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蔬食

(飲食方式)

鎖定
蔬食,遵循中國營養學會發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將肉類攝入量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形成營養均衡、膳食平衡的少肉、多蔬果的健康飲食結構。
中文名
蔬食
外文名
SHUSHI
類    別
飲食結構、生活方式

目錄

蔬食定義

“蔬食”並不等於純素食主義 [1]  ,而是指遵循國家衞生計生委疾控局、中國營養學會於2016年發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參照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16)的標準,將肉類攝入量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2]  (即每人每天70克以內),形成營養均衡、膳食平衡的少肉、多蔬果的健康飲食結構。
2016年我國發布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就每人每天各種食物的攝入量,給出了科學的建議。其中,畜禽肉的健康攝入範圍應為每日40~75克: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16)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16)
蔬食的飲食方式,是在遵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基礎上,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適當提升蔬果等食物的比例、降低畜肉比例,少食而非不食肉。這種理念雖源於植物性飲食,卻不等同於素食,而是在汲取蔬菜、穀類、豆類和水果中優質營養的同時,適量攝入動物性食物中的有益成分。

蔬食做法

蔬食不含任何紅肉類製品(如牛肉、羊肉),且其他肉類(如禽類、水產)的配比需遵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議,人均每日肉類攝入量不高於70克,注重多蔬菜、菌類、豆類和穀物的豐富搭配。
蔬食的具體做法有:降低每餐中肉類食物的比例,以瓜果蔬菜和穀物為主;用植物性蛋白(如豆製品、堅果)替代動物性蛋白;減少牛、羊等紅肉的攝入量;嘗試每週吃一天素食等 [3] 

蔬食益處

基於對2002年和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 [4]  ,近十年間我國居民的肉類消費持續增長,尤其是豬肉、牛肉等畜肉比例明顯提高,同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飲食相關的慢性病的患病率也有升高趨勢。這説明肉食過量、蔬食欠缺的飲食方式,已對國民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蔬食通過合理地減少肉類攝入量,既可以降低由過量食肉引起的慢性疾病風險 [5]  ,又能幫助減少畜牧業產生的温室氣體排放。畜牧業是全球温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產業,世界環保領域的多項研究都強調了減少肉類消費能夠給環境帶來的好處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