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薩那古城

鎖定
薩那古城(阿拉伯語:مدينة صنعاء القديمة;英語:Old City of Sana'a),位於也門首都薩那的東部,坐落在也門共和國西部海拔為2350米高的高原盆地中。同時又地處薩那古城處穿越也門山脈的主要交通線上,與非洲之角遙相呼應。
薩那古城位於海拔2200米的山谷裏,當地居民已居住了2500餘年。在7世紀和8世紀期間,此城變成了伊斯蘭教的重要傳播中心。其中的政治和文化遺產包括106座清真寺,12座哈瑪姆寺和6500間會所,全部建於11世紀前。
中文名
薩那古城
外文名
مدينة صنعاء القديمة(阿拉伯語)
Old City of Sana'a(英語)
所在地
也門首都薩那的東部
美    稱
阿拉伯明珠、春城
建築時間
11世紀前

薩那古城遺產資料

遺產名稱:薩那古城
Old City of Sana'a
入選時間:1986
遴選依據:(iv)(v)(vi)
地理位置:N15 21 20 E44 12 29
遺產編號: 385

薩那古城遺產描述

也門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也門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薩那古城位於也門首都薩那的東部,坐落在也門共和國西部海拔為2350米高的高原盆地中,同時又地處穿越也門山脈的主要交通線上,與非洲之角遙相呼應,紅海印度洋在此處匯聚在一起,這一區域是古代阿拉伯人生活的心臟地區。薩那古城擁有優美的自然景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蹟。這裏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素有“阿拉伯明珠”、“春城”的美稱。薩那古城是伊斯蘭阿拉伯建築風格的典型代表,且整個古城內的建築都保存得完好無損,整座古城看上去宛如雕塑和繪畫作品一樣美麗,風韻無限。在七世紀和八世紀期間,此城變成了伊斯蘭教的重要傳播中心,其中的政治和文化遺產包括106座清真寺,12座哈瑪姆寺和6500間會所,全部建於11世紀前,薩那城的多層塔和廟增添了景點的美麗。
198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v)(v)(vi),薩那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遴選依據標準(iv):在部分保存的牆壁內,薩那古城提供了一個典型的同類建築整體的例子,它的設計和細節轉化了伊斯蘭早期幾個世紀以來、並一直受到尊重的空間組織特徵。
遴選依據標準(v):薩那的房屋是一個傳統人類住區的傑出例子,由於當代社會的變化而變得脆弱。
遴選依據標準(vi):薩那與希吉拉早期伊斯蘭教傳播的歷史直接和有形地聯繫在一起。薩那大清真寺建於希吉拉六年,是麥加麥地那之外的第一個清真寺。薩那老城通過也門歷史人物哈桑·b·艾哈邁德·哈姆達尼、艾哈邁德·拉齊和奧肖卡尼(Al Hassan B. Ahmed Al Hamdany、Ahamed Al Razy和Al Shawkany)的貢獻,對也門、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歷史作出了貢獻,併發揮了重要作用。薩那古城建築風格總體-致的典範,其設計和各個細節,其房舍均已成為經典的、獨一無二的傳統人類活動文化遺產,是回曆初年伊斯蘭教義四處傳播最直接、最實際的見證。 [1-2] 

薩那古城委員會評價

薩那坐落於海拔2200米的山谷裏,人類在那裏的居住歷史已超過2500年。在公元7世紀和8世紀期間,此城成為伊斯蘭教的主要傳播中心。其中的政治和文化遺產包括103座清真寺、14座哈瑪姆寺和6000間會所,全部建於11世紀前。薩那城的多層塔樓為景點增添了美麗。 [3-5] 

薩那古城遺產簡介

薩那 (Sana'a) 是也門首都,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阿邦山和納卡木山之間的薩那盆地,平均海拔2200米。薩那氣候温和,日照充足,夏季氣温一般不超過30℃,冬季氣温最低氣温0℃,年降雨量約250毫米,薩那一年有兩個雨季,每年的三月至四月為小雨季,七月至八月為大雨季,因薩那城市排水設施落後,雨季時常常發生水災。
名稱由來
薩拉古城 薩拉古城
古代詩人曾把薩那比喻為“阿拉伯的明珠”,由於這裏氣候宜人,終年鮮花怒放,綠草如茵,又被人們稱為“春城”,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遊客不計其數。在阿拉伯人中素有“途程雖遠,必到薩那”之説,許多人稱薩那為“也門之門”。關於“薩那”一詞,有着多種解釋。一説“薩那”是埃塞俄比亞語,意為“要塞”,據説是因為薩那正好處在從印度洋經蘇伊士運河到達地中海的咽喉地帶,隔着紅海曼德海峽與非洲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另説,“薩那”一詞在阿拉伯文中與“工藝”是一個詞根,有“工藝品”之意,因為這裏是古代文化中心,有發達的手工業,這裏的居民以擅長製作精美的手工藝品而著稱。
歷史沿革
薩那古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古就是阿拉伯半島的交通要衝。早在公元前10世紀,薩那就是薩巴王國的一個要塞。公元2世紀薩那古城逐漸成為此地宗教和貿易中心。薩那城堡建於古代薩巴王國之地。公元3世紀,在城堡外西南面修建了著名的古丹宮。薩那城則是圍繞着這些公共建築發展而來,先是在東面,之後向西擴展。 [2] 
薩那古城 薩那古城
公元4世紀,這裏已成為也門政治、經濟和宗教中心。公元6世紀時為赫米葉爾王朝首府。自公元628年起,伊斯蘭勢力逐漸滲透到阿拉伯半島南部。薩那成為伊斯蘭教義在利比亞到伊拉克之間廣大地區的主要傳播中心。公元7世紀初,城市規模迅速擴大。630年在古丹宮西側蓋建了大清真寺。公元8到9世紀,巴格達阿巴斯德統治期間,薩那北部建立了一座王宮。898年,也門歷史上最主要的穆斯林教派,載德“伊瑪目”教派成立。公元11世紀時城內已有106座清真寺、12個浴場和6500座民居。薩那城的多層塔和廟增添了景點的美麗。公元12和13世紀,阿尤布王朝時期,在大清真寺西又蓋了一座王宮。1597年奧斯曼統治初期,在城西建清真寺,在城北建住宅區。 [2]  歷史上,薩那曾先後受阿拉伯波斯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由於人文和自然災難,薩那城多次遭到毀壞,也曾多次重建。1962年也門革命成功後,定薩那為北也門首都;1990年5月南北也門統一,薩那為統一後也門共和國的首都。 [4] 
結構佈局
薩那古城 薩那古城
薩那內星羅棋佈的街道是按公私不同用途區分的。從城門到住宅街門,從主要街道到集市,這種分類避免了城市規劃的雜亂無章。另外還有許多花園與城市融為一體。城牆環繞着一塊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各種各樣的建築材料-石頭、磚、土坯、大理石、彩色玻璃-將不同的材料縫隙、顏色、紋理和諧地同時顯現出來。塔樓式的住宅,悦目的褐色牆面以及粉刷其上的耀眼白色,與清真寺的尖塔和圓形穹頂相映生輝。 [2] 
薩那古城提供了一種建築風格總體一致的典範,其設計和各個細節反映了具有伊斯蘭早期空間特色的一種有序結構,這種結構隨時光流逝。 [2] 
建築風格
薩那古城 薩那古城
薩那古城的樓堂屋宇用石頭壘砌而成,其中青石、白石、黃石佔大多數,莊嚴而又穩固。薩那古城清晰可辨的住宅塔樓和古清真寺巨人的穹頂、挺拔的宣禮尖塔,掩映着環繞在周圍的碧綠的羣山,組合成完美的整體,遠遠望去,宛若仙境。薩那最醒目的建築是大清真寺,建於公元7世紀,據説是用從霍姆丹宮拆下的材料建成。清真寺塔尖高聳入雲,十分宏偉壯觀。
薩那古城建築風格獨特,城內的住宅一般都是傳統塔樓式,建築材料一般也採用青石、白石或紅石。石牆上雕刻着精美的圖案和花紋。窗户的上半部為圓拱形,用窗稜裝飾出多種圖案,鑲嵌着彩色玻璃窗。多層住宅一般是富裕人家,層數越多,表明主人的身份越高。最高的住宅有9層。作為極易損壞的同時期社會變遷遺物,薩那房舍已經成為經典的、獨一無二的傳統人類活動文化遺產。薩那市內星羅棋佈的街道是按公私不同用途區分的,從城門到住宅街門,從主要街道到集市,這種分類避免了城市規劃的雜亂無章。另外還有許多花園與城市融為一體。
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樓
相傳公元前1世紀,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樓——高約100米的霍姆丹宮便在薩那落成。至今仍保存有霍姆丹宮殘骸,其輪廓仍隱約看得出來。整個宮殿高達20多層,四角分別用白、黃、紅、黑四色大理石砌成,呈正方形。塔頂有一間客廳,每一角都有一頭石獅把守,屋頂是用一塊高20米的整塊大理石加工而成的。哈吉爾宮修建於希木爾王朝時期,位於薩那西北部。整個宮殿建造在—塊完整的巨石上,故有“石頭宮”的稱號。整個建築高達6層,宏偉壯觀,宮中有一水池,是當年伊瑪姆欣賞宮女們洗澡的地方。薩那城堡,建於古代薩巴王國之地。公元3世紀,在城堡外西南面修建了新王宮,即著名的古丹宮。 [2] 

薩那古城重要事件

當地時間2015年9月19日,以沙特為首的軍事同盟升級了對也門胡塞武裝的空襲,並空襲了世界文化遺產“薩那古城”,造成至少有57人死亡,130人受傷。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