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螵蛸

鎖定
“螵蛸”(piāo xiāo):螳螂卵塊,即螳螂科昆蟲大刀螂Tenodera sinensisi Saussure、小刀螂Statilia maculata(Thurlberg)或巨斧螳螂Hierodula patellifera(Servi11e)的乾燥卵鞘。(以上三種分別習稱“團螵蛸”、“長螵蛸”及“黑螵蛸”。)產在樹上的叫“桑螵蛸”,可入藥。又名“蜱蛸”。無脊椎動物昆蟲螳螂,雌蟲在產卵前,首先在樹枝上或樹皮上,分泌出一種泡沫狀的粘液,再將受精卵產在裏面,許多卵分行排列,乾燥後即形成一種卵鞘,稱螵蛸。每隻雌蟲可產4~5個大小、形狀相同的卵鞘。中醫學稱卵鞘為“螵蛸”,如桑樹上的卵鞘,稱為“桑螵蛸”。冬季採收,蒸1小時,殺死蟲卵,曬乾後可入中藥,成品黃褐色,質鬆軟,體輕,對體弱、小便次數過多者,有抗利尿(縮尿)功效。
按照古本草只有產在桑樹上的才叫桑螵蛸,而產在其他植物上的只能叫做螵蛸,只有產在桑樹上的才獨得桑白皮津液之精氣,從而入藥最好。有些老中醫為了彌補這些不足就在方子中加些桑白皮,增加一些利水效果,不過總感到有種“隔靴搔癢”的味道,那種軟螵蛸(大綿)往往產在石頭上,那種長螵蛸往往產在蘆葦蕩中,那個短螵蛸往往產在樹,柳樹等喬木灌木上,有些老中醫認為這種較“鐵螵蛸”質量最好,產卵時最前端的那個往往顏色最黑,認為是鐵螵蛸中質量最好的。螳螂產卵,初時是乳白色,好像熱熔膠,過一會兒就變黑變硬了。
中文名
螵蛸
別    名
“蜱蛸”
釋    義
螳螂的卵塊
功    效
抗利尿(縮尿)
採    收
冬季
最佳種類
“桑螵蛸”,

螵蛸藥材簡介

拼音:SANG PIAO XIAO
別名:蜱蛸
產地:
大刀螂產於廣西、雲南、湖北、湖南、河北、遼寧、河南、山東、江蘇、內蒙古、四川、貴州等地。
小刀螂產於浙江、江蘇、安徽、山東、湖北。
巨斧螳螂產於河北、山東、河南、山西。
螵蛸 螵蛸
採收:深秋至次春收集
加工:除去雜質,蒸至蟲卵死後將其乾燥。用時剪碎。
藥性:性平
藥味:味甘、鹹
歸經:歸肝、腎經
功能:固精縮尿,補腎助陽。
主治:用於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小便白濁 [1] 

螵蛸藥材性狀

團螵蛸:略呈圓柱形或半圓形,由多層膜狀薄片疊成,長2.5~4cm,寬2~3cm。表面淺黃褐色,上面帶狀隆起不明顯,底面平坦或有凹溝。體輕,質松而韌,橫斷面可見外層為海綿狀,內層為許多放射狀排列的小室,室內各有一細小橢圓形卵,深棕色,有光澤。氣微腥,味淡或微鹹。
長螵蛸:略呈長條形,一端較細,長2.5~5cm,寬1~1.5cm。表面灰黃色,上面帶狀隆起明顯,帶的兩側各有一條暗棕色淺溝和斜向紋理。質硬而脆。
黑螵蛸:略呈平行四邊形,長2~4cm,寬1.5~2cm。表面灰褐色,上面帶狀隆起明顯,兩側有斜向紋理,近尾端微向上翹。質硬而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