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薄翅螳螂

鎖定
薄翅螳螂屬於螳螂目螳螂科。體形中等大小,體長40—76毫米,體形近似中華大刀螳,綠色或黃褐色,雌體交配後即以雄體為食。以多種害蟲為食,分佈廣泛。是害蟲天敵,分佈遍及全國各地,世界分佈種類,在我國各地區均有分佈。應保護。1年發生1代,以卵越冬。卵多產於樹皮上或草根附近。成蟲以小蟲為食。主要捕食蠅類、蝶蛾類幼蟲。薄翅螳螂體長6釐米左右,全身呈淡綠色或淡褐色。薄翅螳螂前翅略帶革質,後翅在腹端超過前翅,雙翅如同薄紗般美麗,因此得名薄翅螳螂 [1] 
別    名
歐洲螳螂
中文學名
薄翅螳螂
拉丁學名
Mantis religiosa Linnaeus
二名法
Mantidea
動物界
節肢動物
亞    門
真節肢動物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螳螂目
螳螂科
薄翅螳螂屬
薄翅螳螂
分佈區域
新疆甘肅湖北廣東陝西遼寧山西內蒙古
功能類別
捕食性天敵

薄翅螳螂簡介

雙刀上的黃黑斑點,刀尖呈嫩黃色是其很明顯的特徵。雙翅如同薄紗般美麗,因此得名薄翅螳螂。
薄翅螳螂原產歐洲,所以又名:“歐洲螳螂”,當然在亞洲也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薄翅螳螂很多人公認的兇猛螳螂種類,雖然體長受限,但是性格兇猛,飼養簡單,薄翅是螳螂目模式科螳科的螳屬,是最標準的螳螂,是完全獨立的種,有人説可能世界上所有螳螂都是薄翅的後裔,但是換句話説,其實就是某種和現代薄翅相近的古代螳螂的後代 [1] 

薄翅螳螂形態特徵

薄翅螳螂雌蟲

體長57-60毫米,淡綠色或淡褐色。前胸背板長15.70-17.10毫米;側角寬4.40-5毫米。前足基節長度等於或略長於前胸背板後半部。前足基節內面基部有1長形黑色斑。腿節內面中央有1枯黃色內斑。前翅略帶革質;後翅在腹端超過前翅。

薄翅螳螂雄蟲

體長47-56毫米。前胸背板長12.40-15.50毫米,側角寬2.20-3.10毫米。前翅薄而透明,前足基節內面基部同雌性。

薄翅螳螂卵鞘

長28.60±1.62毫米,寬14.50±1.57毫米,高10±1.60毫米,孵化區寬4.80±0.60毫米,前端寬11.20±3.16毫米,後端寬2.30±0.70毫米。柔軟,扁圓形,沙土色,前端大,末端窄小,腹面平坦。孵化區色淺稍突出。卵鞘外層厚,多空室。每層卵室排列近似圓形,中央少數幾個卵室與背腹面垂直 [2] 
若蟲:共有8個齡期,各齡期特徵是:
一齡:體長5.70±0.46毫米;頭殼寬1.30±0.06毫米。
二齡:體長8.50±0.25毫米;頭殼寬1.60±0.05毫米。
三齡:體長14.10±0.56毫米;頭殼寬1.90±0.07毫米。
四齡:體長18.60±2.27毫米;頭殼寬2.30±0.09毫米。
五齡:體長25.70±2.14毫米;頭殼寬2.70±0.08毫米。
六齡:體長31.10±1.80毫米;頭殼寬3.30±0.11毫米。
七齡:體長41.10±2.31毫米;頭殼寬4.10±0.35毫米。
八齡:體長49.50±1.81毫米;頭殼寬5.30±0.25毫米。

薄翅螳螂生活習性

它們還能隨着生活環境的改變而變換不同的體色。夏天,它們和樹葉、雜草的顏色一樣鮮綠,到了秋天,薄翅螳螂的體色會跟着周圍的草木一起變為黃色或褐色。
薄翅螳螂憑藉有力的前足,能在瞬間捕捉到正在飛行的小昆蟲,動作乾脆利落。
小盆友巨蟹原創作品(薄翅螳螂)
小盆友巨蟹原創作品(薄翅螳螂)(11張)
薄翅螳螂最令人生畏的武器,就是那對大大的“刀”了。這對大刀呈鐮刀狀,是3對足中最靠近前方的一對。它們不但樣子威猛,在腿節和脛節上還生有鈎狀刺,可以鈎住敵人。平時,薄翅螳螂會把它們收在細長的胸前,就像摺疊刀收起來的模樣。一旦發現了害蟲,薄翅螳螂立刻會張開前足,露出“大刀”來,隨時準備出擊。這時,只要是被薄翅螳螂盯上的獵物,絕對是兇多 [1] 

薄翅螳螂生命循環

在經歷羽化蜕皮後,薄翅螳螂到達性成熟,便會試着與雌蟲交配,併產出下一代,薄翅螳螂屬中小型螳螂,螵蛸孵化出的小螳少則20多隻,多則100多隻。
薄翅螳螂的“吃夫率”較高,面對自己的伴侶時,也是鐵石心腸,十分殘忍。每當雌、雄螳螂交配後,雌螳螂會一口咬住雄螳螂,將它吃入肚中。有時,竟然是一邊交配一邊進食,讓人心驚膽戰。其實,雌螳螂這樣做,也是沒有辦法。雌螳螂產卵後,需要大量營養,若只依靠抓捕小昆蟲來獲得營養,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雄螳螂心甘情願把自己作為食物貢獻出來。這也導致雄性薄翅螳在一些地區較為少見,在完成交配後,卵成熟時,雌蟲會產下螵蛸,在來年春天或夏天孵出,雌蟲大多會在產卵後因精疲力盡或壽命已到而死去,循環結束 [1] 

薄翅螳螂地理分佈

由於是引進品種,具體其他地區是否存在,還有待考察。常見的地區有:新疆、甘肅、湖北、廣東、陝西、遼寧、山西、內蒙古等地。此種一般可在茂密的草叢,以及莊稼地、郊區等地方見到它的身影 [2] 
參考資料
  • 1.    邢濤主編;龔勳分冊主編,動物超強隱身術,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06,第14頁
  • 2.    《中國藥用動物志》協作組編著,中國藥用動物志 第一冊,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年08月第1版,第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