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蒲江米花糖

鎖定
蒲江米花糖,四川省蒲江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1-2] 
蒲江米花糖始於唐宋、精於明清、極於現代,歷史悠久。相傳,蒲江商賈外出準備旅途乾糧,如同北方用小麥麪粉製作面饃做旅行乾糧,南方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製作“米團”。所謂“米團”就是將稻米蒸煮熟做成鵝蛋形狀,外用荷葉或者芋葉包裹,飢餓時用火烤熱即可食用,火烤“米團”時,着火面的米團米粒爆裂形成米花,香脆可口,也許這就啓發蒲江民間有識之士,創造性地用稻米做成谷花子作旅途之需。蒲江米花糖塊形完整、不鬆散、大小均勻、潔白晶亮、香味純正、香甜鬆脆,入口化渣。 [3-4] 
2013年12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蒲江米花糖”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2] 
中文名
蒲江米花糖
產地名稱
四川省蒲江縣
品質特點
潔白晶亮、香味純正、香甜鬆脆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3年第184號
批准時間
2013年12月30日

蒲江米花糖產品特點

蒲江米花糖品質特性

米花糖是蒲江縣的名特產品,民間俗稱“谷花”,是用糯米經發酵、砂炒等膨化過程做成的熟食品 [5]  。蒲江亦被譽為“中國米花糖之鄉”。蒲江米花糖,以其色澤潔白、香甜酥脆、爽口化渣、食後有稻穀清香餘味等特點,深受人民大眾喜愛,發展出米花糖、蛋苕酥、脆脆娃薯片、黑米酥、玉米派、玉米皇、黑米皇等多個品種。 [6] 
蒲江米花糖 蒲江米花糖

蒲江米花糖工藝特色

蒲江米花糖生產工藝是一種傳統糕點的製作方法,該工藝以糯米為原料,通過清洗→浸泡→蒸煮→晾曬→分級→烘炒→膨化→配料拌和→成型→包裝而成。整個製作過程共10工序。其中,第三步蒸煮和第四步晾曬都很關鍵,需將浸泡好的糯米上甑蒸煮約40分鐘,使其糊化熟透。蒸煮是一道非常關鍵的工序,控制不好直接影響成品質量。蒸煮時間過短,其熟化不透,不均勻,膨化效果差。蒸煮時間過長,糊化過度,米粒粘連,不易分散。將蒸熟的糯米自然陰乾到一定含水量後,再晾曬至水分含量12—13%即製成陰米。晾曬時不能爆曬,否則水分揮發過快,陰米就會裂口,直接影響產品品質。蒲江縣長年日照偏少,氣候濕潤,非常適合糯米的自然陰乾,充分保證了米花糖產品的質量。
除此之外,在採用植物油進行油炸膨化環節需控制好油温。油温控制在180—200℃,時間20-30秒。此環節要特別注意火候,既不要火色過老,也不能太嫩,以白色酥脆為最好。隨後,將白糖、飴糖和水同時下鍋熬製成糖液,火温控制在120—130℃之間,然後放入炸好的米花、芝麻、花生,調拌均勻,倒入匣內擀平壓緊。按工藝要求製作成型,四楞四線,整齊平穩,厚薄均勻,無缺角掉邊,無撒子。採用潔白印花油漬紙進行包裝,檢驗合格後即可入庫存放。 [3] 

蒲江米花糖產地環境

蒲江米花糖地理地貌

蒲江縣位於成都平原西南緣,介於東經103°19′—103°41′、北緯30°5′—30°21′之間。東西最長37千米,南北最寬27.5千米,總面積582.86平方千米。縣域東西長,南北窄,全縣平均海拔534米。地勢西南高,最高處白雲鄉月南山海拔1022米;東北低,最低處壽安鎮夏河壩海拔465米。地貌類型以淺丘為主,兼有深丘、山地、平壩。淺丘遍及縣境北部和中部,面積352.05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60.40%;深丘綿延於縣境西南部,面積40.50平方千米,佔6.95%;山地分佈於縣境南部和西南部邊緣一線,面積72.27平方千米,佔12.40%。平壩沿西北至北東流向的蒲江河、臨溪河展布,呈帶狀平川,在縣域東部與成都平原主體銜接,面積118.04平方千米,佔20.05%。 [7] 

蒲江米花糖氣候特徵

蒲江縣年平均氣温16.3℃,平壩、丘陵、山地隨地勢升高,夏季逐漸縮短,冬季逐漸增長;“兩河”下游的壽安地區為夏季最長地區,長秋山區為冬季最長地區。縣境屬暖水區,“兩河”平壩區水温平均比氣温高2.0℃;耕作層5—20釐米處,年平均地温在17.9—18.2℃之間,縣境內日照時數,春夏足而秋冬短;降雪少,年平均降雨量1196.8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5%,除5月份最低為79%外,其餘月份均在80%以上。 [8] 

蒲江米花糖土壤類型

蒲江縣農業土壤可分為4個土類,8個亞類,24個土屬,50個土種,99個變種。水稻土類佔農業土壤面積79.9%,潮土類佔農業土壤面積0.88%,黃壤土類佔農業土壤面積15.55%,紫色土類佔農業土壤面積3.59%。 [9] 

蒲江米花糖水系水文

蒲江縣主要河流有蒲江河和臨溪河。縣境內地表水天然資源4.65億立方米,主要由降水產生,年平均降水總量7.56億立方米。地下水總儲量2.84億立方米,可開採總量5522.8萬立方米,佔19.37%。蒲江縣屬亞熱帶濕潤氣候,氣候温暖,水資源豐富,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適宜於各種農作物的生長,為蒲江米花糖的生產提供了基本的原料。 [10] 
蒲江米花糖 蒲江米花糖

蒲江米花糖歷史淵源

蒲江米花糖歷史悠久,起源於唐朝初年當地家庭自制茶點。在唐朝中期,蒲江便是有名的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要集散地。南來北往的商賈們都要在這個風景優美的小鎮休息幾日。人們將糯米經過發酵、砂炒等膨化過程做成香脆化渣、食用方便、易於攜帶保存的乾糧——米花糖,深受來往商賈們的喜愛,被很多商人販運到全國各地去銷售。
到了清朝年間,米花糖已成為蒲江人春節祭祀祖先的供品和走親訪友的年貨禮品。光緒年間,蒲江米花糖還被選入宮廷成為宮中的一道點心。
民國初期,蒲江各糖果作坊開始批量生產米花糖,當時城關的“聚香村”、“榮吉祥”、“永和號”和壽安鎮的“同鑫號”生產的產品為佳。民國十年(1921年),蒲江米花糖已馳名全川。受當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手工作坊生產規模的制約,產量很小,系季節性生產,主要供應春節市場。
抗日戰爭時期,國軍第36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將軍率部出川抗日,蒲江民眾積極募捐抗日,並派代表慰勞在山西抗日的李部,帶去的豬油谷花子給遠離家鄉的子弟兵以莫大的鼓舞。 [4] 
新中國成立後,米花糖傳統手工技藝得到流傳和發揚,製作上保持傳統工藝,包裝上進行了改進,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
2012年,成都市蒲江地方名特產品保護促進會啓動“蒲江米花糖”地理標誌商標申報工作。
2013年3月,“蒲江米花糖”成功註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3]  [11-12] 

蒲江米花糖生產情況

1984年起,蒲江縣米花糖僅中興場一個鄉鎮就先後興起手工作坊式廠家20餘家,全縣多達300餘家,年產量2萬噸左右。 [4] 
2013年,蒲江縣有“蒲江米花糖”獲證企業9家,年產值達4.5億元。 [13] 
蒲江米花糖 蒲江米花糖

蒲江米花糖產品榮譽

鶴山牌米花糖於1979年、1980、1982、1985年分別獲得四川省同行業評比及省商業廳、國家商業部、成都市商業局優質產品獎。 [3] 
2013年12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蒲江米花糖”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2] 

蒲江米花糖地理標誌

蒲江米花糖地域保護範圍

蒲江米花糖產地範圍為四川省蒲江縣現轄行政區域。 [1-2] 

蒲江米花糖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要求
1.糯米:產自產地範圍內橢圓粳糯米,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2.植物油:食用菜籽油或棕櫚油,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3.配料:白砂糖(蔗糖)、麥芽糖、花生、芝麻,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4.水:產地範圍內山泉水或地下水,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相關規定。
蒲江米花糖
蒲江米花糖(5張)
二、生產加工要求
1.工藝流程:粳糯米→清洗浸泡→蒸煮→攤涼搓散→晾曬(陰乾)→分選→烘炒醒發→膨化篩選→配料拌和→成型→包裝→檢驗→入庫。
2.加工要點:
(1)浸泡:常温浸泡糯米8至12小時,並將糯米清洗乾淨。
(2)蒸煮:按甑的大小將糯米分批次裝入甑內,蒸煮35至45分鐘,糊化熟透。
(3)攤涼搓散:蒸好糯米攤涼冷卻14至16小時後,用木鏟翻拌一遍,5至6小時後搓散至不成團。
(4)晾曬(陰乾):搓散糯米自然陰乾,時間2至3天,至水分含量達12%至14%,形成陰米。
(5)分選:分選陰米,去除碎米(非整粒)。
(6)烘炒醒發:38℃至40℃下烘炒,醒發10至15分鐘。
(7)膨化篩選:油炸膨化,油温180℃至200℃,時間5秒至10秒,篩選膨化後產品。
(8)配料拌和:加入化糖後的白砂糖、飴糖等輔料,拌和均勻。
三、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產品塊形完整、不鬆散、大小均勻、潔白晶亮、香味純正、香甜鬆脆,入口化渣,食後不粘牙。
2.理化指標:
項目
指標
水分/(克/100克)≤
6.0
脂肪/(克/100克)≤
30.0
總糖/(克/100克)≥
10.0
篩下物/(克/100克)≤
5.0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原料和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1-2] 

蒲江米花糖專用標誌使用

蒲江米花糖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蒲江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蒲江米花糖的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