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蒞陽長公主

鎖定
蒞陽長公主是海宴創作的小説《琅琊榜》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梁帝之妹,謝玉之妻,蕭景睿等人之母。
中文名
蒞陽長公主
外文名
長公主殿下、蒞陽
飾    演
張棪琰
配    音
張凱
性    別
登場作品
小説《琅琊榜》及其衍生作品
年    齡
40歲上下
國    籍
大梁
兄    長
梁帝
丈    夫
寧國侯謝玉
子    女
蕭景睿謝弼、謝緒、謝綺
主要成就
助梅長蘇翻案等
情    人
南楚國晟王宇文霖
姐    姐
晉陽長公主蕭溱瀠

蒞陽長公主角色性格

當年
桃花馬石榴裙,飛揚颯爽,性如烈火
如今
她一向是個矜持守禮的人,府中許多下人侍奉她多年,也未曾見過她有片刻失態。

蒞陽長公主人際關係

兄長:梁帝蕭選
長姐:晉陽長公主
姐夫:大梁國赤焰軍統帥林燮
丈夫:謝玉
子:蕭景睿謝弼、謝緒、謝綺
女婿:卓青遙
侄兒:祁王蕭景禹、廢太子(獻王)蕭景宣、寧王蕭景亭、譽王蕭景桓、淮王蕭景禮、靖王蕭景琰、皇八子蕭景璘、皇九子
侄女:蕭景寧
情人:南楚國晟王宇文霖

蒞陽長公主角色經歷

與大楚質子宇文霖暗生情愫,卻被人陷害,誤服“情絲繞”失身於謝玉,被迫下嫁。
告訴梅長蘇有人慾重施“情絲繞”於霓凰,希望他能救霓凰。
公開謝玉手書,使當年赤焰舊案有了雪冤的契機。 [1] 

蒞陽長公主經典語句

蒞陽長公主愛子情深

★“睿兒!睿兒!”蒞陽公主越發着急,掙扎着想要起來,雙膝卻抖動地支撐不住身體,只能在嬤嬤和侍女的攙扶下跌跌撞撞地向階下爬去,口中喃喃地説着,“你別怕,還有娘,娘在這裏……”
★ 蒞陽公主手中的劍慢慢垂落,這才徐徐轉身,強迫自己抬眼面對卓氏夫婦,眸中淚水盈盈,勉力忍住,低聲道:“我是自私的人,為了自己的孩子,瞞你們這些年,並無一言可以為自己申辯。但小女綺兒卻是無辜,她已歸卓門,縱然兩位對我夫婦沒什麼舊情可念,但請看在孩子份上,善待於她。”
★但以一個母親的心態來説,她並不願意此時讓蕭景睿脱離自己的視線之外,不是因為怕失去他,而是因為她心中非常清楚,自己這個温厚的兒子雖然表面看來不是特別激動,但實際上他還一直陷在身世真相的陰影中沒有走出來。
這種顛覆和坍塌般的痛苦,不是靠勸慰可以治癒的。它需要時間,需要自己慢慢去調整和適應。蒞陽長公主希望陪着兒子度過這段時間,而不是放他去一個陌生的國家,見一個陌生的父親,面臨一次新的感情震盪。

蒞陽長公主決然的性情

★一柄寒若秋水的長劍握在她白如蠟雕的手中,斜斜拖在身側。那張淚痕縱橫的臉上仍殘留着一些激動的痕跡,兩頰潮紅,氣息微喘,脖頸中時時青筋隱現。

蒞陽長公主有魄力的女子

★“你聽着,”蒞陽公主冷冷打斷了她(宇文念)的話,“當年他逃走後,我就曾經説過,我們之間情生自願,事過無悔,既然抗不過天命,又何必怨天尤人。你叩的頭,我受得起,可是景睿早已成年,何去何從,他自己決定,我不允許任何人強求於他。”

蒞陽長公主重情的女子

★(對謝玉説)“至少,我不會讓它翻到明面上來。譽王只是政敵,不是仇敵,扳倒你是他的目的,他並非要滅掉謝氏全門。我會懇請皇兄,恩准我出家,帶着孩子們離開京城回採邑隱居。這樣譽王就不會再浪費心思在我們身上了。”蒞陽公主神情黯淡,眸中一片淒涼迷離,“我護不住你的命,但起碼可以護住你的名聲。你若嫌泉下孤獨,那麼等我安頓好孩子們,我就過來陪你,好不好?”
★(對謝玉説)“那人説,如果你還沒寫,叫你現在就寫,因為你説的那些東西后面,一定還有更深的,寫下來,交給我,你就可以活命。”蒞陽長公主並不知道這些話的意思,她只是木然地、一字一句地認真轉述。

蒞陽長公主大義凜然

★(殿前告狀)“十三年前,謝玉與夏江串謀,令一書生模仿赤焰軍前鋒大將聶鋒筆跡,偽造密告信件,誣陷林帥謀反,瞞騙君主,最終釀出潑天大案,此其罪一也;為坐實誣告內容。謝玉暗中火封絕魂谷,將聶鋒所部逼入絕境,全軍覆沒。並嫁禍林帥,此其罪二也;謝玉借身在軍中,瞭解前線戰況和赤焰動態之便,謊奏林帥要兵發京城。騙得陛下兵符,與夏江伏兵梅嶺,趁赤焰軍與大渝軍血戰力竭之際,不宣旨,不招降,出其不意大肆屠戮,令七萬忠魂冤喪梅嶺,事後卻誣稱被害者謀逆抗旨,不得不就地剿滅。此其罪三也;梅嶺屠殺之後,夏江與謝玉利用所繳林帥金印私章,仿造來往文書,誣告赤焰謀逆之舉由祁王主使,意在逼宮篡位,致使祁王身遭不白之冤,滿門被滅,此其罪四也;冤案發生後,謝玉與夏江倚仗兵權朝勢,封住所有申冤言路,凡略知內情良心未泯意圖上報者,均被其一一剪除,所言不達天聽,此其罪五也。五條大罪,樁樁件件由謝玉親筆供述,決無半分虛言。臣妹閲其手書後,驚撼莫名,日夜難安,故而御前首告,還望陛下明晰冤情,順應天理,下旨重審赤焰之案,以安忠魂民心。若蒙恩準,臣妹縱死……也可心安瞑目了......”

蒞陽長公主影視形象

蒞陽公主 蒞陽公主
《琅琊榜》張棪琰飾演蒞陽長公主。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