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蒲柏

鎖定
蒲柏全名亞歷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1688年5月22日 - 1744年5月30日)是18世紀英國最偉大的詩人,古典主義的詩人。
中文名
蒲柏
外文名
ALEXANDER POPE
國    籍
英國
職    業
詩人
信    仰
羅馬天主教
代表作品
《伊利亞特》《奧德賽》《田園詩集》《批評論》
性    別

蒲柏人物生平

  1. 全名亞歷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1688年5月22日 - 1744年5月30日)是18世紀英國最偉大的詩人。
蒲柏出生於一個羅馬天主教家庭,由於當時英國法律規定學校要強制推行英國國教聖公會,因此他沒有上過學,從小在家中自學,學習了拉丁文、希臘文、法文和意大利文的大量作品。他幼年時期患有結核性脊椎炎,造成駝背,身高沒有超過1.37米。
蒲柏從12歲即開始發表詩作,17歲時,經戲劇家威徹利(WILLIAM WYCHERLEY,1640-1716)的引薦,結識了當時倫敦的一些著名的文人學士,並在斯威夫特的鼓勵下以十三年功夫翻譯了古希臘史詩《伊利亞特》(ILIAD,譯成於1720年)與《奧德賽》(ODYSSEY,譯成於1726年)。
21歲時,蒲柏發表《田園詩集》(PASTORALS,1709),並在以後的幾年中先後發表闡述自己文學觀點的詩《批評論》(AN ESSAY ON CRITICISM,1711)和敍事詩《温莎林》(WINDSOR FOREST,1713)等。
1725年,他對莎士比亞的作品進行重新編輯,用當時的標準衡量,作了不少改動,受到學者們的批評,他又寫了《羣愚史詩》,把批評他的人描寫成“沉悶女神”的寵兒。 30年代他計劃寫一部關於人、自然和社會關係的鉅著,但只完成一部序論:《人論》(1734年)。 1735年,他寫作了《致阿巴思諾醫生書》,諷刺了身居高位,逍遙法外的道德敗壞者。
1719年起,蒲柏在泰晤士河畔的特威克納姆別墅定居,經常招待朋友,以文會友,並寫了一些關於建築和園林設計的文章。 19世紀對蒲柏的評價不佳,認為他的用詞過於造作,韻律過於死板,他的諷刺有點不太人道。但到了20世紀,他的聲望又開始提高,有的詩作如《奪發記》和一些諷刺詩被稱為諷刺詩的最高境界;但有些詩如《人論》普遍認為並無多少獨創的思想;他的《伊利亞特》譯本和《羣愚史詩》一直受到爭議。

蒲柏代表作品

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1711年他23歲時出版的詩體《批評論》,其中許多名句已經成為英語成語。蒲柏深受法國古典主義文學理論家布瓦洛(NICOLAS BOILEAU-DESPRÉAUX,1636-1711)的影響,在《批評論》一詩中提出只有自然才是值得研究和描寫的對象,詩人不能離開自然,並認為古希臘、羅馬的詩歌是最優秀的藝術典範。蒲柏遵循着這種古典主義的原則進行文學創作。
1712年他寫作了長篇諷刺詩《奪發記》,1714年又補充了兩章。這首詩描寫一家男孩偷剪了另一家女孩的一綹金髮,因為此事引起兩家的爭執。蒲柏把此事描寫得和《伊利亞特》中特洛伊戰爭一樣壯觀,寫成了一部英雄史詩。
1713年起,他着手翻譯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他並沒有準確地進行翻譯,而是根據當時英國時代精神進行再創作,他自己説如果荷馬生活在18世紀的英國,也一定會這樣寫作這兩部史詩。但是這兩種譯本在英國大受歡迎,第一部英語詞典的編纂者約翰遜博士稱讚為“世界前所未見的高貴的詩譯作”。依靠這兩部書的收入,足以使他的生活不必依靠贊助,並使他穩居英國桂冠詩人的寶座.
蒲柏的代表作是諷刺長詩《鬈髮遇劫記》(THE RAPE OF THE LOCK,1714),詩人稱之為“英雄滑稽詩”(AN HEROI-COMICAL POEM)。這部作品對英國上流社會的無聊生活提出了温和的批評。蒲柏的其他詩作還有諷刺長詩《愚人志》(THE DUNCIAD,1742)、哲理詩《道德論》(MORAL ESSAYS,1731-1735)、《人論》(AN ESSAY ON MAN,1734)和《與阿布斯諾博士書》(EPISTLE TO DR. ARBUTHNOT,1735)等。另外,蒲柏還編纂了莎士比亞的戲劇集。
純潔無辜的人太幸福了。
世人都健忘,遺忘了世人。
純淨的心裏有永恆的陽光。
禱告都應驗。
願望都得以償。

蒲柏作品風格

蒲柏的詩多用“英雄雙韻體”。他的許多詞句寫得工整、精練、富有哲理性,有些詩行幾乎成為格言
蒲柏還為牛頓寫了著名的墓誌銘:自然和自然的法則在黑暗中隱藏,上帝説,讓牛頓去吧。於是一切都被照亮。

蒲柏主要影響

牛津語錄詞典中收錄了212條蒲柏的作品精闢語錄。如“只有少量知識是危險的”,“人皆有錯,難能寬恕”,“正確的學習造就男子漢”等。
蒲柏是第一位受到歐洲大陸關注的英國詩人,他的著作被翻譯成歐洲許多國家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