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藍繼宗

鎖定
藍繼宗(959年-?) [1]  ,字承祖,廣州南海人。原為南漢皇帝劉鋹宮中的小宦官,12歲時隨劉鋹降宋,進入北宋皇宮任職。
他在北宋先後經歷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宋四朝,深得歷代皇帝的信任,曾隨宋太宗出征北漢,負責在軍中傳旨,還曾出巡秦州,為知州温仲舒辯誣,支持温仲舒驅逐渭南的番族,把渭南從邊地變成了內地。在出任賞賜党項首領李德明的加恩使時,藍繼宗還以精準的射術贏得李德明的尊重。
藍繼宗年老後以景福殿使、邕州觀察使的身份回家養病。去世後被贈官為安德軍節度使,諡號“僖靖”。
承祖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出生地
廣州南海(佛山市南海區)
出生日期
959年
本    名
藍繼宗
諡    號
僖靖
追    贈
安德軍節度使

藍繼宗人物生平

藍繼宗降宋隨徵

藍繼宗,字承祖,廣州南海人。原是南漢皇帝劉鋹宮中的小宦官,北宋開寶四年(南漢大寶十四年,971年),宋軍攻入廣州,劉鋹投降,藍繼宗隨之來到開封,進入宋朝皇宮任職,時年十二歲。 [2] 
太平興國四年(北漢廣運六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率軍親征北漢,已經擔任中黃門的藍繼宗隨軍出征,在攻打北漢都城太原城的時候,他在各營陣中傳達詔命,多合宋太宗的心意。 [3] 

藍繼宗據實直言

淳化四年(993年),同知樞密院事温仲舒被罷職任秦州(今陝西秦州)的知州,秦州邊境有大、小洛門寨,自唐末陷入西羌,温仲舒曉諭西羌首領獻地歸宋,把他們遷到渭北。言官認為温仲舒惹事,請求罷去他。宋太宗派藍繼宗前去察看,藍繼宗回來後上奏説大、小洛門寨地勢險要,產好木材,不能放棄。宋太宗很高興,又派藍繼宗去慰勞賞賜温仲舒。 [4] 

藍繼宗侍候真宗

此後藍繼宗歷遷西京作坊副使、勾當內東門。深得宋真宗信任。元德太后、章穆皇后下葬,藍繼宗為按行園陵使。 [5] 
景德元年(1004年)秋,宋真宗北征澶州(在今河南濮陽)時,他任勾當留司、皇城司。 [6] 
景德四年(1007年)正月宋真宗拜謁諸陵,皇陵附近缺水,藍繼宗就把泉水引到陵下,百官侍從都由此渡過。因此他被提升為入內副都知,為天書扶侍都監。真宗皇帝詔命他和李神佑排列東封扈從內侍的功勞,入內供奉官範守遜等告他排列的不公平,他被罷去都知的職務。但不久,宋真宗在汾脽祭祀,藍繼宗重新出任天書扶侍都監,後又升為東染院使。 [7]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藍繼宗任會州刺史,升為崇儀使、勾當皇城司。朝廷修玉清昭應宮,他和劉承珪負責。宮修成後,他升為洛苑使、高州團練使,充當都監。因章穆皇后陵的墓道下陷,他被貶為如京使。負責修景靈宮,升為南作坊使,又修會靈、祥源觀。 [8]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到亳州朝拜太清宮,他為管勾留司、大內公事,提舉在京諸司庫務,勾當三班院、修國史院,還出任賞賜党項首領趙德明(即李德明,賜姓趙)的加恩使,趙德明與藍繼宗射箭,藍繼宗每發必中,趙德明把自己所乘的名馬贈送給他。藍繼宗為內侍省右班都知,升為入內都知。 [9] 

藍繼宗辭官歸養

宋仁宗即位後,藍繼宗升為左騏驥使、忠州防禦使、永定陵修奉鈐轄。歷任昭宣、宣政、宣慶使。他多次上表請求辭官,宋仁宗特免他入朝拜舞和跟從皇帝出行。不久,他又堅決請求罷去都知,就以景福殿使、邕州觀察使的身份回家養病。景福殿設使,從大中祥符年間到藍繼宗,只有三人擔任過。
藍繼宗去世後被贈官為安德軍節度使,諡號“僖靖”。 [10] 

藍繼宗人物軼事

藍繼宗家中有園池,退朝後他就立即回家,同僚中有人挽留他,藍繼宗説:“我想回家種花卉、撫弄游魚取樂。” [11] 

藍繼宗主要成就

藍繼宗一生最大的成就是支持温仲舒收復渭南地區,使渭南從少數民族雜居的邊地,變成了漢人控制的內地。
秦州世代雜居着等少數民族,還有兩馬家、朵藏、梟波等部落。唐末以來,位於渭河以南的大洛、小洛地區盛產上等木材,被當地人侵佔。朝廷每年抽調軍卒採伐,運送至京師,必須從羌族居住的地區經過。免不了被他們搶奪,甚至發生血案。老百姓為此惶惶不安。温仲舒擔任秦州知州後,在幾個少數民族地區部署了軍隊,發佈佈告,恩威並用,少數民族部落紛紛獻出在渭南的領地,遷徙到渭河以北地區。北宋朝廷有人指責温仲舒,宋太宗也怕會引起少數民族的騷動,就派遣內侍藍繼宗去秦州去調查,藍繼宗從秦州辦事回來,説了温仲舒許多好話。宋太宗沒有怪罪温仲舒,還任命他為户部侍郎,參知政事。渭南地區後來成為內地,每年都從砍伐巨木得到許多好處。 [12] 

藍繼宗人物評價

《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繼宗事四朝,謙謹自持,每領職未久,輒請罷。” [1] 

藍繼宗親屬成員

養子:藍元用,後任左藏庫使、梓州觀察使,亡於任內。
養子:藍元震,因哥哥的恩蔭被補為入內黃門,轉為高班,後來歷任三陵都監、羣牧都監,監三館秘閣、皇城使、內副都知、忠州防禦使。他去世後被贈官為鎮海軍留後。藍元震有五個養子,都不是宦官。 [13] 

藍繼宗史籍記載

《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有傳。 [1] 
參考資料
  • 1.    宋史 卷四百六十七 列傳第二百二十六 宦者二 藍繼宗傳 
  • 2.    《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藍繼宗,字承祖,廣州南海人。事劉鋹為宦者,歸朝,年十二,遷為中黃門。
  • 3.    《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從徵太原,傳詔營陳間,多稱旨。
  • 4.    《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秦州並邊有大、小洛門砦,自唐末陷西羌。雍熙中,温仲舒諭酋豪使獻其地,徒眾渭北。言者以為生事,請罷仲舒。太宗遣繼宗往按視,還奏二砦據要害,產良木,不可棄。帝悦,復使繼宗勞賜仲舒。
  • 5.    《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累遷西京作坊副使、勾當內東門。元德太后、章穆皇后葬,為按行園陵使。
  • 6.    《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車駕北征,勾當留司、皇城司。
  • 7.    《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車駕謁諸陵,近陵舊乏水,繼宗疏泉陵下,百司從官皆取以濟。擢入內副都知,為天書扶侍都監。詔與李神祐第東封扈從內臣之勞,而入內供奉官範守遜等訴其不公,罷都知。祀汾脽,復為天書扶侍都監,再遷東染院使。
  • 8.    《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明年,領會州刺史,進崇儀使、勾當皇城司。修玉清昭應宮,與劉承珪典工作。宮成,遷洛苑使、高州團練使,充都監。坐章穆皇后陵隧墊,貶如京使。典修景靈宮,進南作坊使,復修會靈、祥源觀。
  • 9.    《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車駕幸亳州,管勾留司、大內公事,提舉在京諸司庫務,勾當三班院,修國史院。為趙德明加恩使,德明與繼宗射,繼宗每發必中,德明遺以所乘名馬。為內侍省右班都知,遷入內都知。
  • 10.    《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仁宗即位,遷左騏驥使、忠州防禦使、永定陵修奉鈐轄。歷昭宣、宣政、宣慶使。累上章求致仕,特免入朝拜舞及從行幸。頃之,復固請罷都知,以景福殿使、邕州觀察使家居養疾。
  • 11.    《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家有園池,退朝即亟歸,同列或留之,繼宗曰:“我欲歸種花卉、弄游魚為樂爾。”
  • 12.    温仲舒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引用日期2015-05-12]
  • 13.    《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養子元用、元震。元用終左藏庫使、梓州觀察使。   元震以兄蔭補入內黃門,轉高班,給事明肅太后。禁中夜火,後擁仁宗登西華門,左右未集,元震獨傳呼宿衞,以功遷高品。為三陵都監,條列防守法,其後諸陵以為式。歷羣牧都監,監三館秘閣,積官皇城使。累遷入內副都知、忠州防禦使。仙韶院火,元震救護,火以時息。詔褒之,賜襲衣、金帶。卒,贈鎮海軍留後。元震養子五人,不畜閹子。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