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蓮河

鎖定
蓮河,又名沙河。黑龍江支流松花江支流輝發河的支流,發源于吉林省東豐縣楊木林鄉哈達嶺山脈的老爺嶺東麓,流經東豐、梅河口市境,梅河口市蓮河屯注入輝發河(上游大柳河 [6]  )。流域面積1066平方公里,河長79.4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9‰。在南屯基以上為低山丘陵區,河谷較開闊。多年平均年徑流量0.58億立方米、平均流量1.84立方米/秒,最大洪峯流量470立方米/秒(1964年),最小流量為0。沿河兩岸為耕地,多受洪水威脅。流域內水土流失嚴重,東豐水文站實測多年平均含沙量5.15公斤/立方米,為輝發河流域各河的最大值。 [1] 
建國後在各干支流上建設了眾多小水庫,減輕了洪澇災害,提高了灌溉面積。
中文名
蓮河
別    名
沙河
所屬水系
黑龍江支流松花江支流輝發河的支流
地理位置
吉林省東豐縣
流經地區
吉林省東豐縣、梅河口市
發源地
東豐縣楊木林鄉哈達嶺山脈的老爺嶺東麓 [1] 
河    長
79.40 km [1] 
流域面積
1066 km² [1] 
平均流量
1.84 m³/s
河    口
吉林省梅河口市蓮河屯

蓮河幹流概況

蓮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蓮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蓮河,發源於東豐縣楊木林鄉哈達嶺山脈的老爺嶺東麓,流經東豐、梅河口市境,流域面積1066平方公里,河長79.40公里(一説77.5公里 [6]  ),河道平均坡度0.9‰。出源後北流,過楊木林鄉轉東流,至東豐縣城西轉東南,至南屯基鄉再轉東流,在梅河口市蓮河屯注入輝發河(上游大柳河 [6]  )。 [1] 
流域大部分在東豐縣境內,境內長70.1公里,流域面積937.3平方公里,佔全縣流域總面積41.48%。流經貫穿楊木林、猴石、拉拉河、大興、東豐鎮、鎮郊、秀水、二龍山、仁合、南屯基、三合、五道崗、影壁山、大陽鎮等鄉鎮部分村屯。 [6] 
該河河槽寬20~30米,沙質河牀。在南屯基以上為低山丘陵區,河谷較開闊。南屯基以下為黃土台地和輝發河河谷的一級階地,河道彎曲,河漫灘較寬,灘地為淤泥,柳條叢生。沿河兩岸為耕地,多受洪水威脅。 [1]  建縣初,沙河河道深且窄,最窄處一步可跨,最深處6米,水清流緩。至1949年,河牀已被沖刷,拓寬、抬高,彎曲係數逐年加大。 [6] 
蓮河上游楊木林鎮一段 蓮河上游楊木林鎮一段
蓮河(沙河)東豐縣城南南照山段 蓮河(沙河)東豐縣城南南照山段
蓮河(沙河)東豐縣城南南照山段 蓮河(沙河)東豐縣城南南照山段
梅河口市蓮河屯注入輝發河 梅河口市蓮河屯注入輝發河

蓮河水文特徵

據東豐水文站(集水面積481平方公里)1958~1980年實測,水位變幅5.26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0.58億立方米(一説16114萬立方米,平均徑流深154毫米 [6]  )、平均流量1.84立方米/秒,最大洪峯流量470立方米/秒(1964年),一、二月份常發生連底凍,最小流量為0。流域內水土流失嚴重,東豐水文站實測多年平均含沙量5.15公斤/立方米,最大斷面含沙量56.4公斤/立方米(1967年),多年平均年輸沙量30.9萬噸(一説58.46萬噸 [6]  )、年輸沙模數642噸/平方公里(一説560噸/平方公里 [6]  ),為輝發河流域各河的最大值。 [1] 

蓮河主要支流

蓮河東豐縣城區一段 蓮河東豐縣城區一段
支流繞盈河東豐縣城西一段 支流繞盈河東豐縣城西一段
繞盈河,發源於鋼叉廟山,流域面積113.0平方公里,河長22公里,河道比降1.4‰,多年平均徑流量1119萬立方米。 [7] 
小柳河,流域面積221.0平方公里,河長30.7公里,河道比降1.7‰,多年平均徑流量2201萬立方米。 [7] 
秀水河,發源於油瓶頂子山,流域面積144.0平方公里,河長21.7公里,河道比降2.3‰,多年平均徑流量1462萬立方米。 [7] 

蓮河治理開發

蓮河河道治理

境內流域面積1046.4平方公里。1986年,按2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修築蓮河堤防(猴石鎮富民村起至三合鄉鮮明村止),左岸堤長45.1公里,右岸堤長41.1公里,完成綜合工程量87.5萬立方米。1994年8月遇暴雨,堤防決口68處,出動人力55萬人次、推土機1730台次、畜力車8萬多台次,西起東豐鎮,東至與梅河口市銜接處,治理長度34.7公里。截彎取直後,河道斷面上開口32米,底寬20米,平均深4米。加高培厚堤防40300米,堤頂寬2米,加高0.5米。使蓮河東豐段達到20年一遇洪水標準,保護易澇耕地6000公頃、村屯25個,新開發河灘地130多公頃。1994-1995年,兩次特大洪水襲擊東豐縣城,縣政府責成水利局設計隊提高設計標準,由水利工程施工隊按標準施工。2000年,技資400萬元,按50年一遇洪水標準治理。東起東豐鎮至南屯基大橋處,西至飛機場鐵路橋,全長1500米。河道採用30釐米厚幹砌石砌護,下設20釐米厚防護層,邊坡底部採用漿砌石護腳,河堤引水坡採用混凝土預製花板塊石砌護,河槽底寬25米,邊坡係數1:2.5。 [4] 

蓮河蓄水工程

勝利水庫 勝利水庫
勝利水庫,位於五道崗鄉勝利村境內。1955年3月動工,縣委書記馬鑑指揮,調集3000民工,100台大車,歷時3個月,土壩合攏蓄水。是年,水庫下游40公頃澇窪地改成水田。1974年,擴建後達到設計標準:總庫容39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8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260公頃,防洪治澇面積46.7公頃。1980年,蓄水62萬立方米,灌溉面積80公頃。1985年,蓄水65萬立方米,灌溉面積77公頃。 [2] 
六道溝水庫 六道溝水庫
六道溝水庫,位於縣城西14公里拉拉河鄉(原六道溝鄉)境內。屬沙河左岸支流拉拉河上的小(一)型水庫。壩址上游集水面積36平方公里。1958年7月14日正式開工,先後徵集拉拉河、猴石兩鄉500名民工,70輛大車。次年10月1日完成土壩,輸水洞和溢洪道開挖第一期工程,同時建成小水電站。1965年,國家投資14萬元,地方自籌砂石和人工車工,新建開敞式5孔平板木閘門控制的溢洪道閘,淨寬5×1.8米,最大泄量81秒立方米。1983年,輸水洞混凝土嚴重脱落,大壩護坡面隆起、滑坡,國家投資5萬元維修,改建啓閉機室,重新護砌大壩護坡面。該庫綜合工程量35萬立方米,其中土方34萬立方米,石方8660立方米,混凝土1290立方米。投入人工86萬個,車工7.55萬輛日,累計投資74.6萬元。水庫均質土壩,長560米,最大壩高9.2米,壩頂寬3米、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200年一遇洪水校核。總庫容64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367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440公頃。1985年實灌200公頃,是設計效益的45%。 [2] 
五道崗攔河閘,是本縣效益較大的水利設施之一,位於縣城南9公里沙河下游五道崗鄉中心村境內。1939年,日本青森開拓團修築四孔平板木閘門攔河閘,流量10.4秒立方米,灌田160公頃。1976年冬改建,1979年12月建成。投資63.4萬元,完成土方5.2萬立方米,石方1556立方米,用鋼材65噸,混凝土815立方米,木材396.5立方米。投入人工21.48萬個,車工5468輛日。水利局負責設計指導。五道崗、三合、大興、猴石、橫道河、二龍山、黃泥河、影壁山8個鄉650名民工參建。攔河閘全長66米,建3孔衝沙閘門,每孔淨寬3米,泄量111.3秒立方米,為原攔河閘11倍。主閘前建渠首引水閘,引水流量3.46秒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000公頃,有效灌溉面積666公頃。1985年實灌水田533.3公頃。 [3] 

蓮河灌區工程

靠山灌區,位於三合鄉境內,五道崗攔河閘下游。主要攔截蓮河水,輔以靠山、鮮明2處提水站(電灌站)。乾渠起於五道崗鄉中心村,止於三合鄉東勝村二組,全長11577米,設計灌溉面積1000公頃,有效灌溉面積650公頃。2002年,灌溉面積534公頃,5個村26個組受益。 [5] 
六道灌區,位於拉拉河鄉境內,六道溝水庫下游。東西長12.5公里,南北寬1公里,設計灌溉面積440公頃,6個村27個組受益。1986年,灌溉水回200公頃。2000年,按10年一遇洪水設計,20年一遇洪水校核,完成安業橡膠壩工程。翌年8月竣工,工程總投資155.4萬元,灌溉保證率80%02002年,灌溉水田347公頃。 [5] 
參考資料
  • 1.    第二節 支流  .吉林省志吉林省志·水利志[引用日期2023-09-29]
  • 2.    東豐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東豐縣志 .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4 : 308-309
  • 3.    東豐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東豐縣志 .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4 : 310
  • 4.    東豐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東豐縣志 1986-2002 .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2 : 147
  • 5.    東豐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東豐縣志 1986-2002 .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2 : 148
  • 6.    東豐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東豐縣志 .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4 : 70
  • 7.    東豐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東豐縣志 1986-2002 .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2 :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