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卡達陸龜

鎖定
蘇卡達陸龜,是龜鱉目陸龜科 [10]  土陸龜屬 [11]  爬行動物。其背甲黃褐,幼體紅褐;前緣中央具缺刻,沒有頸盾,後緣鋸齒狀;腹甲淡黃,後緣缺刻較深;四肢圓柱形,具較大圓錐狀硬脊;前肢五爪,後肢四爪;尾短,淡黃色;其外觀與豹紋龜相似,但甲殼上並沒有花俏的紋飾,幾乎是接近單純的亮棕色;喉甲突出,某些雄性成體在前面及後面的緣盾會明顯捲曲,大腿後側有數枚圓錐形的粒狀鱗片。 [10]  別稱南非陸龜、蘇卡達象龜。 [11] 
蘇卡達陸龜分佈於埃塞俄比亞、蘇丹、塞內加爾、馬裏、乍得等非洲國家。因為其生長於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南部,該地區大多十分乾燥,甚至終年難得有水源地飲水,所以藉由高度不滲水的皮膚及挖地洞躲避日曬的方式,來保存體內的水分。由於是屬於沙漠及乾燥草原的陸龜,為躲避白天的日曬高温,大多於黃昏或清晨活動。蘇卡達陸龜是一種純素食性的動物,主要依賴高纖維的植物、青草、仙人掌、萵苣等為食,是一種粗壯、活動性強且十分好養的陸龜。蘇卡達陸龜多在雨季時交配,在9~11月間產卵,1次可產下17~34枚卵,1年最多可生6窩。 [12]  蘇卡達陸龜壽命在40年左右。 [13] 
蘇卡達陸龜是一種巨大型陸龜,是世界上第三大陸龜。 [11]  對於蘇卡達陸龜種羣來説,荒漠化導致過於乾燥的地區沒有足夠的食物供它們食用。並且由於棲息地的喪失和其被作為寵物的受歡迎程度增加,都是導致蘇卡達陸龜瀕危因素之一。 [14]  蘇卡達陸龜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EN)等級。 [15] 
中文名
蘇卡達陸龜
拉丁學名
Geochelone sulcata [6] 
別    名
蘇卡達象龜
蘇卡達龜
非洲盾臂龜
盾臂龜
毛爪陸龜
外文名
英文 African Spurred Tortoise, Grooved Tortoise, Sahel Tortoise
法文 Tortue sillonnée
西班牙文 Tortuga Africana, Tortuga Con Púa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龜鱉目
陸龜科
蘇卡達陸龜屬
蘇卡達陸龜
亞    目
曲頸龜亞目
亞    種
無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Miller, 1779)
保護級別
瀕危(EN)IUCN標準 [2] 
同義學名1
Geochelone sulcata (Miller, 1779)
同義學名2
Testudo calcarata Schneider, 1784
同義學名3
Testudo radiata ssp. senegalensis Gray, 1831
同義學名4
Testudo sulcata Miller, 1779

蘇卡達陸龜動物學史

蘇卡達陸龜是一種生活在陸地上的龜類爬行動物,原屬於陸龜科、象龜屬,故中文名稱有蘇卡達象龜和蘇卡達陸龜之分。最後被劃分入Centrochelys屬,是Centrochelys屬下的唯一存世的物種。其分類學名稱“sulcata”源自其背殼的物理外觀,“sulcata”來自拉丁語“sulcus”,意為“犁溝”,是指烏龜鱗片上的犁溝。該物種是僅次於加拉帕戈斯象龜亞達伯拉象龜的世界第三大龜種。然而,它是非洲大陸上最大的陸龜,在島嶼中沒有。 [3] 
蘇卡達陸龜的東部和西部亞羣之間存在一些差異,但未被識別有亞種分化。 [1] 

蘇卡達陸龜形態特徵

蘇卡達陸龜體型

蘇卡達陸龜雄性體長約80釐米,雌性體長約50釐米,雄性體重約100千克,雌性體重約60千克,是世界中第三大陸龜,也是非洲大陸最大的陸龜。從外貌看,很難區分雌雄。雄性稍長一些,腹甲更凹,但在其他方面看起來與雌性相似。 [4] 

蘇卡達陸龜頭部

頭部大小適中,上吻略帶鈎,鼻子不突出。下頦是稍深的棕色。尾巴較粗。 [4] 

蘇卡達陸龜甲殼

有寬闊的橢圓形而扁平的甲殼,甲殼背側變平,兩側突然下降,並有深頸槽口。前緣中央具缺刻,沒有頸盾,後緣鋸齒狀並上翹,顯示出隨年齡增長而突出的年輪。腹甲淡後緣缺刻較深;背甲黃色至棕褐色,腹甲、頭部和四肢呈象牙色至棕色不等。幼體紅褐色。 [4-5] 

蘇卡達陸龜四肢

四肢圓柱形,具較大圓錐狀硬脊;在後大腿兩側上有2-3個粗大的角質節結,前腳布有粗大重疊的鱗片。前肢5爪,後肢4爪;尾短,淡黃色。其外觀與豹紋龜相似,但甲殼上並沒有花俏的紋飾,幾乎是接近單純的亮棕色(包括整個頭部四肢及腹甲)。喉甲突出,某些雄性成體在前面及後面的緣盾會明顯捲曲,大腿後側有數枚圓錐形的粒狀鱗片 [4-5] 

蘇卡達陸龜近種區別

蘇卡達陸龜
赫曼陸龜
凹甲陸龜
蘇卡達陸龜雄性體長約80釐米,雌性體長約50釐米,雄性體重約100千克,雌性體重約60千克
東部赫曼陸龜的體型遠遠大於西部,體長可達28釐米,重達3-4千克;西部赫曼陸龜很少會大於20釐米,一些成龜在長大後只會長至12釐米
背甲長212-238毫米,寬151-175毫米,高85-89毫米。頭適中,頭寬39.5毫米
背甲黃色至棕褐色,腹甲、頭部和四肢呈象牙色至棕色不等;幼體紅褐色
四肢呈淺灰色至褐色,有鱗片及一些黃色的斑紋,尾部有一條呈角狀的尖端
生活時,背甲黃褐色,椎盾及肋盾邊緣黑褐色,常有暗色輻射斑;腹甲黃褐色,綴有暗褐色斑塊或輻射線。頭、四肢、尾黑褐色
蘇卡達陸龜 蘇卡達陸龜
赫曼陸龜 赫曼陸龜
凹甲陸龜 凹甲陸龜

蘇卡達陸龜棲息環境

蘇卡達陸龜生活在炎熱乾旱地區,從稀樹草原、沙漠邊緣到乾燥的大草原。特別是薩赫勒地區,那裏通常沒有永久性的水源。蘇卡達陸龜在沙子中挖洞,可挖出75-90釐米深的地下隧道,甚至3米或更長。這些洞穴和隧道使它們在乾旱環境中的水分含量更高。它們在這些棲息地度過一天中最熱的時間。這些挖掘的永久的洞穴,可由兩個或更多的蘇卡達陸龜共享。 [4-5] 

蘇卡達陸龜生活習性

蘇卡達陸龜由於生活的地區大多十分乾燥,甚至終年難得有水源地可飲水,因此所需水份必需仰賴由食物中獲得,並且藉由高度不滲水的皮膚及挖地洞躲避日曬的方式,來保存體內的水份。此外,由於是屬於沙漠及乾燥草原的陸龜,為躲避白天的日曬高温,它們大多於黃昏或清晨開始活動。在極冷或極熱的天氣中,蘇卡達陸龜變得不活動。當發生長期乾旱時,它們可以通過將自己埋入洞穴中來生存。蘇卡達陸龜最活躍的時期是在雨季(7-10月),尤其是在黎明和黃昏時會四處覓食。它們早晨曬太陽,以提高其體温,在寒冷的夜晚,體温會下降。 [4-5] 
喜歡挖洞,並且很容易適應。它們非常強壯和活躍,當天氣變得太熱或太冷時,它們會退縮到洞穴中。這也有助於自身避免脱水,因為蘇卡達陸龜主要依靠代謝水和食物中的水分作為水。蘇卡達陸龜將在洞穴中停留數小時,如果有泥土,它們會將其翻轉到自己的背上。當温度超過40攝氏度時,它們會將唾液流涎塗抹在前臂上,以幫助降温。雄性蘇卡達陸龜本質上具有侵略性,會在發出呼呼聲,嘶啞聲和嘯叫聲時互相撞咬。這些烏龜從孵化開始就相互攻擊,互相碰撞並試圖相互翻轉是雄龜常見的行為。 [4-5] 
蘇卡達陸龜是純素食性的動物,主要以纖維含量高但蛋白質含量低的草,灌木和草藥為食。依賴肉質植物獲得食物和大部分水,其食物包括沙漠多肉植物、幹葉、青草、仙人掌、萵苣,尤其是植物的葉子。 [3]  [5]  在人工飼養中,即在動物園中,它們吃各種草、車軸草、生菜和牽牛花葉子,最喜歡的食物是新鮮的蒲公英。 [3] 

蘇卡達陸龜分佈範圍

原產地:布基納法索、中非共和國、乍得、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馬裏、毛里塔尼亞、尼日爾、尼日利亞、塞內加爾和蘇丹。
疑似存在:貝寧和喀麥隆。
疑似已經滅絕:多哥。
存在不確定:阿爾及利亞。
起源不確定:沙特阿拉伯和也門。
疑似滅絕且來源不確定:吉布提。
存在不確定和來源不確定:索馬里。 [2] 
蘇卡達陸龜分佈圖 蘇卡達陸龜分佈圖 [2]

蘇卡達陸龜繁殖方式

蘇卡達陸龜交配

蘇卡達陸龜是一夫多妻制,這意味着在繁殖季節,雄性將與多於一名的雌性交配。繁殖能力很強,雄性在甲殼直徑達約35釐米時性成熟。交配發生在雨季,通常是2-3月。雄性將爭奪雌性的優勢地位,並在交配時發聲。交配後,雌性的身體會因龜卵而膨脹,並減少食物攝入量。 [3-4] 

蘇卡達陸龜產卵

繁殖大多發生在在9-11月間。雌性在妊娠60天后,開始尋找合適的築巢地點。雌性首先將鬆散的污物踢開,並最終形成了一個凹陷處,此後進一步挖掘,直到凹陷處的直徑達到約0.6米且深度為7-14釐米。築巢時間最多可能需要5個小時。在它最終選擇一個要產卵的巢之前,可能要挖4-5個巢。一旦選擇了一個,就每3分鐘產1枚卵,每窩可產下17-34枚卵,有時甚至更多。卵為白色,球形,殼脆。產卵後,雌性將填充其巢。這要花一個多小時才能把所有的龜卵掩蓋起來。 [3-5] 

蘇卡達陸龜孵化

卵在地下孵化,孵化持續212天(約8個月),受孵化温度影響。降雨後1-3天(通常在晚上),卵中會孵出幼體,可能需要3-10天才能到達巢表面。 [3-4] 

蘇卡達陸龜幼龜

小龜甲殼呈黃色至棕褐色,帶有圓形鋸齒狀,出殼時甲殼長度只有4-6釐米,橢圓形,重量不到25克。但這些幼龜可以在最初的幾年內迅速長到15-25釐米。 [4-5] 
蘇卡達陸龜像其他烏龜一樣,可以活到很長的年齡。已知的最古老的物種是56歲,但是蘇卡達陸龜的壽命更長,有些物種可以達到80-100年。 [5] 

蘇卡達陸龜保護現狀

蘇卡達陸龜保護級別

1996年——易危(VU)
2020年——瀕危(EN) [7] 

蘇卡達陸龜種羣現狀

根據1958年維利耶(Villiers)的説法,蘇卡達陸龜在1950年代從毛里塔尼亞南部到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廣泛分佈,據信其數量至少約為100,000只。然而,根據德沃(Devaux)等人的假設估計。在CITES(2000) 中,假設1990年代後期該物種的總種羣數量在18,000到20,000只樣本之間(即,當時估計的種羣數量在40年內減少了約80%)。然而,他們建議的數字明顯低估了該範圍內許多地方的不完整或缺失調查,所以認為他們的估計並不可靠,不能準確反映當時的實際物種數量規模。這裏記錄的數字比他們對馬裏、布基納法索和尼日利亞北部的估計數大得多。而在塞內加爾, 400多隻動物仍留在野外。然而,2018年通過DISTANCE方法估計的蘇卡達陸龜原生地種羣密度的研究表明,該物種的平均密度是世界上所有陸龜中最低的。 [2] 

蘇卡達陸龜瀕危因素

蘇卡達陸龜的許多族羣正在迅速消失,特別是在馬裏、乍得、尼日爾和埃塞俄比亞。 在塞內加爾,北部和東北部的物種數量仍然有限,但是這裏也有許多過度放牧和荒漠化,使蘇卡達陸龜消失了。 [4] 
棲息地喪失是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原因還包括城市化、荒漠化和家畜過度放牧。居住在薩赫勒地區的幾個種族,特別是遊牧部落,以該物種為食物。據報道在日本被用作長壽藥水。在歐洲和北美,它們也被捕獲並作為寵物飼養。捕獲的主要是年輕的蘇卡達陸龜,因為它們需要15年的時間才能成熟,人們擔心野外種羣可能無法自我更新,這意味着當地種羣將滅絕。 [3]  [5] 

蘇卡達陸龜成功繁育

2022年11月23日,濟南文旅發展集團微信公眾號發佈消息稱,濟南野生動物世界青龍印象展區的蘇卡達陸龜喜添龜寶寶。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