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藥山鎮

(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藥山鎮)

鎖定
藥山鎮,隸屬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地處津市市南部,東與毛裏湖鎮 [11]  相鄰,南與鼎城區雙橋坪鎮接壤,西與臨澧縣柏枝鄉交界,北與白衣鎮毗鄰。總面積109.5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藥山鎮户籍人口42615人。 [4] 
2015年11月,原渡口鎮、原棠華鄉成建制合併設立藥山鎮。 [5]  截至2020年6月,藥山鎮轄2個社區、11個行政村, [6]  鎮人民政府駐文昌閣社區。 [5] 
截至2019年末,藥山鎮有工業企業32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9個。 [4] 
中文名
藥山鎮
別    名
藥山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
地理位置
津市市南部
面    積
109.59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1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文昌閣社區
電話區號
0736
郵政編碼
415400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藥山寺
車牌代碼
湘J
人    口
42615人(2019年末户籍人口)

藥山鎮歷史沿革

藥山鎮原渡口鎮

清末民初屬澧縣。
1949年,屬白雲鄉。
1958年,設渡口公社。
1983年,改原渡口鎮,屬澧縣。
1985年11月,劃歸津市市。 [7] 

藥山鎮原棠華鄉

民國屬澧、臨澧2縣的插花地。
1949年,屬澧縣第二區。
1956年,撤區並鄉,設原棠華鄉。
1985年11月,劃歸津市市。 [8] 

藥山鎮撤併後

2015年11月,原渡口鎮、原棠華鄉成建制合併設立藥山鎮。 [2] 

藥山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原渡口鎮轄界福、文昌閣2個社區,新湖、民主、茶場、新民、新福、新合、三合、李陽、天鵝、雙合、發瑞、楓樹、金盆13個行政村;下設6個居民小組、174個村民小組。 [7] 
2011年末,原棠華鄉轄棠華鋪、三叉路2個社區,嶽山、奇龍、臨東、黃金、禮安、雙門、官堰、聯合、新華、白雲山、西湖11個行政村;下設13個居民小組、160個村民小組。 [8] 
截至2020年6月,藥山鎮轄2個社區、11個行政村, [6]  鎮人民政府駐文昌閣社區。 [5] 
藥山鎮區劃詳情
文昌閣社區
棠華鋪社區
三新垸村
民康村
天鵝村
八寶湖村
楊壩壋村 [10] 
藥山村
西湖村
新湖村
白雲山村
和平村
臨東村
/

藥山鎮地理環境

藥山鎮位置境域

藥山鎮,隸屬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地處津市市南部,東與毛裏湖鎮相鄰,南與鼎城區雙橋坪鎮接壤,西與臨澧縣柏枝鄉交界,北與白衣鎮毗鄰。總面積109.59平方千米。 [4] 

藥山鎮地形地貌

原渡口鎮地勢西高東低。境內最高點位於白雲山,海拔60米;最低點位於下河口。 [7] 
原棠華鄉地勢西高東低。境內最高點位於紅巖寨,海拔377.1米;最低點位於原鄉漁場,海拔34米。 [8] 

藥山鎮自然災害

原渡口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乾旱、風災等。最嚴重的一次水災發生在1998年,受災人口0.8萬人,1.2萬畝農作物被淹,倒塌房屋615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00萬元。 [7] 
原棠華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水災、風災等。最嚴重的一次水災發生在1954年,受災人口450人,2000畝農作物全部被淹,倒塌房屋15間,造成經濟損失1100多萬元。 [8] 

藥山鎮人口

2011年末,原渡口鎮轄區總人口2035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000人,城鎮化率14.7%。總人口中,男性10169人,佔49.9%;女性10181人,佔50.1%;14歲以下2303人,佔11.3%;15—64歲14375人,佔70.6%;65歲以上3672人,佔18.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0309人,佔99.8%;有土家、苗等少數民族,共41人,佔0.2%。2011年,原渡口鎮人口出生率8.4‰,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長率3.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60人。 [7] 
2011年,原棠華鄉轄區總人口190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00人,城鎮化率5.3%。另有流動人口98人。總人口中,男性9912人,佔52.2%;女性9088人,佔47.8%;14歲以下2434人,佔12.8%;15—64歲12866人,佔67.7%;65歲以上3700人,佔19.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8981人,佔99.9%;有土家族等少數民族19人,佔0.1%。2011年,人口出生率6.6‰,人口死亡率4.2‰,人口自然增長率2.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17人。 [8] 
2017年末,藥山鎮常住人口37162人。 [1] 
截至2019年末,藥山鎮户籍人口42615人。 [4] 

藥山鎮經濟

藥山鎮綜述

截至2019年末,藥山鎮有工業企業32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9個。 [4] 

藥山鎮第一產業

原渡口鎮以種植水稻棉花、油料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9732萬元,農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23%。 [7] 
原棠華鄉以種植水稻、棉花、油料為主。2011年,農業增加值7120萬元,佔全鄉地區生產總值的24.6%。 [8] 

藥山鎮第二產業

原渡口鎮以建築材料(環保磚)、藠果、棉花加工為主。2011年,工業企業6家,職工200人;工業總產值2.1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 [7] 

藥山鎮第三產業

2011年末,原渡口鎮有商業網點120個,職工150人。2011年,原渡口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0.1億元。 [7] 
2011年末,原棠華鄉有商業網點52個,職工88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200萬元,比上年增長4%。 [8] 

藥山鎮社會事業

藥山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原渡口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376人,專任教師15人;小學1所,教學點1個,在校生472人,專任教師3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0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 [7] 
2011年末,原棠華鄉幼兒園3個,在園幼兒392個,專上教師8人;小學1所,九年義務教育學校1所,中學1所,在校生1848人,專任教師7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545萬元。 [8] 

藥山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原渡口鎮有78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户,有線電視用户8000户,入户率70%。
2011年末,原渡口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0個;各類文化專業户5個;農家書屋13個,學校圖書館2個,共藏書5萬餘冊。羣眾業餘文化生活豐富,2010年,原渡口鎮興建翊武休閒廣場,自發組建軍鼓隊、腰鼓隊、龍獅隊號隊及興海民間藝術樂團等羣眾組織。 [7] 
2011年末,原棠華鄉有文化站、劇院、音響室、娛樂室、圖書室各1個;農家書屋2600個,藏書5萬餘冊;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2個;專業管樂隊2個20人;曲藝,攝影、文藝業餘隊伍200餘人。 [8] 

藥山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原渡口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4個其中門診部(所)1個;病牀5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2.5張,固定資產總值55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54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12人。
2011年,原渡口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1萬人次,住院病人180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 [7] 
2011年末,原棠華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4個其中門診部(所)1個;病牀20張,固定資產總值149萬元。專業衞生人員38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5萬人次,住院病人3000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 [8] 

藥山鎮體育事業

2011年末,原渡口鎮有體育場6個。23%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8%。 [7] 
2011年末,原棠華鄉有體育場6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26%。 [8] 

藥山鎮社會保障

2011年,原渡口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17户人數268人,支出64萬元,比上年增長10.7%,月人均199元,比上年增長11%;城市醫療救助11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150人次,共支出6.5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695户,人數717人,支出65萬元,月人均754元,比上年增長25%。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03人,撫卹事業費支出41.9萬元,比上年增長20%。社會福利費19.1萬元,比上年增長20%;敬老院1家,牀位40張,收養農村五保36人。城市社區服務中心1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15個。 [7] 
藥山鎮
藥山鎮(3張)
2011年,原棠華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20户人數139人,支出40.5萬元,比上年增長20%,月人均43元,比上年增長33%;城市醫療救助9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8人次,共支出12.3萬元,比上年增長2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680户,人數701人,支出萬元,月人均101元,比上年增長10%。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15人,撫卹事業費支出38萬元,比上年增長26.7%。社會福利費2.5萬元,比上年增長12%;敬老院1家,牀位45張,收養農村五保40人。社區服務設施54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5個,其他社區服務設施38個。 [8] 

藥山鎮交通

藥山鎮有縣道X029經過。

藥山鎮風景名勝

藥山寺
藥山寺位於藥山鎮(原棠華鄉藥山),原名慈雲寺,始建於唐初,相傳曾有唐“尉遲敬德督建”石碑。唐貞元太和年間(785年—840年),續有擴建,有大佛殿、戲台等20多進,長約一公里,俗傳“跑馬關山門”。唐高僧惟儼於德宗貞元年間從衡山移居藥山寺,一時禪風大振。周圍百公里的官吏均到此參拜,並賦詩留墨,惜多失散。後藥山寺損後修,修後損。 [2] 
藥山寺宋代碑刻 藥山寺宋代碑刻
藥山慈雲講堂
“巖花澗草西林路,未見高僧只見。”這是一千年前唐朝詩人李商隱來到藥山時看到的情形。今藥山寺,除了如李商隱詩中所見的景色,還多了一個文化品牌——藥山慈雲講堂。
藥山慈雲講堂是藥山寺恢復重建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文化工程,以“講述真知灼見,傳承生命智慧”為原則,從2015年6月10日開始,每年將組織四次高端講座,邀請海內外高僧大德、知名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名流來藥山講學,推動傳統智慧和各科前沿知識的傳播。
藥山惟儼禪師化城塔銘 藥山惟儼禪師化城塔銘
藥山惟儼禪師住錫常有文人遷客、達官顯宦來此訪禪問道,如詩人李商隱、朗州刺史李翱、相國崔羣、常侍温造皆從其問道,並有詩書傳世。惟儼禪師是禪宗第九代祖師,駐錫藥山慈雲寺長達40餘年,被尊稱為“藥山古佛”,惟儼禪師圓寂後葬於藥山嘯峯山腰的“化城塔”,唐文宗賜諡號“弘道大師”。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世宗追封“達宗弘道禪師”。 [3] 

藥山鎮所獲榮譽

2021年9月,被表彰為湖南省2021年村莊清潔行動先進單位。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