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薩德

(法國作家)

鎖定
薩德侯爵,全名當拿迪安·阿爾風斯·法蘭高斯·迪·薩德 (Donatien Alphonse François,Marquis de Sade, 1740年6月2日出生於巴黎,1814年12月2日逝世於巴黎附近) 是一位法國貴族和一系列色情和哲學書籍的作者。 他尤其由於他所描寫的色情幻想和他所導致的社會醜聞而出名,成名作為《索多瑪的一百二十天》(又譯《放縱學校》),後被改編為電影《索多瑪的120天》。
中文名
薩德
外文名
Sade
別    名
當拿迪安·阿爾風斯·法蘭高斯·迪·薩德
國    籍
法國
出生日期
1740年6月2日
逝世日期
1814年12月2日
畢業院校
路易大帝學校
職    業
作家
出生地
巴黎
代表作品
《索多瑪的一百二十天》

薩德個人生平

薩德出生

薩德出生於一個古老的、敗落的法國南部的貴族家庭。通過他的母親得知他是法國王室的波旁王朝的一個遠親。薩德的母親是孔代王妃的高級女侍,他本人即出生於孔代親王在巴黎的宮殿裏。在這裏他也度過了他的幼年。他的童年部分是在巴黎,部分是在普羅旺斯度過的。從10歲到14歲他在巴黎的路易大帝學校(Collège Louis-le-Grand)上學,此後他進入了一個只有高級貴族才進得去的軍官學校。15歲時他成為候補軍官。16歲時他參加了七年戰爭並多次被提升。
為了改進他的經濟狀況,薩德侯爵於1763年與瑞內·佩拉吉·德·孟特瑞爾(Renée Pélagie deMontreuil)結婚,孟特瑞爾出生於一個不十分高貴,但非常富有的貴族家庭。兩人可能有三個孩子。
1764年薩德的父親死後,他繼承了他父親的與瑞士交界的三個省的榮譽總督的職務。
薩德婚後所獲得的財富使得他可以開始他醜聞昭著的生活,他的生活遠遠跳出了當時法國貴族的放蕩主義所容許的範圍。
據聞他多次虐待非常年輕的妓女和他家裏的男女傭人,後來與他的妻子一起虐待家裏的傭人。

薩德控告

由於有一個叫羅希·凱勒(Rose Keller)的人控告説薩德鞭打了她,薩德被捕。但薩德向凱勒付了一筆錢後凱勒撤回了她的控訴。
1769年薩德寫了一本去荷蘭的遊記。
1772年馬賽的妓女控告説薩德用糖裏摻的麻醉品藥倒她們後強迫她們進行羣交和雞姦。薩德被告,並被缺席判處死刑。薩德逃往意大利。他在那裏又寫了一本遊記(1775年印刷)和一本關於羅馬、佛羅倫薩和那不勒斯的書(1776年印刷)。

薩德入獄

薩德在出逃時又拐騙了他的一個做修女的妯娌,這樣一來他的妻子家裏也與他斷裂了。他的丈母孃獲得了一個國王通緝令(lettre de cachet)。1777年薩德返回巴黎時因此被捕並被關押,但他被判處的死刑卻於1778年被取消了。
1784年薩德越獄未遂後被關押到巴士底獄,他在這裏被關押了五年半。這段時間裏是薩德寫作上最有成就的時間。他在巴士底獄內可以隨便借書、買書和讀書。由於他的作品從哲學和習俗上都非常與世俗格格不入,因此他多偷偷地寫。為了節約紙張不被別人發現他寫的字非常小。
1789年巴士底獄被攻前數日薩德向外面示威的人叫:“他們在這裏面殺被關的人!”可能他的這些叫喊導致了巴黎公眾攻佔巴士底獄。巴士底獄本來是一個關貴人的監獄,薩德在裏面讓外面給他送飯,
他的房間裏的傢俱都是他自己佈置的。
巴士底獄被攻破後薩德立刻被轉移到一個瘋人院,他的妻子藉機與他離婚。
1790年薩德在法國大革命中被釋放。雖然他是貴族出身他參加了極端的雅各賓派,宣揚烏托邦的社會主義理想,但他拒絕交出他的家庭在普羅旺斯的宮殿和家庭財產。1793年他逐漸脱離了當時的政治主流,再次被捕並被判死刑。這次薩德被關押了一年多,但1794年7月28日羅伯斯庇爾被推翻後他逃脱了斷頭台。三個月後他被釋放。此後薩德窮途潦倒,不得不出賣他的家庭所有,幹雜活,他寫的作品賣不出多少錢。
1801年拿破崙上台後薩德因為寫了《於斯丁娜》和《於麗埃特》未經審判被關押。1803年他被稱瘋狂再次被關入瘋人院。在那裏人們對他不錯。他可以寫任何他想寫的東西。他在這裏寫了他的自傳式小説《香閣侯爵》(La Marquise de Gange,1813年印刷)、《薩克森王妃布倫瑞克的阿德萊德》(Adéla de de Brunswick, princesse de Saxe,1812年印刷)和《巴伐利亞的伊莎貝拉秘史》(Histoire secrète d'Isabelle de Bavière,1813年印刷)。他還組織瘋人院裏的瘋人演了好幾齣戲。1814年薩德侯爵逝於瘋人院內,享年74歲。

薩德文學創作

創作意識
1769年薩德開始寫作,他一開始的業餘創作都是些遊記。入獄後他開始加強他的寫作。1782年他寫了《一個牧師和一個臨死的人的對話》(Dialogue entre un prêtre et un moribond 1782)。在這篇作品中,那個臨死的自由主義者能夠説服牧師虔誠的生活是無意義的。
他的未完成的小説《索多瑪的120天》或《放縱學校》是1904年才被發現的,直到1909年才發表。這篇小説是他在獄內寫的,其中他描寫了120天暴亂的性生活,其中包括各種對被綁架的或被奴役的男女青年的性行為。1975年皮爾·保羅·帕索里尼將其情節轉到意大利法西斯統治時期後拍成電影。1997年的一個萬維網遊戲也使用了這部書中的情節。
1791年薩德發表了《喻美德的不幸》,這是他同年發表的《瑞斯丁娜》的一個早期的版本。在這本書裏他描寫了雖然所有不幸依然相信美德的瑞斯丁娜的生活。1796年他又補充了《於麗埃特》,於麗埃特是瑞斯丁娜的妹妹,是一個妓女和罪犯,她生活放蕩不羈卻很幸福。1797年兩本書被重新加工後匿名發表。這個新版本共10卷,4000頁,裏面有上百銅板雕刻的插圖,其名字是《新的瑞斯丁娜和於麗埃特的故事》。
大革命期間的作品
有《阿麗娜和瓦爾古》(Aline et Valcour,1795年,其中他描寫了一個烏托邦的國家)、《閨房哲學》(La Philosophie dans le boudoir,1795年,其中包括政治諷刺品“法國人,假如你們想成為共和黨人的話就再加一把力吧”)、《愛之罪》(Les crimes de l'amour,1800年)和一系列話劇。在瘋人院裏他寫了自傳小説《香閣侯爵》、《薩克森公主阿德萊德·德·布倫瑞克》和《法國王后巴伐利亞的伊莎貝拉秘史》。
薩德最有名的作品是《閨房哲學》。在這本書裏他描寫了一個下午和此後的晚上一個貴族年輕淑女的性生活和哲學的啓蒙。其教師是一個女貴族,兩個男貴族和一個粗壯的農民。在必需的恢復休息的時間裏這四個主角探討哲學問題。其中尤其同性戀的、唯樂主義的、無神論的道爾曼色成為“不道德的教師”和薩德的替身。道爾曼色的哲學主題主要來自霍爾巴赫的強人論。薩德將這個理論理解為社會和精神的優秀者——即高等貴族——不顧一切地追求快樂的權利。
薩德作品中的色情部分寫得非常細膩,非常有幻想力,但許多性行為也很難想象可以做得到。薩德尤其喜歡描寫與暴力和疼痛相連的行為,即“薩德主義”的內涵。
薩德的哲學立場是無神論的、唯物主義的和道德相對論的。他堅信不論多麼不道德的行為在世界上肯定有什麼地方會被自然容忍或甚至被贊成。可以想象的是薩德的文章始終受到檢察和封禁的威脅。比如1963年德國將他的《閨房哲學》列入“威脅青少年的作品”中(但後來又取消了)。

薩德作品

意大利遊記
《牧師與瀕死者的對話》(1782年)
愛之罪》(Les crimes de l'amour)短篇故事集
索多瑪120天或放縱學校》(Les 120 Journées de Sodome ou l'Ecole du Libertinage,1782年)
《美德的不幸》(les malheurs de la vertu,1787年)
《瑞斯丁娜》或喻美德的不幸(Justine ou les malheurs de la vertu,1791年)美德的不幸的
最終版本
《於麗埃特》(Juliette,1796年)美德的不幸的姐妹篇
《新瑞斯丁娜》,或喻美德的不幸以及於麗埃特,或惡行的走運(1797年)美德的不幸最終實現對
《閨房哲學》(La Philosophie dans le boudoir)
《法國王后巴伐利亞的伊莎貝拉》(1813年)

薩德理論

在薩德看來任何個人的意願與行為對於自然的進程來説都是一錢不值,只有生命的延續才是有意義的,而生命是如何活動的對自然是毫無意義的。對自然界有意義的只是物質世界的更新。謀殺、戰爭或是致人死命的暴力都可以服務於自然的這個目標,因為它們只是加速了物質的更新而已。慈悲、善意或其它一切美德都是不自然的,因為它幫助弱者延長了它本應存活的時間,從而減緩了自然的更新過程。
所以按照美德來規範自己的行為,從哲學的角度看是荒謬的,除非這種美德可以成為取勝的手段,或是這樣做能帶來快感。
他還説這個世界就是一個邪惡的世界,自然界到處都是罪惡。美德是不真實的,善與美德的努力是無望的,終將遭到失敗和毀滅。而人的罪惡卻為人帶來財富、快樂和權力,罪惡使人成為強者。
他説:罪惡那種缺少美德的優雅,難道不是更加崇高?不是擁有坦白、崇高的品質,那就勝過了美德之單調、柔軟之魅力,所以罪惡始終比美德可取。
“在我們的同類中有一些這樣的人,他們的行為令人震驚,遭人蔑視……但若對他們僅僅施以懲罰或説教根本無濟於事,因為他們那些古怪性情的萌發常常不由自主,在這一點你我皆然,無論智愚,無論出身貴賤高低 ……愚人反對我,説我所描繪出的那些人是惡魔。假如用我們傳統的慣常方式來看,他們的確是惡魔……但他們是‘自然’為實現其法則而籌劃出的工具。自然賦予他們野蠻與血腥的性格,這就是生命的本來面目。”
薩德強調,殘忍的快樂是完全自然的,而社會卻是阻礙自然發展進程的一個不自然的結構。自然不在乎被叫做“邪惡”的個體,它用仁愛的目光看待戰爭、迫害與專制。自然沒有財產,因此偷盜不是犯罪。在謀殺和自然死亡之間也沒有任何區別,只是生命的分子重新組合而已。.

薩德影響

薩德社會評價

到19世紀中為止人們避免提起薩德。波德萊爾是第一個重新發現他的人,
同時性學家開始使用他的書作為學術研究的內容。他的書被重新發表。
20世紀裏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尤其吉龍·阿波里奈爾,非常多地引用他的文章。
馬克斯·霍克海默和西奧多·阿多諾在他們的著作中也尖刻地對待了薩德的作品和哲學思想。
波伏娃和其他存在主義作家則從存在主義和從歷史觀點上來看待薩德的極端自由主義哲學。
由於他的作品中有大量性虐待情節,被認為是變態文學的創始者;後來的學者把主動的虐待症,
也就是喜歡虐待別人,命名為薩德現象(Sadism),即施虐症。將同已形同被虐心理著稱的奧地利
作家馬索克(Masoch)命名為馬索克現象(Masochism),薩德現象(Sadism)與馬索克現象(Masochism)合稱為sadomasochism,簡稱為SM,中文即指性虐待症,李銀河博士稱之為虐戀

薩德相關電影

電影片名:Quills
中文譯名:鵝毛筆
導演:菲利普·考夫曼Philip Kaufman
基本劇情:薩德侯爵(喬弗瑞·拉什飾)被關入瘋人院後,創造一切可能瘋狂繼續滿含情色內容的寫作,並在此期間愛上了美貌的洗衣女工(凱特·温斯萊特飾)。而管理瘋人院的,是一位年輕的、思想進步的神父(傑昆·菲尼克斯飾),但迫於一位暴君統治式的醫生(邁克爾·凱恩飾)的高壓下,神父不得不逐漸阻止薩德侯爵的寫作……

薩德相關音樂

劇照 劇照
英格瑪(Enigma)的著名new age音樂作品,作為走台音樂應用率相當高。歌曲主題是薩德內心慾望和良知的掙扎。

薩德英語詞源 | sadism

英語單詞 sadism (虐待狂)來自法國著名作家、虐待狂薩德侯爵。
薩德出生於一個古老的、敗落的法國南部的貴族家庭。少年時他進入一家軍官學校學習,15歲時他成為候補軍官。16歲時他參加了七年戰爭並多次被提升。成年後,他娶了一名出身自不太高貴、但非常富有的貴族家庭的女子。1764年薩德的父親死後,他繼承了他父親的與瑞士交界的三個省的榮譽總督的職務。薩德婚後所獲得的財富使得他可以開始他醜聞昭著的生活,他的生活遠遠跳出了當時法國貴族的放蕩主義所容許的範圍。據聞他多次虐待非常年輕的妓女和他家裏的男女傭人,後來與他的妻子一起虐待家裏的傭人。
由於受到虐待他人的指控,薩德曾經多次被捕入獄,多次被判處死刑但又幸運逃脱。在監獄和瘋人院生活的漫長時間內,薩德致力於寫作,創作了多篇優秀的文學作品。
薩德作品中的色情描寫非常細膩,富有想象力。薩德尤其愛好描寫各種暴力和虐待行為。由於他的作品中有大量性虐待情節,被認為是變態文學的創始者 . 後來的學者把主動的虐待症,也就是喜歡虐待別人,命名為 “薩德現象”( Sadism ),即“虐待狂”、“施虐症”。薩德現象( Sadism )與馬索克現象( Masochism )合稱為 sadomasochism ,簡稱為 SM ,中文即指性虐待症虐戀
  • sadism:['seɪdɪz(ə)m] n. 虐待狂,性虐待,施虐症
  • sadist:['sedɪst] n. 虐待狂者
  • sadistic:[sə'dɪstɪk] adj. 虐待狂的,虐待狂傾向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