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蒙馬特

鎖定
蒙馬特(法語:Montmartre),又譯蒙馬特爾, [1]  是位於法國巴黎市十八區的一座130米高的山丘,在塞納河的右岸。
蒙馬特高地著名的旅遊景點有白色圓頂的聖心堂、聖伯多祿堂(L'église Saint-Pierre)、小丘廣場(Place du Tertre)、皮加勒廣場(Place Pigalle)、紅磨坊(Moulin Rouge)、狡兔酒吧(Le lapin agile)、浣衣舫(Le bateau Lavoir)和愛牆等。
中文名
蒙馬特
外文名
Montmartre
別    名
蒙馬特爾
海    拔
130 m

蒙馬特名稱的由來

地名學中的“蒙斯馬蒂斯”(Mons Martis,意為“戰神的山丘”)在墨洛温王朝時代仍然存在,這個名稱在基督化後變成蒙馬特 [2]  ,象徵烈士之山,為了紀念聖丹尼斯於250年左右在這座山上被處死 [3]  。聖丹尼斯是巴黎主教也是法國的主保聖人。
這座山的宗教象徵意義被認為更加古老,因為它可能曾經是德魯伊的神聖場所,因為蒙馬特是這個地區的最高點。不過目前沒有發現任何考古證據來支持這種説法。 [4] 
在18世紀和19世紀期間,蒙馬特產出許多石膏。一枚牙齒化石被喬治·居維葉鑑定屬於一種已經滅絕的馬,他稱之為“古動物”(Palaeotherium)。整隻動物的骨骼後來在1825年被發現。 [5] 

蒙馬特代表人物

19世紀中葉的藝術家,例如卡米耶·畢沙羅都曾居住在蒙馬特。到了19世紀末,蒙馬特及左岸的蒙帕納斯(Montparnasse)已成為巴黎主要的藝術中心。餐廳煎餅磨坊(le Moulin de la Galette)則在舊風車附近的山頂上開業。
巴勃羅·畢加索、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與其他貧困藝術家在1904年至1909年間曾生活在一骯髒的建築物洗濯船裏。
那比派等藝術家團體在此形成、雷蒙·杜尚-維庸(Raymond Duchamp-Villon)、亨利·馬蒂斯安德烈·德蘭、蘇珊·瓦拉東(Suzanne Valadon)、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莫里斯·尤特里羅(Maurice Utrillo)、亨利·德·圖盧茲-羅特列克特奧菲爾·戈蒂埃(Theophile Steinlen)與阿爾弗雷德·雅裏(Alfred Jarry)等藝文人士及美籍非裔的朗斯頓·休斯都在蒙馬特工作,並從這裏獲得部分的創作靈感。 [5] 
參考資料
  • 1.    Montmartre  .世界地名翻譯大辭典[引用日期2020-07-14]
  • 2.    Bailey K. Young, "Archaeology in an Urban Setting: Excavations at Saint-Pierre-de-Montmartre, Paris, 1975-1977" Journal of Field Archaeology 5.3 (Autumn 1978:319-329) p 321: "The tradition that a Temple of Mars stood on the south bluff and a Temple of Mercury farther west was known to Eatly Modern érudits.
  • 3.    The "place called the mont of Mars, now by a happy mutation known as the Mont of Martyrs", Miracles of Saint Denis (831) quoted in Young 1978:321 note5.
  • 4.    Young (1978:312) reports of Saint Pierre de Montmartre, the oldest institution on the butte "Though we know that impressive vestiges of antique walls stood into modern times, archaeological testimony is meagre."
  • 5.    Knell, Simon J. (EDT)/ Macleod, Suzanne (EDT)/ Watson, Sheila (EDT).《Museum Revolutions》.London London:Routledge,2007:67-68