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蕭乾

(中國現代記者、作家、文學翻譯家)

鎖定
蕭乾(1910年1月27日—1999年2月11日),原名蕭秉乾(又蕭炳乾),筆名塔塔木林、佟荔。蒙古族,北京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記者、文學翻譯家。 [2-4] 
1910年1月27日生於北京。1933年開始發表作品,9月,完成短篇小説《蠶》。30年代,協助斯諾編譯《活的中國》。1935年,從燕京大學畢業,進入《大公報》工作。先後主編過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報》文藝副刊,主持過國際問題社評。1939至1946年,出版《千絃琴》《中國並非華夏》等英文著作五種。1948年,作為《大公報》編輯記者,參與策劃香港《大公報》起義。新中國誕生初期,編輯《人民中國》。194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後歷任中國作協名譽顧問,中央文史館館長,民盟中央顧問,全國政協第五、六、九屆委員,第七、八屆常委。20世紀50年代中期,從事外國文學翻譯,先後譯有《好兵帥克》《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裏柯克小品選》。從1957年起,蕭乾先後在反右和“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粉碎“四人幫”後,又譯有《培爾·金特》《裏柯克幽默小品選》等。1980年起擔任人民文學出版社顧問。1983年1月,譯文《培爾·金特》出版。1985年12月,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1986年,獲挪威王國政府勳章。1989年4月,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1990年,和文潔若翻譯《尤利西斯》。1994年,譯文《尤利西斯》出版;同年年底,主編的《新編文史筆記》叢書出版。
1999年2月11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9歲。 [1-2]  [4] 
中文名
蕭乾
外文名
Xiao Bingqian
別    名
塔塔木林、佟荔(筆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蒙古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10年1月27日
逝世日期
1999年2月11日
畢業院校
燕京大學新聞系
職    業
作家、記者、文學翻譯家
代表作品
籬下集
夢之谷
人生採訪
一本褪色的相冊
尤利西斯
性    別
原    名
蕭秉乾(又蕭炳乾)

蕭乾人物經歷

1910年1月27日,蕭乾出生在北京一户貧苦的蒙古族家庭。出世前一個多月父親去世,八歲喪母,由堂姊撫養長大。 [3]  [28] 
1921年,蕭乾11歲,進入洋人基督教會辦的崇實小學學習,半工半讀,織過地毯,送過牛奶。 [2-3] 
1926年,蕭乾入北新書局兼差當學徒、接觸到魯迅作品,並開始投稿報刊。因參加北京崇實中學的共青團組織而被捕,不久由學校保釋。 [2]  [28] 
1928年,蕭乾因為參加學生運動受到學校退學處分,為了躲避迫害,只好化名蕭若萍遠走廣東潮汕,在角石中學裏任國文教員,教了半年書。 [2-3] 
蕭乾 蕭乾
1929年,蕭乾重返北京,入燕京大學國文專修班學習,並從老師楊振聲的“現代文學”課上學習到了基本的文學知識,期間曾旁聽美國教授包貴思(Grace M. Boynton)的“英國小説”和“十九世紀英國詩歌”課,擴展了視野。 [3] 
1930年,蕭乾考入輔仁大學英文系,利用半工半讀的形式幫助國外漢學家學習漢語並口譯一些中國文學作品,如曾經幫助丹麥女漢學家孟特夫人翻譯了幾本《東華錄》以及幫助捷克漢學家普實克讀魯迅的《野草》(蕭乾 1978)。期間,協助美國人安瀾(William D. Allen)創辦《中國簡報》(China in Brief),譯介中國現代文學,並開始向《輔仁雜誌》《晨報》副刊等雜誌投稿。 [3] 
1932年,蕭乾在當時輔仁大學英文系主任的鼓勵下(蕭乾 2010:40)先後翻譯了郭沫若的《王昭君》、田漢的《湖上的悲劇》以及熊佛西的《藝術家》三部劇作,分別發表在英文版的《輔仁學報》(Fu JenMagazine)1932年第1、2、4期上。 [3] 
1933年,蕭乾開始在《水星》《國聞週報》及《大公報·文藝》上發表小説。 [2] 
1933年,蕭乾結識了巴金。夏,轉入燕京大學新聞系三年級,課餘不斷寫作短篇發表。因為選修斯諾開設的“特寫一旅行通訊”等課程,結識了斯諾。在他的邀請下,蕭乾與楊剛、姚克等人一起協助斯諾編譯《活的中國:中國現代短篇小説選》(Living China:Modern Chinese Short Stories)——一本主要介紹中國現代文學的譯文集,1937年由紐約的John Day與Reynal & Hitchcock聯合出版;同年9月,他完成了自己第一個短篇小説《蠶》的寫作。 [3]  [28] 
28歲的蕭乾於香港三疊泉 28歲的蕭乾於香港三疊泉
1935年,蕭乾從燕大新聞系畢業,先後任天津、上海、香港《大公報》文藝副刊主編。 [3] 
1937年,蕭乾翻譯了美國劇作家湯普金斯(FrankG. Tompkins)的《虛偽》和英國劇作家多恩(Oliphant Down)的《夢的製作者》(The Maker of Dreams)兩部短劇(蕭乾 1937:200—262)。 [3] 
1939年9月1日,蕭乾離港赴歐,開始了7年的海外生涯。他先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系擔任講師,1942年夏辭去教職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攻讀碩士學位,主攻英國心理派小説,重點是勞倫斯、伍爾芙和福斯特三位作家。 [2-3] 
1940年初,倫敦的英國筆會中心邀請蕭乾參加一次活動並作關於中國新文學運動的演講,當天演講的題目是《戰時中國文藝》。就在這次筆會上,他認識了漢學家阿瑟·魏禮(Arthur Waley)和著名作家一《印度之行》的作者福斯特(E.M. Forster)等人。活動中,國際筆會邀請蕭乾為“筆會叢書”寫一本介紹中國新文學運動的書,要求簡明扼要。這本書就是蕭乾1941年出版的《苦難時代的蝕刻:中國當代文學一瞥》(Etching of a Tormented Age:A Glimps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3] 
1942至1944年,蕭乾為劍橋大學英國文學系研究生。1944年後任《大公報》駐英特派員兼戰地記者,廣泛與英國文化界交流,以不同形式介紹中國的抗戰;他出版了《千絃琴》《中國並非華夏》等英文著作五種,通過翻譯與創作比較系統地向西方讀者介紹了五四新文學和現代中國的情況。 [2-3] 
1944年至1946年,蕭乾以《大公報》駐歐特派員身份隨盟軍採訪,向國內報道二戰歐洲戰場實況。 [3]  他冒着戰火硝煙,隨英軍幾渡英吉利海峽,隨美軍挺進萊茵河。聯軍攻入柏林後,作為第一批進入柏林採訪的記者,他深入到希特勒的元首府,親眼看見了第三帝國的崩潰。戰後,他曾採訪了聯合國成立大會、波茨坦會議和紐倫堡戰犯審判,經歷了許多重大的歷史場面。他根據自己的耳聞目睹,寫了《到萊茵前線去》《南德的暮秋》等大量戰地報道,憤怒地控訴希特勒的法西斯暴行,熱情謳歌歐洲人民反法西斯的英雄業績,給了當時堅持抗戰的中國軍民以很大的鼓舞。 [2] 
1946年,蕭乾回國,重返上海《大公報·文藝》編輯部擔任國際問題社評工作,復旦大學英文系和新聞系教授。 [3] 
1948年10月,蕭乾移居香港,與他人一起策劃香港《大公報》起義,改組《大公報》,並協助中共地下黨英文刊物《中國》文摘的編譯工作;1949年3月,劍橋大學中文系主任何倫邀請蕭乾赴劍橋大學講授現代中國文學,力勸蕭乾離港赴英。經過慎重考慮,蕭乾最終選擇回國報效祖國。 [2-3] 
1949年後,蕭乾參加國際新聞局的籌備,曾先後擔任英文刊物《人民中國》(People'sChina)副主編,《譯文》編委兼編輯部副主任,向海外讀者介紹中國的鉅變。 [2-3] 
1951年初,蕭乾赴湖南嶽陽參加土改及新聞採訪。他遍訪了山鄉村寨,生平第一次走到農民中間,看到翻身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國家的主人以後的歡樂和自豪,他感到從來未有過的喜悦,寫下了許多描述土改過程的通訊、特寫。 [2] 
1951年3月1日,蕭乾的長篇通訊《在土地改革中學習》在《人民日報》發表,毛主席讀後非常推重,當即寫信給胡喬木,鄭重推薦此文,稱讚“寫得很好,請為廣播,發各地登載,並可出單行本。”他在土改中所寫的系列文章,於同年合輯為大型報告文學集《土地回老家》(How the Tillers Win Back Their Land),連載於英文版《人民中國》(People'sChina)第3卷第8期至第4卷第3期;同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英文單行本。蕭乾將其譯成中文,由平明出版社於1951年11月出版。同年蕭乾還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 [2-3] 
1952年,蕭乾將巴金的《生活在英雄們中間》譯成英文,在英文版《人民中國》上連載後出版單行本。 [3] 
1953年至1955年,蕭乾擔任《譯文》編委兼編輯部副主任。 [2-3] 
50年代中期,蕭乾曾從事外國文學翻譯,先後譯有《好兵帥克》(捷克)、《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英國)、《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英國)、《裏柯克小品選》(加拿大)。 [2] 
1956年,蕭乾訪問了內蒙古,他看到自己祖先棲居過的草原建起了新興的城市,本族人民勞動熱情空前高漲,興奮萬分,便寫出了《草原即景》《萬里趕羊》《時代正在草原上飛躍》等膾炙人口的特寫文章,其中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萬里趕羊》一篇最為動人,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許多人紛紛投書《人民日報》,暢談他們閲讀後所受到的教育。同年擔任《人民日報》文藝版顧問;《文藝報》副總編輯。譯作《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好兵帥克》節譯本和譯作《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2-3] 
1957年,蕭乾被錯打成右派,下放唐山柏各莊農場監督勞動,被剝奪寫作權利達23年之久。 [2] 
1961年至1968年,蕭乾返京擔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譯所編輯、顧問;1962年翻譯《裏柯克諷刺小品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化名佟荔;1964年文化部黨組宣佈為他“摘帽”。 [2] 
1969年9月,蕭乾被下放湖北咸寧文化部“五七幹校”勞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為他徹底平反,確認“右派分子”實屬錯劃,恢復名譽。 [2-3] 
1978年至1998年,蕭乾開始大量創作和翻譯。 [3] 
1979年8月,蕭乾應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寫作計劃”主持人聶華苓夫婦邀請,赴美參加中外文學交流活動,並被邀請到美國耶魯、哈佛、康乃爾、威斯康星等大學作巡迴講學。12月25日離美抵港,在香港大學作公開講演,講題為《新聞與文學的關係》。 [2] 
1980年1月初,蕭乾在中文大學講演《美國觀感》,並與香港文化界人士座談。 [2] 
1983年1月,蕭乾應邀赴新加坡,參加第一屆國際華文文藝營。同年翻譯的挪威作家易卜生詩劇《培爾·金特》單行本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2-3] 
1983年8月30日至10月17日,蕭乾再度應邀去美國,在愛荷華大學任客座教授,後赴北愛荷華大學、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戈裏涅爾學院、克奧學院等作公開講演。 [2] 
1984年8月4日至10月1日,蕭乾應邀赴西德、挪威和英國。在挪威奧斯陸受國王奧拉夫五世接見,在奧斯陸大學和易卡生的故鄉希思作公開講演《易卜生在中國》。在英國參加中國文學家年會,做了關於中國報告文學的演講。 [2] 
1985年1月,蕭乾參加第二屆文藝營活動,並擔任第二屆金獅獎評委(報導文學部分)。 [2] 
1986年,為表彰為中挪兩國文化交流所做的貢獻,蕭乾獲挪威政府和國王頒發的國家勳章,成為中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人。 [3]  蕭乾還與張夢麟等合譯了《屠場》(美國),與李從弼合譯了《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英國),參加了《戰爭風雲》《拿破崙論》等書的翻譯工作。 [2] 
1986年7月,蕭乾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8月赴倫敦,參加中英合拍電視片《蕭乾重訪英倫》。9月應邀赴美國紐約大學講學。12月下旬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為1986—1987年度黃林秀蓮訪問學人。 [2] 
1987年1月下旬,蕭乾赴香港大學講學。 [2] 
1988年,蕭乾赴漢城參加國際筆會第五十二次代表大會。同年獲中國作家協會“新時期散文榮譽獎”。 [2] 
1989年4月,蕭乾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他是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翻譯家協會理事,全國政協第五、六、九屆委員,第七、八屆常委,民盟中央第五、六屆常委,民盟中央參議委員會常委、副主任等。 [2] 
1990年,蕭乾被聘為美國諾伊斯塔特“國際文學獎”年度評委,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3月31日,翻譯的《裏柯克幽默小品選》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同年和夫人文潔若開始翻譯《尤利西斯》。 [2-3] 
晚年蕭乾 晚年蕭乾
1992年,中國現代文學館、中央文史研究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心(台灣)等七單位,在北京歷史博物館聯合主辦了蕭乾文學生涯60年展覽。 [2] 
1993年,由蕭乾倡導並擔任主編的大型《新編文史筆記》叢書榮獲1993年度中國圖書獎,已於1994年底全部出版,出版後,愛到廣大讀者的好評。 [2] 
1994年,《尤利西斯》中文譯本在譯林出版社出版。同年,中國作協中外文學交流委員會授予蕭乾“彩虹翻譯獎”榮譽獎。 [3]  [25] 
1995年,《尤利西斯》中文譯本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外國文學圖書獎一等獎、第二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同年蕭乾被中國作家協會授予“抗戰勝利老作家紀念牌”。 [2-3]  [25] 
1996年,《尤利西斯》中文譯本獲全國優秀外國文學翻譯一等獎。 [3]  [25] 
1999年2月11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9歲。 [3] 

蕭乾個人生活

蕭乾在與文潔若結婚之前分別與王樹藏、謝格温(英國人)、梅韜經歷過三次婚姻,留下一個兒子蕭馳(鐵柱)。 [7]  [23] 
蕭乾與夫人文潔若 蕭乾與夫人文潔若
1954年4月30日,蕭乾和文潔若結婚。他們都沒有舉行婚禮,就去民政局領了那個結婚證。這是蕭乾的第四次婚姻。 [6] 
1955年1月30日,蕭乾的女兒荔子出生。 [7] 
1956年11月10日,蕭乾的小兒子蕭桐出生。 [7] 

蕭乾主要作品

蕭乾中文著作

作品名稱
出版社(大陸)
首版時間
《書評研究》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35年
《籬下集》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36年3月
《栗子》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6年
《小樹葉》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37年
《廢郵存底》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7年
《落日》
良友圖書印刷公司
1937年6月
《夢之谷》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8年11月
《見聞》
重慶烽火社
1939年9月
《灰燼》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9年11月
《南德的暮秋》(歐戰特寫集)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47年4月
《人生採訪》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47年4月
《英國版畫集》
晨光出版公司
1947年
《創作四試》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47年7月
《紅毛長談》
上海觀察社
1948年
《珍珠米》
晨光出版公司
1948年
《土地回老家》
平明出版社
1951年11月
《鳳凰坡上》
通俗出版社
1956年
《蕭乾散文特寫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0年8月
《一本褪色的相冊》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1981年4月
《蕭乾短篇小説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2年
《海外行蹤》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3年1月
《蕭乾選集》(四卷)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1984年
《菲爾丁——英國現實主義小説奠基人》
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4年
《中國當代作家選集:蕭乾》
人民文學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分店聯合出版
1986年8月
《西歐戰場特寫選》(中國記者叢書)
新華出版社
1986年6月
《搬家史》(駱駝叢書)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7年8月
《負笈劍橋》
北京三聯書店
1987年10月
《北京城雜憶》(百家叢書)
人民日報出版社
1987年5月
《斷層掃描》(花城文庫)
廣州花城出版社
1988年4月
《書評面面觀》
人民日報出版社
1989年
《這十年》
重慶出版社
1990年4月
《八十自省》(散文叢書)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1年5月
《未帶地圖的旅人——蕭乾回憶錄》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91年9月
《蕭乾書信集》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1年8月
《蕭乾文學回憶錄》
華藝出版社
1992年4月
《我的醫藥哲學》
花城出版社
1992年9月
《中國當代名人隨筆:蕭乾卷》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3年10月
《中國當代名人隨筆——關於死的反思》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5年3月
《蕭乾文集》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5年
《旅人的綠洲》(雙葉叢書)
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5年6月
《我的年輪》(金薔薇隨筆文叢)
中國華僑出版社
1995年9月
《我這兩輩子》(名人名家書系)
人民日報出版社
1995年8月
《蕭乾散文精編》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5年12月
《一箇中國記者看二戰》
三聯書店
1995年5月
《過路人》(我的世界叢書)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6年3月
《中國現代文學名著·蕭乾》
太白文藝出版社
1997年1月
《蕭乾散文》(上、下)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7年5月
《人生採訪》(現代名家經典)
新世紀出版社
1997年9月
《點滴人生》
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7年9月
《現代文學百家·蕭乾》
華夏出版社
1997年10月
《雨夕》(京味文學叢書)
燕山出版社
1997年10月
《東方赤子·大家叢書——蕭乾》
華文出版社
1997年10月
《感覺的記錄》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7年12月
《玉淵潭漫筆》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10月
作品名稱
出版社(台灣)
首版時間
《蕭乾選集》(共六卷)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2年4、5月
《書評研究》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0年7月
《我要採訪人生》
經濟與生活出版公司
1988年5月
《中國現代作家選集:蕭乾》
鍾馗出版有限公司
1987年7月
《蕭乾》
海風出版有限公司
1990年6月
《人生採訪》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0年9月
《蕭乾文學回憶錄》
業強出版社
1991年12月
《關於死的反思》
業強出版社
1993年9月
《我的中國,我的歲月》
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1994年9月
《未帶地圖的旅人——蕭乾回憶錄》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1994年12月
《一箇中國記者看二次大戰》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1995年8月
作品名稱
出版社(香港)
首版時間
《蕭乾選集》
香港文學出版社
1957年4月
《夢之谷》
香港中流出版社
1979年10月
《蕭乾選集》(中國現代文選叢書)
香港文學研究會
1980年
《中國現代作家選集:蕭乾》
三聯書店香港分店、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3年1月
《一本褪色的相冊》
三聯書店香港分店
1981年5月
《負芨劍橋》(讀者良友文庫)
三聯書店香港分店
1986年12月
《未帶地圖的旅人——蕭乾回憶錄》
香江出版公司
1988年11月
(參考資料: [26] 

蕭乾英文著作

作品名稱
出版社
首版時間
《中國而非華夏》(China but not Cathay
倫敦嚮導出版社(Pilot Press,London)
1941年
《苦難時代的蝕刻》(Etching of a Tormented Age
國際筆會叢刊(P E N Books)倫敦艾倫與恩温出版社(Allen and UnwinLtd,London)
1942年
《蠶》(The Spinners ofSilk
倫敦艾倫與恩温出版社
1944年
《龍鬚與藍圖》(7k Dragon Beards Versus Blueprints
倫敦嚮導出版社
1944年
《千絃琴》(A Harp with a Thousand Strings
倫敦嚮導出版社
1944年
《<栗子>及其他》(Chestnuts and Other Stories
熊貓叢書(Panda Books),北京外交出版社
1984年
《<珍珠米>及其他》(Semolina and Others
三聯書店香港分店
1984年
《土地回老家》(How the Tillers Win Back Their Land
北京外交出版社
1951年
(參考資料: [26] 

蕭乾翻譯著作

作品名稱
出版社(大陸)
首版時間
《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英國:查爾斯·蘭姆、瑪麗·蘭姆改寫)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56年
《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英國:亨利·菲爾丁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6年
《好兵帥克》(捷克:雅·哈謝克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6年
《裏柯克小品選》(加拿大:斯蒂芬·裏柯克著,譯者署名佟荔)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3年3月
《裏柯克幽默小品選》(四季譯叢)
作家出版社
1990年
《培爾·金特》(挪威:亨利克·易卜生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年
《屠場》(美國:厄普頓·辛克萊著,與張夢麟等合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9年10月
《戰爭風雲》(美國:赫爾曼·沃克著,與王央樂等合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2年
《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亨利·菲爾丁著,與李從弼合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4年4月
《尤利西斯》(三卷.愛爾蘭:詹姆斯·喬伊斯著,與文潔若合譯)
譯林出版社
1994年4月、6月、10月
《裏柯克隨筆集》(現代隨筆譯叢),由文潔若補譯五篇
海天出版社
1993年9月
《裏柯克隨筆集》(由文潔若補譯十篇)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8年
《莎士比亞戲劇故事》(中英文對照)
商務印書館
1983年5月
《莎士比亞戲劇故事》(中英文對照,文潔若註釋)
譯林出版社
1996年10月
《莎士比亞戲劇故事》與湯真譯《莎士比亞歷史劇故事》併為一卷
21世紀出版社
1997年4月
《繪本莎士比亞戲劇故事》
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8年1月
作品名稱
出版社(台灣)
首版時間
《莎士比亞戲劇故事》(英國:查爾斯·蘭姆、瑪麗·蘭姆改寫)
純文學出版社
1989年9月
《我為什麼殺我的房東》(加拿大:斯蒂芬·裏柯克著)
業強出版社
1993年3月
《好兵帥克》(捷克:雅·哈謝克著)
林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3年3月
《尤利西斯》(愛爾蘭:詹姆斯·喬伊斯著,與文潔若合譯)
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1995年3月
《繪畫本莎士比亞戲劇故事》
格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5年12月
(參考資料: [26] 

蕭乾編選著作

作品名稱
出版社
首版時間
《文史筆記叢書》第一至四輯(32冊)
上海書店
1992至1994年
《楊剛文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4年
《楊振聲文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

《近現代新筆記叢書》第一輯(8冊)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1992年
(參考資料: [27] 

蕭乾創作特點

蕭乾新聞特寫

蕭乾回憶錄   劉文韜 攝 蕭乾回憶錄 劉文韜 攝
蕭乾報告文學最為重要的特點就是:文學性和新聞性的高度統一——這也是報告文學的科學定義,這一要求在蕭乾的創作中得到了貫徹實踐,他自己也曾説“特寫則實際上就是用文藝筆法寫成的新聞報導”,趙遐秋在文章中便指出蕭乾的努力強化了中國報告文學的文學性,她認為蕭乾沒有被“真實性”這一報告文學的生命之喉所扼住,而是在創作中達到了一種他自己所説的在鼓面上跳舞的藝術手段和藝術魅力。 [8] 
在新聞觀的形成上,蕭乾深受在燕京大學求學時的老師埃德加·斯諾的影響。他對“特寫”這一新聞品種的特質以及表現方法,有着自己獨到的理解。蕭乾認為“特寫實際上就是用文藝筆法寫成的新聞報導”。在回憶文章中,他提及年輕時曾對人生進行規劃:通過記者生涯,廣泛地體驗人生,以達到從事文學創作的最終鵠的;並且認為他的預期目標基本達到。可以看出,蕭乾有意識地在新聞寫作中引入了一些文學筆法。 [9] 
蕭乾在通訊、特寫中展示的人生、社會場景豐富多彩,始終有一條閃閃發光的主線貫穿其中。這條主線,即作者熱愛祖國和同情普遍民眾之心。他自己在《人生採訪》一書前記中講過:“這些文字涉及的地方雖然不同,寫作時期也不一樣,但我有的只是一個企圖,那就是褒善貶惡,為受蹂躪者呼喊,向黑暗進攻。這企圖可畢直地與我另外一個野心相沖突,那就是怎樣把新聞文章寫得稍有點永久性,待事過境遷後,還值得一讀。” [10] 
由於借鑑了一些文學手法,蕭乾的通訊、特寫在真實性的基礎上,又顯得非常充實飽滿。蕭乾在作品中較多地運用了白描手法,無論是寫人寫景、摹情狀物,寥寥幾筆,就能躍然紙上。如《魯西流民圖》中的災民羣像,由年歲不同、情態各異的人物的素描組成的。蕭乾在作品中很注重場景的描寫以及細節的揭示。他的新聞作品通常都有着重大題材,但作者善於抓取典型事件,從細部着手進行描寫,往往能做到“一葉知秋”。 [9] 
作為“京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蕭乾的語言有着鮮明的個性,突出地體現他的新聞作品。他作品中的語言以北京話為基礎,經過了去蕪存菁的高度純化,文字簡潔流暢,敍事、狀物凝鍊乾淨,可以看得出古典文學對其語言風格的影響。蕭乾的通訊、特寫往往將記敍與議論、抒情相結合,使這三者水乳交融,以達到突出主題的效果。蕭乾新聞作品的字裏行間,不時閃爍着機智與幽默,強化了文章的個性色彩,也起到發人深思的效果。 [9] 

蕭乾小説

蕭乾的小説中帶有自傳性色彩,很多作品是自己童年經歷一定程度上的反映。其次,愛國主義的主題在蕭乾的作品中也有不少的體現。一部分作品也反映了蕭乾對階級關係的批判和同情。蕭乾自小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響。在蕭乾的小説中,經常將筆觸着眼於細節描寫。蕭乾正如其他京派作家一樣在自然和童心中不斷尋找美,他的文字幽麗清逸,雅潔清通,講究白描的貼切和真實,整個作品風格憂鬱而清新。蕭乾還非常善於描景抒情。 [11] 

蕭乾散文

蕭乾晚年的散文,敍寫風格多變,年代跨度大,內涵豐厚瓷實,揉進了豐富的人生體驗、深厚的人文知識和濃郁的情感意趣。其散文傾心訴説、平等交流的感覺比比皆是,沒有訓教、張揚、故作深沉和有意為之的炫技。 [12] 
除事件的真實外,情感是支配蕭乾散文特寫的內在因素。在精選材料的基礎上,蕭乾注重剪裁的藝術。注重結構的經營。在描繪人物的時候,蕭乾摒棄了那種大筆塗抹的地方,他喜歡素描,寥寥數筆,輕色淡抹,人物的神情姿態,脱穎而出。在描繪景物的時候往往昇華為一種想象。蕭乾散文特寫的文學化還在文章的語言上有所體現,他少有駢語儷句,而是着重於語言的恰當、醒豁、流暢。 [13] 

蕭乾翻譯

蕭乾 蕭乾
在翻譯西方文學作品時,蕭乾習慣將全書的段落進行重新劃分,且著作的句法結構也進行了相應的改變。在《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的翻譯中,蕭乾就針對著作中段落較長,難翻譯的問題,參照英國倫敦洛克書店的彩色插圖本的方式對原著的句法與結構進行了相應的更改與重新劃分,並將其中的人物對話通過小的段落來展現,這就讓讀者閲讀起來更加舒適與簡單。對於這一方面的改善,蕭乾就在其《譯者前言》中進行了詳細的解釋與闡述。所以,蕭乾採用劃歸的翻譯思想使得文學作品能夠在流利順暢的情況下,實現了達意的目的,達到了最佳的翻譯效果。 [14-16]  蕭乾堅持直譯與意譯相結合,並能夠始終保持歸化的西方文學作品的翻譯策略。 [17] 
雖然蕭乾翻譯的作品中有些內容太過口語化而與原著的典雅的語言有一定的出入,這實際上也是翻譯規範制約的結果。蕭乾歸化的翻譯思想基本上適應了其靈活、意譯的翻譯觀。 [14-16]  蕭乾認為在對西方文學作品的翻譯中,關鍵是要符合對原著感情上的真實,而不在於文字與結構,要注重“神”,而不是“形”。 [17] 
蕭乾還提倡選定自己最喜歡的作者,並認為搶譯是一種很惡劣的作風。 [17] 

蕭乾獲獎記錄

文學類
  • 1986    挪威王國政府國家勳章    《培爾·金特》中文譯本    (獲獎)    
  • 1988    新時期散文榮譽獎    《北京城雜憶》    (獲獎)    
  • 1993    中國圖書獎    《新編文史筆記》    (獲獎)    
  • 1994    “彩虹翻譯獎”榮譽獎    《尤利西斯》中文譯本    (獲獎)    
  • 1995    第二屆全國優秀外國文學圖書一等獎    《尤利西斯》中文譯本    (獲獎)    
  • 1995    第二屆中國圖書獎提名獎    《尤利西斯》中文譯本    (提名)    
  • 1996    全國優秀外國文學翻譯一等獎    《尤利西斯》中文譯本    (獲獎)    
  • 1996    雪津杯雜文徵文一等獎    《倘若我是一個日本人》    (獲獎)    
  • 1996    第八屆全國報紙副刊作品獎二等獎    《倘若我是一個日本人》    (獲獎)    
  • 1998    雜文一等獎    《抗老哲學》    (獲獎)    
其他
  • 1995    抗戰勝利者作家紀念牌    (獲獎)    
(參考資料: [2]  [4-5]  [25] 

蕭乾人物評價

作家巴金:“我佩服這幾個人的才華,一是曹禺,一是沈從文,一是蕭乾,我自愧不如他們。才能要差好幾倍。” [18] 
作家冰心:“你真能寫,哪都有你的文章,我篇篇都看。你真是快手!” [18] 
作家錢鍾書:“蕭乾英文好,有才華。” [19] 
作家文潔若:“他還是作為記者的才華多一些。蕭乾把作家這個頭銜看的很重要。其實,作為翻譯家作為記者,蕭乾的成就比作家更傑出,但他本人更看重作家,只是學生時代寫的多,47年以後就不大寫了。” [19] 
作家舒乙:“蕭乾先生的人生道路就是一種典型的路,它是中國當代文學走向成熟的象徵。而這成熟的標誌,就是精深而豁達,就是尖鋭而不刻薄,就是通情達理,就是有理有節,就是樂觀大度。” [18] 
書畫家、教育家啓功:“作家在家,有暇無暇。一揮十載,飽學五車。年登大耋,名滿天涯。吾鄉之望,祖國之華。” [20]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蕭乾先生是中國現代文壇少有的多面手之一,是中國作家的驕傲,他的精神和業績也將永放光輝。” [24] 
光明網:“蕭乾同志是一位享有世界聲譽的作家、記者、翻譯家。他的二戰特寫,以滿懷正義的激情和鋒利的筆觸,憤怒控訴德國法西斯的暴行,熱情謳歌歐洲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光輝業績,極大地鼓舞了正在英勇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中國軍民。建國初期,他的大型報告文學集《土地回老家》,被譯成11種文字出版,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農村正在發生的史無前例的鉅變。改革開放以後,年屆七旬的他進入文學創作上的黃金時期,近200萬字深受讀者喜愛的散文、隨筆、雜文、回憶錄,與夫人文潔若聯袂翻譯的英國著名小説家詹姆斯·喬伊斯40多萬字的《尤利西斯》等譯作,充分展示了他的才華和以拼搏的姿態“跑好人生最後一圈”的勤奮。作為一位蜚聲海內外的文化交流使者,他多次赴歐美及東南亞國家訪問、講學,為中國與國際間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可貴的貢獻。他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10年來,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傾注了極大熱情。蕭乾同志一生熱愛祖國,嚮往光明,在他身上充分體現了老一代知識分子無私奉獻的精神和正直高尚的人格。” [1] 

蕭乾後世紀念

蕭乾活動

2010年7月24日,紀念蕭乾誕辰100週年座談會在內蒙古大學舉行。 [21] 

蕭乾建築

2002年秋天,文潔若委託陳明遠代理在上海濱海古園為蕭乾建造墓穴和銅像事宜,捐贈了部分書籍及資料。 [22] 
蕭乾文學館於2008年4月在內蒙古大學落成。 [21] 

蕭乾書籍

作品名稱
作者
出版社(大陸)
首版時間
《花苑漫步·第三輯》
毛承志著
四川文藝出版社
1986年2月
《蕭乾作品欣賞》
鮑霧著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86年8月
《浪跡天涯——蕭乾傳》
李輝著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87年7月
《蕭乾研究資料》
鮑霧編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1988年2月
《蕭乾評傳》
王嘉良、周健男著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0年6月
《我與蕭乾》(名人之侶回憶叢書)
文潔若著
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2年2月
《蕭乾研究專集》
傅光明、孫偉華編
華藝出版社
1992年5月
《蕭乾傳》
李輝著
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3年9月
《浪漫的執著—蕭乾評論》
丁亞平著
海南出版社
1993年12月
《蕭乾文潔若》(名人情結叢書)
丁亞平著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5年1月
作品名稱
作者
出版社(台灣)
首版時間
《中國新文學大師名作賞析:蕭乾》
鮑霧著
台北海風出版公司
1989年
《蕭乾與文潔若》(兩卷)
文潔若著
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1990年1月
《人生的採訪者——蕭乾評傳》
傅光明著
台北智燕出版社
1990年8月
《浪跡人生——蕭乾傳》
李輝著
台北業強出版社
1991年
《兩刃之劍———基督教與二十世紀中國小説·第三章》
美國路易斯·羅賓遜原著,傅光明、梁剛譯。
台北業強出版社
1993年11月
(參考資料: [2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