重視。1946年3月18日至4月26日,華中分局和邊區政府召開了全區宣傳工作大會,到會代表881人。確立了宣教工作為和平、民主服務的任務,提出了文化“走工農兵的方向”的方針。
1946年4月華中文化協會成立,會長是黃源(解放後曾任浙江作協主席)。協會下設文藝協會、詩歌協會、社會科學聯合會、自然科學聯合會、教育界聯合會、新聞記者聯合會、美術學會等。華中美術工廠、華中實驗劇團、公用圖書館等為文協下屬組織。
教育方面,邊區政府頒佈了《蘇皖邊區國民教育實施法》,創辦了華中建設大學等五年大專院校、77所中學、8688所小學,創辦成人識字班,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自編教材在全區發行。這是曾任國務委員、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拍攝的邊區下屬託兒所照片,前排中間的小女孩是劉延東,邊區政府副主席劉瑞龍的女兒,現為全國政協副主席。
邊區的新聞出版也很活躍。全區共有《民主建設》、《華中通訊》等十餘種刊物,《新華日報》、《拂曉報》等32種報紙。創辦了華中新聞專科學校。新華書店遍佈華中。這是李一氓為《少年》雜誌題詞,這是《新華日報(華中版)》社社長範長江,這是張愛萍將軍的攝影集。
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
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53張)
醫療衞生方面,創辦了多所醫務學校,各縣建立人民醫院,各分區形成三級醫療體系。這張珍貴的照片是蘇北國際和平醫院援助人宋慶齡,和平醫院創辦於淮安湖心寺。
第五展室
第五展室,是“積極備戰 全力自衞”。
《雙十協定》簽訂後,新四軍軍部自淮陰遷往山東。
《停戰協定》簽署後,國民黨軍隊攻佔我如皋縣白蒲,造成白蒲事件。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決定在徐州執行小組下設淮陰小組,負責到白蒲調解。
牆上照片是執行小組國民黨代表及美方代表與蘇中軍區領導在如皋合影。中共方面代表是韓念龍(前左二),嚴振恆(後左三),蔣克定(前左三)。
因國民黨毫無誠意,調停無果而終。1946年5月四分區全境陷落,內戰危機空前嚴重。面對險惡形勢,華中軍區加緊整軍練兵。這是華野序列表,所屬部隊有第十縱隊、淮南新二師,原華野八縱、六縱分別整編為第一師、第六師。恢復蘇中、淮北、蘇北三軍區,以便戰時指揮。
邊區政府成立了後方動員局,李一氓兼任局長。
內戰爆發後,華中野戰軍在粟裕、譚震林指揮下,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自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我軍在如皋、泰興、海安、邵伯等地連續七戰七捷,殲敵5.3萬人,創解放戰爭首次大量殲敵之記錄,完成了中央賦予的戰略偵察的任務。毛澤東非常讚賞蘇中戰役,並題字“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通報全國。
9月,我軍進行了兩淮保衞戰,因敵我力量懸殊,同時也是為了更機動地殲滅敵人,我軍隨即棄守兩淮,東移漣水。在此之前邊區政府已先行北撤,這是華中黨政軍幹部大隊,“黃河大隊”三千人北撤路線圖。
1946年10月至12月,我軍與國民黨精鋭部隊敵整編74師遭遇,進行了兩次漣水保衞戰。第一次保衞戰中大敗敵軍,第二次保衞戰予敵以重大殺傷後,我軍撤出漣城。這是粟裕指揮所。
1946年12月山東野戰軍與華中野戰軍共同發起宿北戰役,殲敵三個半旅。此役勝利對扭轉華東戰場局面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這是陳毅、鄧子恢戰役發起前在沭陽留影。
第六展室
第六展室,是“堅持敵後 解放華中”。
1947年1月,華中全境陷落。華中野戰軍7縱、10縱改編為華東野戰軍11縱、12縱、11縱、12縱、淮北支隊和淮南支隊是華中敵後鬥爭主力軍。1947年8月鹽城戰役勝利後,華中成為人民解放軍實行戰略反攻的一個側翼戰場。
1947年11月成立華中工委、華中行政辦事處和華中指揮部。工委書記陳丕顯,辦事處主任為曹荻秋,華中指揮部指揮為管文蔚,由他們具體領導華中的敵後鬥爭。
1948年3月華野2、11、12縱組成蘇北兵團,韋國清任兵團司令,陳丕顯任政委。
1948年8月蘇北地區基本解放。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進行的淮海戰役,我軍殲滅國民黨軍徐州集團55.5萬人,基本解放了華中。
淮海戰役後,我軍百萬雄師沿津浦路南下,敵軍聞風而逃,華中遂全部解放。

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展覽活動

初心如磐 人民至上——蘇皖邊區革命史陳列: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2021年6月開展舉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精品展覽。 [3] 
2022年7月,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申報的“初心如磐 人民至上——蘇皖邊區革命史陳列”榮獲江蘇省2022年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省級重點推介項目 [4] 

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地理位置

地址:江蘇淮安市淮海南路30號,
汽車南站出發乘坐1路,6路,14路,23路公交可到,行程約9分鐘。
汽車南站出發乘坐1路,11路,12路公交可到,行程約30分鐘。

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開放時間為上午8:30到11:30,下午2:00到5:30,每週一閉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