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丘

鎖定
蔡丘(CaiQiu)可以看作一個符號,代表了蔡姓與丘姓兩個姓氏家族的後人,兩種不同的語言,兩種不同的文化根源,從而出現不同的結果與思想。
中文名
蔡丘
民    族
出生日期
1980年2月5日

目錄

蔡丘蔡丘:複姓

中華蔡氏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是炎黃子孫的重要的分支。她是中華民族主源——黃帝族羣中周族的重要分支。蔡氏的發生發展史是中華民族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遠古時代起,她就是中華民族中的一支勁旅。根據有關史料記載,並經專家研究考證,有關“蔡”方國的記載由來已久,氏是我國形成最早的姓氏之一。史書最早記載的蔡國,出現在殷商時期。東漢學者王符的《潛夫論箋·志氏姓》説:“姞氏封於燕……姞氏之別有闞、尹、蔡、光、魯、雍、段、密須氏”。從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辭中有“壬寅卜,蔡其伐歸”之句。這裏的“蔡”,就是蔡方國,而且蔡方國是屬殷商王朝的,是一個比較強大的屬國。其後的姓氏播遷和繁衍,未見於經傳。一般的文獻記載,以國為姓的蔡氏的祖籍國——蔡國多指周朝的分封國,蔡叔度、蔡仲的姬姓封國“蔡”。不論是姬姓和姞姓,都是黃帝族羣的後裔。雖然姞姓的蔡氏已未見其後世的傳聞,而姬姓的蔡氏後裔的記載見諸史料。在漫長歲月中,蔡氏家族經歷了不斷的播遷、融合、發展,逐步形成中華民族中的一支具有鮮明特徵、族羣穩定,以獨特的風貌、風姿和風情,屹立於中華民族之林的名門望族。起發展史已有5000年了。
按照《蔡氏族譜》、唐代林寶的《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記載,蔡氏出自黃帝之後,本姬姓。其“始祖”是黃帝的第二十八代孫,即黃帝族羣中周文王姬昌的元妃之第五子(也有稱第十四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叔度。因此,所有的典籍、譜牒皆稱蔡氏源於姬姓,始出黃帝。《史記·五帝本紀》稱“......軒轅之時,神農氏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黃帝從而成為有熊氏部落的首領。《辭海》註釋:“黃帝,傳説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號軒轅氏、有熊氏。少典之子。相傳炎帝擾亂各部落,他得到各部落的擁戴,在阪泉(今河南涿鹿東南)打敗炎帝。後蚩尤擾亂,他又率領各部落在涿鹿(今河北)擊殺蚩尤。從此他由部落首領被擁戴為部落聯盟領袖,發明創造甚多,如養蠶、舟車、文字、音律、醫學、算數等,都始於黃帝時期。”因此,後人讚譽他“能成命百物”,春秋後期,被奉敬為華夏族共同祖先,稱頌為“人文初祖”。據《國語·晉語》載:“黃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嬛、依是也。”其意思是説,黃帝娶4妃,生25子,得姓者12人,分別是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嬛、依12個姓。
當時商朝由成湯始,傳28帝到太乙,再傳帝乙,帝乙傳到紂王。紂王暴虐無道,殺害民生。而文王西伯德政施布,風化大興,遷都於豐,遂有天下三分之二,隨後武王立。漢代中郎蔡邕在《祖德頌》中説:“昔文王受命,武王定禍亂”,順應天意,率叔度等兄弟及其他部落東征克殷滅商而有天下,於周武王15年(公元前1046年)克殷,於是“太平乃治,詳瑞畢降”。在武王首封功臣謀士時,叔度以功勳卓著,同國師尚父等得首批分封。《史記·周本紀》雲:武王初克商,即“封功臣謀士,且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於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於曲阜,曰魯。封召公?#93;於燕。封弟叔鮮于管,第叔度於蔡。”記載了周文王五子,周武王的二弟叔度因助兄克殷有功,封於蔡,“叔度封於蔡上蔡其地也”。這段記載可以看出:一、叔度是以首批的“封功臣謀士”受到冊封;二、冊封為“蔡”即以宗主的圖騰為國號,管轄着“蔡”的重地,足見當時叔度在武王幾個兄弟中東征克殷的功勳和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多數的蔡氏是以蔡國的立國作為蔡氏立姓,是有一定根據的。
《史記》和《蔡氏族譜》都記載,黃帝的第二十八代孫,周文王姬昌的第五子叔度封於蔡,建立蔡國,分地位於今河南省上蔡縣,稱叔度為蔡叔。蔡叔殉,成王命其子仲踐諸侯之位,傳二十五世侯,歷619年,春秋時為楚所滅。蔡國滅亡後,蔡國公族為了紀念亡國之痛,子孫遂以國為氏而著於春秋,逐步形成蔡氏。於是在漫長歲月中,隨着民族的溶合,蔡氏分散居住到全國,近古以來特別是現代又分佈到世界各國。因此,蔡氏在民族溶合中成為多元多民族的大家族。蔡國亡國之後,衍繹出了許多與“蔡”有關的姓氏,除了蔡氏之外,還分衍出許多的支氏,主要有蔡仲氏,蔡丘氏、歸生氏、聲氏、生氏、朝氏、鼂氏、晁(鼂)氏等等。此外,這些姓氏也會融合,如蔡仲氏和蔡丘氏等一些氏族後來經歷演變,融入蔡氏,壯大了蔡氏的隊伍。蔡丘氏和蔡仲氏一樣,後來簡化為單姓,與蔡氏歸為一體。因此蔡氏主流是蔡國的後裔,是由蔡國後裔的子孫的各個姓氏溶合產生的,其本身就存在多元性。
蔡氏家族在中原孕育,在蔡國滅亡後,蔡氏後裔出現了以蔡家苗和濟陽蔡氏兩支最大的分野。蔡國亡國後,蔡族人向西南地區進發的,和當地的少數民族融合,形成了“蔡家苗”及其他的少數民族。留在中原的蔡族人,在陳留復興,後來南渡南江成長,最後以閩浙粵等東南沿海地帶為中心形成的是“濟陽蔡氏”。她是蔡氏中最大的一支。濟陽蔡氏是大家族,歷史上人丁興旺,名人輩出,長盛不衰,因而後世絕大多數蔡氏都奉其為大宗或正宗。蔡氏家族也就以“濟陽蔡氏”作為中華蔡氏的總堂號,以表示族出濟陽郡,為當郡之旺族也。並將“濟陽”作為本族的“郡望”和“堂號”,於是在居宅、祖廟的大門之上書寫橫匾,標榜“濟陽舊家”、“濟陽世家”、“濟陽衍派”等,以示尊崇,以示源於濟陽,不忘本色。
我國蔡氏產生的歷史悠久,發展過程迂迴曲折,人口的分佈不但地域廣大,據全國人口普查,蔡姓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名第四十四,分部在全國各地,在台灣省排名第九。而且在播蕃過程中不斷與當地各個民族溶合,加上種種原因原因,產生了不同的堂號和流派;在不同的地域有產生了不同的文化習俗,如蔡氏客家家族、海外華裔蔡族等。中華蔡氏的民族分佈廣泛,蔡氏家族不僅是漢姓中的大族,也是回、滿、藏、朝鮮、傣、彝、壯、羌、布依、土家、錫伯、傈僳、柯爾克孜、俄羅斯等少數民族中常見的姓氏。蔡氏家族不僅是國內的大家族,在國外還是許多國家中的重要的家族。在海外僑胞、海外華人中分佈的比例很大,是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中的名門望族。他們是當地的優秀的家族。他們是蔡氏家族中的新鮮血液和新生力量,使蔡氏家族人才輩出,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