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薯蕷粥

鎖定
薯蕷粥是由生薯蕷、麥麪粉等製成。具有補心氣作用,對於自汗盜汗,脾胃虛弱,虛勞消渴,食慾不振,男子遺精及女子帶下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中文名
薯蕷粥
粥方組成
生薯蕷、麥麪粉
功 效
養心氣,健脾胃。
適 應 症
適用於心氣不足,心悸怔忡

薯蕷粥粥方組成

生薯蕷、麥麪粉各100-150克,或用幹山藥磨粉,葱、姜適量,紅糖少許。 [1] 

薯蕷粥煮制方法

將薯蕷去皮,洗淨,切為薄片,而後搗為泥糊狀,放鍋中煮沸後,下小麥面調勻,而後再放入葱、姜及紅糖等,煮成粥糊服食,每日1劑。

薯蕷粥功 效

養心氣,健脾胃。

薯蕷粥適 應 症

適用於心氣不足,心悸怔忡,自汗盜汗,脾胃虛弱,虛勞消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瀉入痢,男子遺精,早泄,女子帶下等。

薯蕷粥粥義解説

薯蕷,即山藥,為薯蕷科多年生蔓生植物薯蕷的塊根,以產於河南新鄉地區者為佳,稱懷山藥。山藥因其具有調補而不聚,微香而不燥的特點,常服有白膚健身之益,所以自古便為食療喜好者所鍾愛,它既是一種補益性中藥,也是人們常用的日常佳蔬。
昔日山藥可真為“命運多舛”。山藥原名薯蕷,因避唐朝天子唐代宗李豫名“諱”而改為“薯藥”。到了宋代,又因避宋英宗趙曙名“諱”而改為“山藥”。從此相安無事,沿用至今。
中醫認為,山藥性味甘、平,入脾、肺、腎經,有補益脾胃,益肺補腎之功,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腹瀉帶下,肺虛久咳,腎虛遺精等。早在《神農本草經》(以下簡稱《本經》)中就將其列為“上品”藥材,認為其“補中益氣,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本草綱目》言其“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山藥補而不滯,不熱不燥,能補脾氣而益胃陰,是培補脾胃而性質平和的藥物。藥理研究表明,山藥含皂甙、粘液質、膽鹼、澱粉酶及糖蛋白等,所含的消化酶能促進蛋白質和澱粉的分解,使食物易於消化吸收。山藥對人體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可預防動脈硬化和肥胖症,能防止肺腎等臟器中結締組織萎縮,預防膠原病的發生。所含的“脱氫表雄酮”被國內外營養學家稱之為“激素之母”,對人體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可降壓降脂,美容護膚,有預防高脂血症、動脈硬化和肥胖病之效,並可使肌膚細膩,光滑嬌嫩。
小麥面的主要成分為澱粉,此外,還含有蛋白質、糖類、粗纖維及少量的脂肪和維生素等。中醫認為,小麥面有養心除煩,健脾益腎,除熱止渴之功,適用於婦人髒燥,脾虛泄瀉,煩熱消渴等。《本草綱目》言其“生食利大腸”。《本草拾遺》言其“補虛,實人膚體,厚腸胃,益氣力”。《本草再新》言其“養心,益腎,和血,健脾”。兩者煮粥服食,可謂食療良方,對於脾胃虛弱,心氣不足患者,經常食用,頗有裨益,正如《本草綱目25卷薯蕷》所言:“薯蕷粥,補腎精,固腸胃”。
注意事項:薯蕷粥須温熱服食。本品性味平和,常年均可食用,不受療程限制。
薯蕷粥的做法菜系及功效:精品主食 脾調養食譜 便秘食譜 延緩衰老食譜 動脈硬化食譜 工藝:煮
薯蕷粥的製作材料:
薯蕷粥的做法:
1.將山藥軋細過篩,製成山藥粉。
2.將30克山藥粉和適量涼開水調勻,入器皿、泡沸,高火25分鐘成粥即可。
參考資料
  • 1.    王者悦,中國藥膳大辭典,中醫古籍出版社,2017.10,第6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