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條缺少概述图,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徵和二年,武帝年老生病,懷疑周圍的人都在用巫蠱詛咒他,於是派江充為使者,按道侯韓説、御史章贛和黃門蘇文作為協辦,查辦進行巫蠱之人。
[13]
江充在衞皇后所居椒房殿查無所獲後,在太子宮中“挖出”桐木人構陷太子。
為不重蹈扶蘇覆轍,劉據起兵誅殺江充並在上林苑燒死一眾胡巫,蘇文逃回甘泉宮,向武帝報告太子無狀。
- 本 名
- 蘇文
- 所處時代
- 西漢
- 身 份
- 宦官
- 官 職
- 黃門侍郎
蘇文間隙漸起
編輯漢武帝晚年,與幾個兒子都很少在一起,與皇后也難得見面。一次,太子劉據進宮謁見皇后衞子夫,太陽都轉過去半天了,才從宮中出來。黃門蘇文向漢武帝報告説:“太子調戲宮女。
[1]
”於是漢武帝將太子宮中的宮女增加到二百人。後來太子知道了這件事,便對蘇文懷恨。
[2]
有一次,漢武帝感到身體有點不舒服,派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回來後對漢武帝言道:“太子面帶喜色。”漢武帝默然無語
[5]
。及至太子來到,漢武帝觀其神色,見他臉上有淚痕,卻強裝有説有笑,漢武帝感到很奇怪,再暗中查問,才得知事情真相,於是殺死常融
[6]
。皇后自己也小心防備,遠避嫌疑,所以儘管已年老無寵,卻仍能使漢武帝以禮相待。
[7]
蘇文巫蠱之禍
編輯徵和二年,武帝巡幸甘泉宮,得了病,江充看到武帝已經年老,恐怕他去世後自己將被太子所殺,於是趁機搗鬼,上書説皇上得病是因為有人在搞巫蠱
[8]
。於是武帝任命江充為使者,查辦搞巫蠱的人。江充指揮胡族巫師到處掘地,尋找木偶人,收捕搞巫蠱和夜間祭祀詛咒的人。江充讓胡巫觀察鬼所污染之處,做好標記。掘出木偶人,就逮捕那裏的人,把鐵燒熱來夾烤被審問的人,強迫他認罪
[9]
。老百姓之間轉相誣告,官吏就把被誣告的人判為大逆不道之罪,因此被殺的前後共有好幾萬人
[10]
。
江充對皇帝説宮中有蠱毒之氣,於是進到宮禁之內,拆毀寶座,掘開地面
[11]
。先查辦後宮中不受皇上寵愛的嬪妃,依次查到衞皇后所居椒房殿,
[12]
武帝派按道侯韓説、御史章贛、黃門蘇文等人協助江充,於是在太子宮中掘蠱,得到桐木人
[13]
。
當時漢武帝病在甘泉宮,皇后太子的家吏去請安卻得不到回覆,武帝生死不得而知,而佞臣為奸,為不重蹈扶蘇覆轍
[14]
,徵和二年七月壬午曰,太子派門客裝成使者,把江充等人逮捕起來。按道侯韓説懷疑使者有詐,不肯服從詔令,門客就仿竊符救趙的朱亥格殺了韓説
[15]
。御史章贛被砍傷後逃掉,自己跑回甘泉宮
[16]
。太子命一個叫無且的舍人拿着符節連夜進入未央宮的長秋門,通過長御倚華呈告皇后,皇后派用中廄裏皇后的馬車裝載射手,搬取武庫的兵器,調發長樂宮的衞隊,向文武百官宣稱江充造反,然後斬了江充巡示朝野,並在上林苑燒死了胡人神巫
[17]
。
蘇文得以逃出長安,來到甘泉宮,向漢武帝報告説太子很不像話。漢武帝説道:“太子肯定是害怕了,又憤恨江充等人,所以發生這樣的變故。因而派使臣召太子前來。使臣不敢進入長安,回去報告説:“太子已經造反,要殺我,我逃了回來。”漢武帝大怒。
[18]
派左丞相劉屈氂率軍。
太子調兵不得,部署賓客為將帥,以囚犯
[19]
百姓
[20]
組成臨時武裝,與丞相劉屈氂等人的軍隊開戰
[21]
。長安城大亂,傳言太子造反,因此民眾不肯歸附太子。太子軍隊被打敗,逃走,人們沒有抓到他
[22]
。
蘇文焚於橫橋
編輯過了很長時間,巫蠱害人的事大多不真實。漢武帝知道太子只是心裏害怕才逃,沒有別的意思,加上田千秋再次為太子申訴冤屈,漢武帝就提升田千秋為丞相,然後把江充全家抄斬,把蘇文燒死在橫橋上,以及泉鳩裏刀傷太子的那個人,先前被封為北地太守,後來也滿門抄斬。漢武帝痛心太子無罪而死,就修建了思子宮,還在湖縣建起了歸來望思之台。天下人聽説這件事之後也都為之難過
[23]
。
蘇文影視形象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司馬光《資治通鑑 漢紀十四》載:上與諸子疏,皇后希得見。太子嘗謁皇后,移日乃出。黃門蘇文告上曰:“太子與宮人戲。”
- 2. 司馬光《資治通鑑 漢紀十四》載:上益太子宮人滿二百人。太子後知之,心銜文。
- 3. 司馬光《資治通鑑 漢紀十四》載:文與小黃門常融、王弼等常微伺太子過,輒增加白之。
- 4. 司馬光《資治通鑑 漢紀十四》載:皇后切齒,使太子白誅文等。太子曰:“第勿為過,何畏文等!上聰明,不信邪佞,不足憂也”
- 5. 司馬光《資治通鑑 漢紀十四》載:上嘗小不平,使常融召太子,融言“太子有喜色”,上嘿然。
- 6. 司馬光《資治通鑑 漢紀十四》載:及太子至,上察其貌,有涕泣處,而佯語笑,上怪之;更微問,知其情,乃誅融。
- 7. 司馬光《資治通鑑 漢紀十四》載:皇后亦善自防閒,避嫌疑,雖久無寵,尚被禮遇。
- 8. 班固《漢書 蒯伍江息夫傳》載:後上幸甘泉,疾病,充見上年老,恐晏駕後為太子所誅,因是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蠱。
- 9. 班固《漢書 蒯伍江息夫傳》載:於是上以充為使者治巫蠱。充將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蠱及夜祠,視鬼,染污令有處,輒收捕驗治,燒鐵鉗灼,強服之。
- 10. 班固《漢書 蒯伍江息夫傳》載:民轉相誣以巫蠱,吏輒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後數萬人。
- 11. 班固《漢書 武五子傳》載:充典治巫蠱,既知上意,白言宮中有蠱氣,入宮至省中,壞御座掘地。
- 12. 班固《漢書 蒯伍江息夫傳》載:充既知上意,因言宮中有蠱氣,先治後宮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
- 13. 班固《漢書 武五子傳》載:上使按道侯韓説、御史章贛、黃門蘇文等助充。充遂至太子宮掘蠱,得桐木人。
- 14. 班固《漢書 武五子傳》載:且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請問皆不報,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將不念秦扶蘇事耶?
- 15. 班固《漢書 武五子傳》載:徵和二年七月壬午,乃使客為使者收捕充等。按道侯説疑使者有詐,不肯受詔,客格殺説。
- 16. 班固《漢書 武五子傳》載:御史章贛被創突亡。自歸甘泉。
- 17. 班固《漢書 武五子傳》載:太子使舍人無且持節夜入未央宮殿長秋門,因長御倚華具白皇后,發中廄車載射士,出武庫兵,髮長樂宮衞,告令百官日江充反。乃斬充以徇,炙胡巫上林中。
- 18. 司馬光《資治通鑑 漢紀十四》載:蘇文迸走,得亡歸甘泉,説太子無狀。上曰:“太子必懼,又忿充等,故有此變。”乃使使召太子。使者不敢進,歸報雲:“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上大怒。
- 19. 班固《漢書 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載:太子亦遣使者撟制赦長安中都官囚徒,發武庫兵,命少傅石德及賓客張光等分將太子亦遣使者撟制赦長安中都官囚徒,發武庫兵,命少傅石德及賓客張光等分將
- 20. 班固《漢書 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載:太子引兵去,驅四市人凡數萬眾,至長樂西闕下,逢丞相軍,合戰五日,死者數萬人,血流入溝中。丞相附兵浸多,太子軍敗,南奔覆盎城門,得出。
- 21. 班固《漢書 武五子傳》載:遂部賓客為將率,與丞相劉屈氂等戰。
- 22. 班固《漢書 武五子傳》載:長安中擾亂,言太子反,以故眾不附。太子兵敗,亡,不得。
- 23. 班固《漢書 武五子傳》載:久之,巫蠱事多不信。上知太子惶恐無他意,而車千秋復訟太子冤,上遂擢千秋為丞相,而族滅江充家,焚蘇文於橫橋上,及泉鳩里加兵刃於太子者,初為北地太守,後族。上憐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宮,為歸來望思之台於湖。天下聞而悲之。
- 收起
- 詞條統計
-
- 瀏覽次數:次
- 編輯次數:59次歷史版本
- 最近更新: 风起孤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