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瑩

(湖北大學博物館教師)

鎖定
蔡瑩,1991年畢業後留校工作,2007年在學校博物館任職至2021年,發表多篇關於古幣的學術論文,由一個“門外漢”成為全省古幣研究協會里小有名氣的行家。 [1] 
中文名
蔡瑩 [1]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畢業院校
湖北大學
學位/學歷
本科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古幣的學術
工作經歷
蔡瑩2007年4月底接到任務時,古幣還雜亂無序地擺在收藏室裏。她的任務是要在5月18日前完成所有文物的整理與部署,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9000餘枚古幣的擺放。
她從博物館50枚名俗錢幣入手,一枚一枚錢幣查找年代淵源。“有時候一枚錢幣要翻閲完一本書才找到資料。
”為了儘快瞭解古幣知識,蔡瑩借閲了20餘本古幣專業書籍,寫滿整整6本讀書筆記,並將九千餘枚錢幣按照具體年號、體系進行細分。“這麼好的資源,要不挖掘,就太可惜了。”她逐漸對古幣產生深厚的興趣。在對宋代古幣進行分類時,她注意宋幣有篆、行、楷三種字形,為辨識篆書,她便時刻攜帶一本專業字典,還時常查閲四庫全書。 [1] 
蔡瑩2007年4月底接到任務時,古幣還雜亂無序地擺在收藏室裏。她的任務是要在5月18日前完成所有文物的整理與部署,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9000餘枚古幣的擺放。
博物館剛開放,古幣只分出大概年代,但學生及不少文化人士紛至沓來。“一問都張不了口”,蔡瑩這樣描述剛開館時的尷尬。
作為博物館唯一的講解員,當初她對展品知之甚少,是個“門外漢”。
她從博物館50枚名俗錢幣入手,一枚一枚錢幣查找年代淵源。
“有時候一枚錢幣要翻閲完一本書才找到資料。”
為了儘快瞭解古幣知識,蔡瑩借閲了20餘本古幣專業書籍,寫滿整整6本讀書筆記,並將九千餘枚錢幣按照具體年號、體系進行細分。“這麼好的資源,要不挖掘,就太可惜了。”她逐漸對古幣產生深厚的興趣。在對宋代古幣進行分類時,她注意宋幣有篆、行、楷三種字形,為辨識篆書,她便時刻攜帶一本專業字典,還時常查閲四庫全書。 [1] 
參考資料
  • 1.    .  ..[引用日期201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