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君紅

鎖定
蘇君紅,男,漢族,1937年4月9日出生,上海市人,紅外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兵器工業昆明物理研究所所長、高級工程師、熱成像工程總設計師。
1963年,蘇君紅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無線電工程系無線電技術專業;1963年—1983年,在兵器工業第211研究所工作;1983年—1991年,擔任兵器工業第211研究所副所長;1987年—2000年,承擔“7551”工程項目;1991年—1998年,擔任211研究所所長;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7年—2008年,擔任雲南省科協主席;2000年,擔任中國兵器工業科技委副主任;2003年,擔任國家國防工業科技委委員。
蘇君紅長期參加紅外系統研究,重點是熱成像系統的研究和開發工作。 [1] 
中文名
蘇君紅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7年4月9日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
西安交通大學
主要成就
中國工程院院士(1994年)
籍    貫
上海市

蘇君紅人物經歷

1937年4月9日,蘇君紅出生,上海市人。
1958年1月—1963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學無線電工程系無線電技術專業學習。 [2] 
1963年1月—1983年1月,在兵器工業第211研究所工作。
蘇君紅
蘇君紅(7張)
1983年1月—1991年1月,擔任兵器工業第211研究所副所長。
1987年1月—2000年1月,承擔“7551”工程項目。
1991年1月—1998年1月,擔任211研究所所長。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 
1997年1月—2008年1月,擔任雲南省科協主席。
2000年1月,擔任中國兵器工業科技委副主任。
2003年1月,擔任國家國防工業科技委委員。 [3] 

    蘇君紅主要成就

    蘇君紅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蘇君紅組織領導研製的Ⅰ、Ⅱ類通用組件熱像儀的性能具有較高水平,適合中國各行各業的多種應用,形成多種型號並在國防、工業檢控、電力監測、醫療診斷、災害觀測預防等各部門得到應用。 [4] 
    第一代熱成像技術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多元的銻化銦、碲鎘汞探測器等相繼出現,蘇君紅領導發展了第一個前視紅外系統(FLIR),但它的探測器需要一個二級製冷器來保證在36K以下的温度工作,因此很難在常規武器上推廣。70年代初,發展了碲鎘汞長波紅外多元線列探測器,這是工作在80K温度的第一代紅外熱成像技術,具有高靈敏度、高分辨率、實時顯示等特點,經驗證系統可靠有效。
    20世紀70年代開始展開熱成像通用組件計劃,重點是把熱成像系統的主要部件,即探測器、製冷器、掃描器、信號處理電路分解成若干組件,使其標準化、模塊化、通用化。而紅外望遠鏡、監視器、控制器、附加電路、外形結構根據用户要求進行設計,構成各武器平台所需的熱成像系統。熱成像通用組件一般分為Ⅰ類和Ⅱ類兩種熱成像系統,Ⅰ類熱成像系統具有重量輕、便攜性好、功耗低、體積小、成本低、性能適中等特點,適合於單兵武器、近程武器,用於偵察、監視、搜索、營救等方面,Ⅱ類熱成像系統具有靈敏度高、視場大、高分辨率的特點,被陸、海、空三軍設計成各種車載、機載、艦載的高性能熱成像系統。
    20世紀90年代,把微電子和紅外探測器合二為一的紅外焦平面探測器(IRFPA)技術終於有了實用的產品,但還達不到大面陣(如1000×1000元)的水平,所以第二代熱成像仍採用掃描方式。
    在紅外技術應用領域,蘇君紅組織領導建立了一定的研製和生產基礎,實現了第一代和第二代兩種類型的通用熱成像,簡單地説,第一代的原理就是對圖像進行二維掃描,第二代從兩維掃描變為一維掃描或凝視。 [5] 
    • 科技獲獎
    獲獎年份獲獎項目名稱獎項名稱
    1998年-光華工程科技獎
    1998年中國工程科技獎
    1997年(IR-CRT)視頻/紅外圖像轉換技術研究兵器工業部科技進步 二等獎
    1995年II類通用組件熱像儀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1994年中國通用組件熱像儀兵器工業部科技進步特等獎
    1993年-光華基金一等獎
    1986年熱釋電攝像機兵器工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2年多用途紅外熱像儀國防科技重大成果二等獎 [1]  [6] 
    • 學術著作
    出版日期名稱作者出版社
    2009年《光纖材料技術》蘇君紅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年紅外熱成像技術的進展》蘇君紅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7] 

    蘇君紅人才培養

    • 教育理念
    蘇君紅認為,一個人在事業上能否成功,起決定因素的是他的內在素質,它包括科學的、文化的、藝術的、人文修養和思想、道德、心理、意志等的綜合素質,這種經過提升了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促使人們獻身於事業並取得巨大成功的動力。 [8] 
    蘇君紅鼓勵學生在科學研究過程中,追求個性自由,要不斷追求自然表象背後隱藏的本質內容,才能激發出求異的思維,正確的研究方法是一切靈感的源泉。
    蘇君紅認為,科學精神是人們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範的總稱,科學精神是促使人們獻身於事業並取得巨大成功的動力。
    蘇君紅認為,藝術能賦予人無限的創造力和充滿生機的高尚而純潔的情感,生活中各樣的美能調動起藏在人心底的情感,淨化人的心靈。 [9] 
    蘇君紅認為,科學精神比科學知識更重要,因為太注重邏輯推理的知識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是有侷限的,有時候創新思維、想象比推理更重要,缺乏精神使中國學生贏在起點,輸在終點,因此科普工作、科學精神的培養任重道遠。 [4] 
    • 講座報告
    2008年12月17日,蘇君紅院士給昆明市第三中學師生帶來題為《從科學探索到技術創新——紅外線的200年》的報告。 [8] 
    2010年10月25日上午,中南大學民主樓小禮堂座無虛席,由校團委主辦的“我的理想、實踐與情操”百名院士百場報告會之蘇君紅院士專場在此舉行,蘇君紅院士到場並以《與同學交流科學與方法》為主題作了報告。 [9] 

    蘇君紅榮譽表彰

    年份榮譽稱號
    1991年兵器工業部頒發功勳獎
    1992年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4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5年全國先進工作者
    2000年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 [1] 

    蘇君紅社會任職

    蘇君紅擔任總裝備部科技委兼職委員、中國兵工學會常務理事等職務。 [10] 

    蘇君紅人物評價

    蘇君紅為發展和提高中國夜視技術水平做出了突出貢獻 [1] 中國工程院評)
    蘇君紅潛心科研,為黨增光 [11] (昆明物理研究所劉佔偉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