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仙橋

鎖定
蘇仙橋位於郴州甦仙區人民東路,是郴州市最著名也是歷史最悠久的一座橋樑,同時是主城區重要交通樞紐,跨域郴州市母親河——郴江河,與主城區東門口立交橋銜接(跨鐵路、桔井路),全長88.4米(直線測量)。1999年的“8.13”洪災讓蘇仙橋傾倒在郴江河之中,如今看到的是2001年通過驗收的蘇仙橋。“8.13”特大自然災害也是郴州近年來發生最大的自然災害,對城區市民及城市建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中文名
蘇仙橋
外文名
Suxian Bridge
地理位置
郴州甦仙區人民東路
全    長
88.4米
始建於
北宋後期

蘇仙橋建造歷史

蘇仙橋老照片 蘇仙橋老照片
位於郴州市甦仙區人民東路的蘇仙橋,銜接人民路與蘇石路,是郴資公路上的重要橋樑。北宋後期,始建石墩木板橋,名“飛仙橋”。明·正德十年(1515年)正月初九日,工部左侍郎崔巖,募捐修建石拱橋,於正德十二年(1517年)竣工,當時為6墩5孔,長60餘米,寬6米,橋上有亭。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7月5日,橋被洪水沖壞,同知藏任春躬請崔巖子公卓募捐修復。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又被洪水沖壞兩孔,紳士陳昭龍、朱龍山等募捐修復。
1964年,郴資公路改道東門口,此橋被改建成公路橋。橋長75米,寬15米,兩側人行道各寬1.5米,跨徑為5孔。1964年10月竣工通車,共耗資20萬元,更名為“郴江橋”,由當時國務院副總理陶鑄書寫橋名,用白色大理石鑲嵌在橋欄杆上。
1986年新建東門口立交橋時,由湖南省公路局投資,省交通規劃勘測設計院設計,郴州地區總段施工,利用原橋拱下部結構將上部加高加寬,改建成鋼筋混凝土梁式公路橋,使其與立交橋連接貫通。1986年11月11日開工,1988年10月1日竣工。
該橋改建後,為3孔跨徑4.7米,5孔跨徑12.2米,總長90.80米,車行道寬12米,兩側人行道各寬1.5米,鋼筋混凝土橋面,瀝青表處,面積968.7平方米。橋上設86孔欄杆,高1.2米,鋼筋混凝土結構,飾以水磨石。橋的一側設置路燈3盞,採用Ø75鋼管燈具。兩岸橋台上下各設置有平台,長10.5米,寬4.5米;西端的兩個平台,各置一塊白色大理石碑,碑高1.66米,一塊上刻“蘇仙橋”三個大字,另一塊上刻市人民政府《重修蘇仙橋記》,碑的四周置以長7.5米、寬3.6米的鐵欄杆。東端的兩個平台各設置花壇一個,周圍安裝鐵欄杆,面積均為25平方米,內植松柏、女貞、美人蕉等花卉,全部工程共使用鋼材63.97噸,水泥510噸,木材125立方米,總造價79.47萬元。改建後的蘇仙橋與東門口立交橋渾然一體,頗為壯觀。

蘇仙橋危橋改造

蘇仙橋 蘇仙橋
由於1999年的“8.13”特大洪災致使蘇仙橋倒塌,經過了緊張的修建,新蘇仙橋在2001年4月12日,省公路局、省交通勘察設計院、長沙交通學院、省公路工程諮詢監理公司、省路橋總公司等單位有關領導和專家會同省交通建設質量監督郴州站的有關人員,對郴州市蘇仙橋重建工程進行了全面交工驗收。經聽取蘇仙橋建設方、 設計方、監理方的工作報告,審查原始資料,並對大橋進行實地查看抽檢,最後綜合評定該工程為優良工程。經過長沙交通學院對大橋進行靜荷試驗表明,蘇仙橋的整體受力性和承載力滿足設計和技術規範都符合優良工程要求。

蘇仙橋其他信息

蘇仙橋
蘇仙橋(4張)
地理位置:郴州市甦仙區人民東路
車道:雙向四車道(劃置非機動車道)
養護單位:郴州市市政總公司
連接道路:人民東路、蘇仙南路、統一路、桔井路
附近商業:萬原家居購物廣場、東苑閣農貿市場、公平超市人民東路店、生源時代廣場
附近小區:統一合眾市場小區、化工集團家屬區、原美印廠家屬區、福濱樓、龍門世家、萬福樓、東苑廣場、麗景郴江、烏石嘰小區等
公交:
“萬原家居購物廣場(人民東路)”站:17路、20路、21路、27路、28路、29路、31路、32路、38路
“萬原家居購物廣場(統一路)”站:19路、35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